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兴起魏晋、魏晋、唐时期,发展到五代十国宋元时期,在明清时期非常盛行,经历了各种起伏,回头看有几千年的历史。

好吧,这样刻板的开篇果然是毫无代入感啊,我这次虽然是想与诸公共享这部奇书,但是呢,其实是想借鸡生蛋说说我想说的中国武侠文化,不久之前我发表了一篇推荐《武道狂之诗》的文章,本来我是想在那篇文章中就谈一谈关于武者关于武侠的诸多感想,但是又感觉题外话太多,影响阅读体验。虽然我这个人的题外话一直很多,但是如果太多了我也会不好意思的,那么就有了这篇文章,就让我好好说一些东西吧。(那么这篇文章就正式开始了,果然还是这样的方式引出话题更好一点啊!毫无违和感的切入,连我自己都感到佩服啊,哈哈哈)

既然要谈武侠,那么就不得不提一提武侠小说这一载体,一直以来中国的武侠文化都是深受武侠小说以及民间传说的交错影响,所以武侠文化流淌着大量武侠小说的血液,又或者说武侠文化中的一部分就是由武侠小说构架出来的。早一点的就是类似于《七侠五义》这样的古典著作,近一点的那就更多了,所谓温梁古金黄就是那一代人的典型代表了。他们的著作构筑成了一代中国人集体的武林梦,可以说时至今日人们对武林这个词的理解大多还是来自于他们著作中的那种印象,虽然人们已经不再对个这些小说信以为真,知道小李飞刀、降龙十八掌都是虚幻的、不切实际的,但是呢?真实的武林又是什么样子呢?并没有一个成型的概念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近年来,在武侠迷中,出现了一种新的争执,即“真武侠迷”与“伪武侠迷”之争,什么叫“真武侠迷”呢?这个就是借鉴科幻小说界的一种说法所演变过来的名词,在科幻小说界,注重剧情而无视科幻观念的读者一般被称作“伪科幻迷”,相对的注重剧情同时也注重科幻素养的一批读者呢,就会被称作“真科幻迷”或者叫做“科幻迷”。同样的,当读者日渐了解武侠小说的不真实性,很多人呢?开始为自己童年的幻想又或者是为了别的什么原因就开始找寻真实的武林(笔者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是在进行这样的一种行为,也许是为了不想让童年的武侠梦太快破碎吧,又或者想给自己的武侠梦一个交代吧!),那么真实的武林出现之后呢?人们发现原来真实的武林也很有意思,原来现实本就很有趣,那么喜欢真实武林的这部分人呢,就会将自己称为“真武侠迷”,当然也有人认为,武侠小说才是武侠迷的发源地,所以将这部分喜欢真实武林的人叫做“伪武侠迷”,好吧我扯了半天其实就是想带大家看看真实的武林,是一个什么样子。

你一定是知道霍元甲的,你一定也是知道叶问的,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一份子,但他们不能代表那个时代。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当一个时代将要动荡,当秩序开始逐渐崩塌,那么草莽之中,遂有英雄之辈拔然而起。时值晚清时代,腐朽的封建王朝走向末路之时,对于武人的管束也就不那么严苛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武术早已蛰伏许久伺机待发了,既有各门各派,又有各帮各会,然而呢,影响最深远的当属内家三拳,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而晚清的这次习武狂潮的领军人物也是出自这三派,他们先后分别是太极拳宗师杨露禅、八卦掌宗师董海川、以及形意拳宗师郭云深,在他们之前是沉寂许久中国传统武术,在他们身后是中国武术最后的繁盛。这里呢,很多人最为熟知的是杨露禅,其次呢,就是董海川,因为这两个人总是被拿出来作比较的。

但是呢,我要说的人却是一代宗师郭云深,一个传奇性人物,熟悉民国武林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这句话也可说是在那个武林里被流传最广的一句话了,说的就是郭云深大师以及他引以为傲的“半步崩拳”这一绝技了。郭云深早年家境不富裕,为了学拳游历四方,最后于山西李老能处学得正宗形意拳,学艺十二年。艺成之后郭云深却因为铲除恶霸吃了人命官司,被押在了监牢里,但是这并没有阻碍郭云深练拳,他身处狱中,戴着镣铐,每次练习崩拳都只能跨出半步,久而久之却练成了力道更强更迅猛的“半步崩拳”。出狱之后,他游历大江南北,与人切磋武艺,靠着半步崩拳,未尝一败,所以有了这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话,从他以后”半步崩拳“成了形意拳的不传之秘,也成了一个无敌象征。关于郭云深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说郭云深三败焦洛夫,一时间难以全尽。但是我想说这个“半步崩拳”不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的一力破万法吗?不正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体现吗?

