自10月份以来,武汉马拉松、临沂马拉松、淄博马拉松、青岛海上马拉松等多场比赛宣布延期举行,许多比赛将举行时间推迟到2022年。
武汉马拉松组委会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将为所有已确认参赛选手保留参赛资格,为所有成功缴费报名的选手退还报名费。南都记者调查发现,近十年来,中国马拉松赛事“飞跃”发展,比赛场次从2011年的22场上升到2019年的1828场。数据显示,其中,2018年中国境内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规模赛事年度总消费额达178亿,全年赛事带动的总消费额达288亿,年度产业总产出746亿。在这背后,地方政府表现出了对马拉松赛事的重视和扶持。
2020年以来,这种热闹场面被按下暂停键。有相关公司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2020年和2021年运营马拉松、越野跑等赛事的次数锐减,目前运营“非常困难”。业内人士还透露,地方政府对越野赛的审批变得慎重很多,对比赛安全的考量也更多。
延期:大型马拉松赛事推后至2022年
10月24日,北京马拉松赛组织委员会发布赛事延期公告。组委会称,北京市近期发生多例京外关联本地确诊病例,为防范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切实保障广大跑友、工作人员和市民的健康安全,经组委会慎重研究决定,原定于10月31日举办的2021北京马拉松、原定于10月29日至30日举办的北京·马拉松博览会及原定于10月30日举办的北京马拉松亲子跑活动均延期举办,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南都记者注意到,这已经不是近期第一个宣布延期的马拉松赛事。10月,武汉马拉松、临沂马拉松、淄博马拉松、青岛海上马拉松等多场赛事已宣布延期举办。根据公告,不少赛事已将办赛时间推后至2022年。
10月27日,武汉马拉松组委会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将为所有已确认参赛选手保留参赛资格,为所有成功缴费报名的选手退还报名费。参赛选手因报名参加武汉马拉松产生的核酸检测费用、交通、住宿等费用或退订手续费用,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的链接向组委会提交补偿申请,组委会会酌情进行赔偿。
北京马拉松组委会工作人员则向南都记者表示,延期比赛主要是防范疫情扩散的风险。工作人员称,跑者可于10月25日12时至10月30日12时,登录官网个人中心或马拉马拉App进行比赛的退费申请,但一旦选择退费,组委会将不会为其保留参赛名额。同时,本次北马不会对机票和酒店等费用进行补贴。南都记者致电时还了解到,北马举办时间虽然顺延,但暂未出现赞助商的变动。
报名了武汉马拉松的鱼鱼(化名)告诉南都记者,对于武汉马拉松(汉马)延期“失望又难过”。作为一个有着六七年跑龄的“老跑友”,她需要在家庭、工作与爱好之间进行平衡,参加的马拉松比赛都经过了考虑筛选。汉马开始前两个月,她还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准备。
汉马的延期对于她来说不仅是钱财的损失,也是备战后无法释放状态的失落,“我机票酒店订的时候没注意都是不能退的,这里已经损失了一笔。然后本来去武汉也是有工作要做的,还要见朋友,再加上自己的准备,(比赛延期)还挺打击我的。”
而对于她和她身边的跑友来说,2021年的马拉松比赛相比去年,又多了许多不确定性。鱼鱼说,2020年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大家对比赛没有过多的期待。但今年,马拉松比赛似乎开始恢复。10月正逢赛季,宣布举办的赛事不少,跑友们的状态已经被再次激活。不少人已经为此期待了很久。但这些期待,在一项项国内知名的大型马拉松赛事宣布延期后破灭。
发展:从“小众运动”到百亿产业
回顾过去,马拉松比赛在国内快速发展,从默默无闻的“小众运动”,到一年办赛1800多场,仅用了近10年的时间。
据中国田径协会于2020年5月1日对外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下称分析报告)显示,2011至2019年,中国境内的马拉松比赛市场总体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11年,全国认证赛事或规模场次赛事只有22场,此后这个数据在2016年急剧升高,达到993场。
到2019年,全国范围内共举办规模赛事1828场,较2018年增加247场,同比增长15.62%;累计参赛人次712.56万,较2018年583万增加129.56万,同比增长22.22%。其中经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共计357场,较2018年增加18场;认证赛事总参赛人次达到423.91万,占总参赛人次的59.49%,较2018年增加57.75万,同比增长15.77%。
分析报告称,在357场认证赛事里,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共有318场,占据所有认证赛事数量的89.08%,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
据新华社报道,2019年发布的《中国马拉松年度主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马拉松赛事规模持续增加,产业带动效应初现,影响力进一步放大。2018年中国境内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规模赛事(800人以上路跑赛事、300以上越野赛事)1581场,年度总消费额达178亿,全年赛事带动的总消费额达288亿,年度产业总产出746亿,对比去年增长了7%。
