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雪]原创,请转载并注明地点

因为孩子的不服从,血管经常破裂吗?孩子固执、故意与你作对的时候,你很烦躁,但不知道如何应对。

假期结束,丹丹妈妈要上班,丹丹要上幼儿园,丹丹不同意,不仅不想上学,妈妈也坚持在家陪着,不可商量的样子。

大多数没耐心的父母,他们恐怕要指责孩子不懂事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丹丹妈妈没这样做,她没打算强迫女儿,而是暂停纠缠,选了第二天一个轻松的时间。

丹丹妈妈装作愁眉苦脸地跟孩子说:“丹丹,怎么办呀?妈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妈妈:“妈妈明天就要上班了,但丹丹希望妈妈在家陪她,但是妈妈不上班的话,老板会不高兴,还要扣妈妈的工资,妈妈也会很难过。你赶紧帮妈妈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样的难题?”

丹丹紧皱眉头一副苦苦思考的样子,“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什么?你想到什么好办法?”妈妈故意迫切地问。

“你换一个不会生气的老板!”(小家伙没上钩)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但是妈妈很喜欢这份工作,它能让妈妈开心。”

丹丹又继续冥思苦想,“那你去上班吧,我不在家里玩了,我要上学。”

“哇,这个办法太棒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好办法的?”丹丹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我一动脑袋就能想到!”

“妈妈太谢谢你了,你帮妈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而且还是丹丹一个人想出来的……我们赶紧告诉爸爸!”当丹丹跟爸爸复述了一遍,爸爸心领神会地称赞了丹丹,丹丹心中充满自豪,第二天一大早就爬起来自己穿衣服、整理书包,还批评妈妈赖床不像话会被老板批评,爸妈都要笑死了……

“心理学诡计”


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心理学诡计”。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莫里亚蒂曾在沙滩上做过一个实验,他让实验人员带着一台收音机到沙滩上,在某个陌生人旁边架上躺椅吹海风听收音,没多久站起来去游泳。另外一个实验人员扮成小偷偷走收音机,旁边的陌生人不理会,在20次实验中,仅有4个人自发阻止偷窃。

在第二轮的20次实验中,实验人员游泳前托付旁边的陌生人让其帮忙照看收音机,结果20个答应照看的陌生人中有19个做出了阻止偷窃的行为。

两轮实验的巨大反差,仅仅在于陌生人“做出了承诺”,在心理学上,大多数人往往有让承诺跟行为保持一致的强烈意愿,对心灵纯净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当解决方法是由孩子“想”出来的,他们的行动力加倍地提高。

2~6岁的孩子会进入执拗期(大多数孩子会集中在3~4岁),即第一叛逆期,当孩子有类似的执拗行为时,爸妈们都可以用上面的“心理学诡计”应对,当然你不能让孩子知道你是故意让他们做出承诺。常见的孩子执拗行为包括不肯穿衣服、不吃饭、不肯上学、不睡觉、不刷牙、不洗澡、一定要爸妈陪着玩、闹着要吃垃圾零食……等等。

具体如何对孩子施“心理学诡计”呢?


1、不斥责不厌烦孩子的执拗

爸妈们可别因为孩子的执拗而讨厌他们,因为有德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执拗期反抗力强的孩子85%长大后会成为意志坚强、深具判断力的人。只有理解了执拗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成长阶段,以宽容理解的心态对待,才能让孩子的“执拗”更快过渡。

2、引导孩子“主动”做出承诺

在孩子面前扮成“弱者”,所有执拗期的孩子都有“长大感”(最典型的是有些孩子不再喜欢爸妈叫他“宝宝”,口头禅是“我已经长大”、“我不是小孩了”),你的扮“弱”恰好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以一种寻求帮助的姿势,虔诚地跟孩子互动,恰如其分地引导,最终让孩子“主动”想出解决方法、做出承诺。

当然也会有例外

“心理学诡计”更适合平时经常体恤孩子感受的父母,这种家庭的孩子也容易体恤父母的感受,否则孩子会坚持他们的意愿。即某些孩子只会一根筋地跟你“作对”,当然这些孩子“冷漠”应对爸妈的“求助”不是孤立发生的,因为这些孩子一定在平时鲜少得到爸妈的情感体谅。

那些坚持他们意愿的孩子,在他们耍性子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是靠父母粗暴的语言或暴力“说服”的,可以说这是一种死循环,孩子越耍性子、家长越野蛮、孩子越叛逆执拗……说到底,这样的父母还是要放下自己,从体谅孩子的每一丝情感开始,当然这会是个不短暂并且煎熬的过程,可想而知,养孩子不是一项轻松活。

本文关键字:亲子沟通、执拗叛逆期、儿童心理、家庭早教

1.《不听话的学生怎么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不听话的学生怎么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06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