图片献上,一个朴实的庄稼汉一般的人,他就是一代宗师郭云深,郭云深大师不仅自身武艺超群,还是个良师,他于晚年将自己的武学理论体系著成一部《能说形意拳经》,让形意拳的精髓流传了下来,有趣的是,在这部拳经中提到了一个境界划分,即影响深远的“郭云深论三劲”,在这一部分中郭云深大师提到了,练拳的三个境界,那就是明劲、暗劲、化劲,郭云深认为可能还会有超过化劲的境界,但穷其一生也并没有触碰到那个境界,所以,这也仅仅只是他的一个猜测罢了,毕竟“化劲”在常人看来已经是匪夷所思,有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虚化实等种种不可思议的变化。我会告诉你们根据后人的推测,李小龙才只是介于暗劲化劲之间吗?但是呢,武术这个东西并非绝对,引用金庸先生的一个说法就是“周伯通对郭靖说:“我虽然能够以柔克刚,但是功夫练到洪七公那个水平,我又不能够克他了””,可见武术以柔克刚什么的都是相对的,李小龙以他超人般的体魄与力量即便是民国大师们又能有几个人是他的对手呢?这就像是在问叶问与李小龙到底谁强一样?实在是难以有个答案啊。

时间经历了许久,从晚清到了民国,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内忧外困,而此时武术却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内家三拳以及各门各派的后人们在此时开枝散叶,涌现出了一大批武林高手,人们熟知的有被称为民初三侠的“长江大侠”吕紫剑、“津门大侠”霍元甲、“关东大侠”杜心武,广东十虎与后五虎们,不被人熟知的还有“铁脚佛”尚云祥、“虎头少保”孙禄堂、“千斤神力王”王子平等人。他们之中有着形形色色的出身,有的人可能是武术世家,又有的是半路出家的庄稼汉,还有的就是《逝去的武林》的作者李仲轩一样是个书香世家,但是不管什么样的身份,深处于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难免会卷入其中。哪个男儿没有血性哪个男儿愿意碌碌无为,浩浩荡荡的义和团运动大多是这些人推动起来的,

这样的行动现在看来是很可笑,但是他是可悲的,当中国的血与肉遇上了列强的铁与钢,激撞之下破碎的不只是中国武夫的血肉,还有中国做了上千年的一个梦。但是故事仅仅到此就结束了吗?没有的,义和团之后中国的武人们开始了改变,他们坚信中国武术不会消亡,从霍元甲办的精武会再到李存义办的中华武术会,这些武师们都放下了门派的偏见,以强健国人之体魄为己任,为了将自强不息的精神流传下去而奋斗着,李存义编写了《刺杀拳谱》用于在军中推广,之后的国术馆长薛颠继承师志继续推广形意拳,将形意拳简化并在军中推广,就是靠着一代一代人破除门第之见的努力,我们仿佛见到了一丝成效,这成效就是二十九军大刀队,这简直就是中国所有武人的骄傲啊,他意味着武术终不至于毫无用处,它还是保住它最后的辉煌。

一声叹息过后,中国的武术终于还是没能得到挽回什么,即便在如今,当我想去看看真实的它时,也不过是拨开云雾偶见峥嵘,李仲轩老人这样一个武学大师,如果他不说,那么谁会想到他这个在西单商场看了20年门的老人有着精湛的武艺呢?他的师长们:唐维禄、尚云祥、薛颠,一个个离他远去,而他跨越了将近一个世纪,将这份故事守候到了现在,若不是他的开口,正宗的形意拳,那个有着悠久历史无数先辈呕心沥血凝练成拳法险些都要失传了,那些大师们看中了他出身书香门第,坚信着它能够将形意拳流传下去,可能就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吧。我是个外行,我读不懂这本书中很多关于拳法的讲解,但是我能明白,李老人不仅仅是为了讲解一些拳法而说了这么多的,他好像在叙述自己的脑海深处的记忆,好像在叙述自己练拳的感悟,好像在还原真实的武术,形意拳入门有两个规则:一是不能当官,这样会仗势欺人;二是不能迷信,形意拳的祖师爷是岳飞,精忠报国的岳飞啊!

书中的境界我三言两语说不清,啰嗦半天,已经数千言,犹不知所言何物,最后想来大抵是希望武者已逝,武道未忘罢,但愿星火再有燎原日。大家能看我把话唠叨到这里,我是十分感谢,如果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在评论中说出来,又或者是我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感触,让你知道这世上还有这样一本夜半呓语一般怪书,你或许不用去看,那也真是我最大的满足了,也不枉费我连夜写出这篇稿子。前段时间我才发现这部书里那个不争气的作者,原来就是那个《一代宗师》、《道士下山》的作者徐浩峰,不过呢我也释然了,倘若不是,他与李老的这份师徒情谊,又有谁能写出那些恍若亲历的民国往事呢?倘若李老在天有灵也会为此高兴吧。再有就是这篇文章的一部分是在回家过年的火车上写下的,所以可能有一些不流畅的地方,希望读者大人们多多包涵,在此也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过个好年,在外地的早些回家,在家的多陪陪亲人们,还有就是关于@Amoklogos上次那篇《剑豪生死斗》推荐文,他为此想对我道歉,我想说,如果因为看我的作品能让读者叫好也罢,叫骂也罢,有所感触,哪都让我十足高兴,哪里用得着道歉啊。那么这次的文章就到此为止了,十分感谢能够看到这里的朋友们啊。

营地安利区现在向广大营地的朋友们公开征稿~游戏、影视、科技、生活各方面内容,只要你喜欢的,都可以投稿给我们。

您可以发送稿件到邮箱:

也可以加安利区交流群:272013029 分享你的所爱~我们鼓励原创,我们尊重原创。

1.《董海川有什么著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董海川有什么著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079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