在这背后,不少地方政府表现出了对马拉松的重视和扶持。
以浙江为例,2013年,浙江省体育局曾召开过“杭州国际马拉松”总结会,时任浙江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厅级领导的翟晓翔曾在会议上表示,“杭州马拉松的投入和产出应该说性价比非常高”。
2016年,浙江省体育局在公布的《浙江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表示,要“形成以杭州马拉松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北仑国际女排公开赛、“衢州•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龙游亚太汽车拉力赛等为代表,具有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浙江体育品牌赛事。”
浙江省体育局在其印发的《2021年全省体育产业工作要点》中表示,要发布航空运动、水上运动、马拉松运动3个专项发展规划;要加快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富阳、淳安、宁海、永康、德清、北仑、柯桥、武义、江山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支持大丰实业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发展,注重培育杭州马拉松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品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位、项目)争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为何如此重视马拉松这项运动?浙江省体育局曾在2020年12月发布在其官网的一篇报道中表示,杭州马拉松等品牌体育赛事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拉动了群众体育消费,提升了群众健身意识,更能提高办赛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综合竞争力。
“品牌赛事意味着知名度、专业度、贡献度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能够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激发市场活力。在浙江省,培育好品牌体育赛事正是这项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浙江省体育竞赛表演业跨越式发展、实现从‘赛事大省’向‘赛事强省’转变的重要抓手。”浙江省体科所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曾表示。
而据尼尔森发布的《中国马拉松人群与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跑者平均花费为11418元。其中跑步装备可以占据花销的一半,赛事开销则达到28%,训练支出的比例也达到21%。
跑友们舍得在赛事上花钱,赛事组织方自然也能有不少收益。据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发布《2019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显示,2019年上海举办的12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体育赛事共带来30.9亿元的直接消费,相关产业拉动效应超过102亿元。其中,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赛、F1中国大奖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3项赛事直接经济效益的贡献占比超过70%。
评估报告称,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带来了约3.28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以及约11.45亿元的间接经济效益,还增加了近6800万元的税收收入。
而有“马拉松赛事第一股”之称的智美体育,其在2016年披露的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显示,赛事运营收入方面的收入为1.94亿元,相比2015年同期增长81.9%。
2017年,智美的年度报告显示,其运营了16站“奔跑中国”、2017长春国际马拉松、2017常德国际马拉松等赛事,以马拉松为主的赛事运营及营销的毛利达到7830万元。
停滞:马拉松赛事数量锐减
受到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从2020年至2021年,马拉松赛事,尤其是越野赛的举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滞。
2020年3月举办的2020成都双遗马拉松健康跑曾因“疫情暴发后第一场线下跑步活动”而备受关注,不少人看到了马拉松赛事恢复常态的希望。但疫情防控措施的要求注定对马拉松比赛产生影响。在这一年,北京马拉松、武汉马拉松、深圳马拉松、大连马拉松等知名比赛均宣告取消或延期。
江苏力然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唐胜告诉南都记者,2020年上半年业界基本没有举办马拉松比赛。到了下半年,他的公司仅举办了一场马拉松比赛、一场铁人三项和两场越野赛。
今年的情况甚至比去年还要糟糕。唐胜表示,2021年至今,他们只负责运营了三场赛事,规模都不大,与2019年运营的11场赛事“没法比”。
唐胜称,目前整个马拉松赛事的数量减少了很多,赛事运营公司需要依靠口碑才能生存。但整体赛事的规模没有大幅度减少,“毕竟比赛举办了,可能一万人和五千人,他都是需要很多准备工作的”。
据中国马拉松管理文件汇编(2021) ,马拉松相关运动还包括越野跑。相比于马拉松赛事的情况,越野跑赛事则在2021年5月白银越野赛事故后遭受了重创。
据官方通报,2021年5月22日,2021年(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在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大景区内举行,在百公里越野赛进行中,遭遇大风、降水、降温的高影响天气,造成21名参赛选手死亡,8人受伤。
甘肃景泰山地越野赛搜救现场。新华社发
7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发布体育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到,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涉及面广、参与人数多、外部影响因素复杂、社会关注度高,如对安全问题疏于监管,极易引发安全事故。近期发生的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公共安全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教训十分惨痛,充分暴露出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漏洞。《意见》指出,要求各级体育部门对参与人数较多、人身危险性较高或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体育赛事活动,应当重点监管。
包括越野赛、马拉松在内的体育赛事都受到了监管方面的压力。唐胜说,选手对于越野赛的参赛热情并没有减少,但是地方政府对越野赛的审批慎重很多,对比赛安全的考量也更多。在他看来,整体来说,“越野赛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可能要几年的时间才能缓过来。”
转型:有企业通过投资信托计划获利
跑友鱼鱼预备要参加的2021武汉马拉松,最终仍是宣告延期。10月25日,她告诉南都记者,本来已经满怀期待的订好了机票酒店,甚至立下了目标,“要PB(个人最好跑步成绩)”!不料,随着汉马的推迟,一切成了泡影。
回顾过去两年,鱼鱼表示,自己对于比赛、锻炼的热情减少了很多。“我今年总的运动量,大概只是我过去一个月的运动量,这还是我为了汉马有重新开始练习的情况下。”
暂停的马拉松,将何去何从?
收入下滑是相关运营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唐胜无奈地告诉南都记者,公司的员工已经少了30%左右,但是支出与收入的比例比2020年之前要大,整体效益也变差了,目前公司的运营“非常困难”。
3月,智美体育披露的2020年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智美体育收入为894.2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94.37%;智美体育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亏损4398.5万元,相比2019年亏损4.55亿元,同比收窄90.34%。
智美体育在公告中称,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体育赛事无法如期举办。
作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先行者,2012年起即进入中国路跑市场的智美体育,是中国马拉松产业的开拓者。至今,智美体育旗下智美路跑产业公司已累计成功运营了200余场大型城市马拉松。如今,智美体育寻求转型,通过投资信托计划获利。智美体育也在2020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年度的目标就是果断降低各方面成本、加大投资理财资金收益”。
中迹体育董事长张思杰向媒体指出,疫情防控常态化使不少马拉松赛事赞助商蒙受了经济损失,赞助热情也受到了打击。在无法举办线下赛事的情况下,如何保持赞助商与赛事的联系,是当下马拉松赛事运营方急需思考的问题。
同时,他认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马拉松市场,“以前一些赛事过度宠爱跑者,或者噱头性制造非跑步核心内容。如今能够坚持下来的比赛和跑者,都是跑步运动的‘真爱粉’,这也让赛事运营公司感到欣慰。”
一系列赛事的暂停,的确没有减少跑步运动“真爱粉”的热情。“比赛是一种态度,坚持训练才是正路,”一位跑友说,“好好练,明年再来”。
出品:南都新业态法治研究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杨天智 吴佳灵
1.《【2015北京马拉松】专题多场马拉松宣布延期背后:赛事审批趋严,百亿产业按下暂停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5北京马拉松】专题多场马拉松宣布延期背后:赛事审批趋严,百亿产业按下暂停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95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