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祥

梁一泉的名字是他的三叶梁学的。他的三爷给他起了个名字,鼓励他走上人生道路。有了坚强的技术、不断的追求、不懈的努力、耐心的精神,事业发展和成功才能完成。或者警告其他人的生活将会遇到成千上万的困难,会经历起伏,会经历苦难。两者兼备,双方才能追求完美。

梁以全蹒跚学步时,看到父亲晚上在院子里带徒弟练武,他就跟在旁边,伸伸胳膊,踢踢腿,看见他们舞刀弄棒,他就会捡个小树枝,嘴里嘿嘿地喊着叫着,有模有样地舞动起来。看到兄长们到私塾去上学,他也会跟在屁股后面往私塾跑,学着兄长们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跟着嘟噜着。 梁以全在这浓重的武术氛围、文化氛围熏陶中,开始了文化启蒙,武术启蒙和人生启蒙的教育。 6岁时,在他三爷的带领下,走进了私塾的课堂。

梁以全第一天跟着三爷走进课堂时,两只眼睛充满了好奇,他看着课桌,看着三爷堆满书的桌子和那把太师椅,看着供奉的孔夫子的神龛,仿佛进入了一个新奇的世界。他在三爷的带领下,虔诚恭敬地向孔夫子敬香叩头。他学的第一本书是《三字经》,读的第一句课文是:“人之初,性本善。”梁以全不懂得什么是人之初,性本善。他三爷讲,作为一个人,对别人,要友善,要尊重别人,别人对你好,要时时记住,别人对你不好,你不要挂在心上,要把它忘掉。对自己要严,对别人要宽,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对人说话,要和善,有理不在高,更不准说脏话、说假话。别人说话,要耐心听,夸奖你,你不要沾沾自喜,要忘掉,说你不好,要记牢,时时检点自己。他告诉梁以全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就会办傻事,办蠢事,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说对学过的书要反复读,才会有新的体会,新的认识,这就叫“温故而知新”。三爷的话,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终生难忘,终生受益。梁以全聪明,有灵气,有悟性,但又调皮,好玩,好动。没见他下死力用功,可学过的课文,都能背熟,从没因课文不会背叫他三爷罚过跪。从学《三字经》、《百家 姓》开始,跟他三爷学《论语》,读《孟子》,学《诗经》,读《左传》,学唐诗,读宋词,打下了扎实的文化 功底。三爷还规定每天写一篇大字,写一篇小楷,写不好要打手掌。梁以全怕三爷打板子,再想玩,也不敢不规规矩矩地写完,三爷认可了,才敢扔下书,痛痛快快玩一场。这也为梁以全的书法打下了基础,稍大之后,在三爷的指导下学写隶书,规范工整,力透笔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骆驼崖成立了村办小学,梁以全在私塾学了四年,在村办小学读完了高小的课程,除了学习语文,还学习了数学、自然、历史和地理等课程。 86 87 农家子弟上学,是农闲时来上课,农忙时去地里干活,梁以全从十岁就开始跟随父亲下地干活,半耕半读,每年算下来,只有五六个月的读书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更加用心,打下了比较扎实的文化底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学会了干各种农活,犁地耙地、摇耧耩麦,放磙扬场,样样精通。 在私塾,白天,他三爷教学生文化知识,晚上,他三爷领学生练武。他三爷讲,动久必静,静久必动,文学不文,武学不武。意思是学文的人坐久了就必然要活动活动筋骨,练武的人练累了必然会静静地坐下来休息休息,因此,学文的人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精力充沛,学武的人要不断提高文化素养,才能加深对武术的理解,才能提高技艺。梁以全的三爷经常带领学生到骆驼崖的凤冠寨上去练武,上到寨上要爬三十二级台阶,有时他三爷走在后面,让学生拉着他那又能抽烟又当练功器械的长烟袋拽着他向上走,有时用上他的千斤坠,学生便拉不动,逗得学 生既是用力又是哈哈大笑。三爷还给这起个名字叫“拉 纤”,老先生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练了功夫。 梁以全白天跟他三爷到私塾里读书,晚上跟着三爷练功。第一天,三爷对梁以全说:“三儿,该开始学武功了,晚上跟我去练功。” 梁以全一听,高兴得直蹦,拽着三爷的手说:“真的吗?三爷,你教我吗?”“六岁了,该学了。我六岁时罗汉拳、小红拳都学会 了。” 三爷用指头点着他的额头说:“不学功夫,你就整天撒野跑着玩,长大了啥也不 会,不尽丢咱梁家的人。”“我学,我要成为大侠!我要打遍天下无敌手!”“好小子,有志气,”三爷摸着他的头说,“就怕 你吃不了这份苦。”“我能吃苦。” 梁以全仰着脸,看着三爷,坚定地回答。

当天晚上,他满怀喜悦又觉得十分好玩地跟他三爷走进了练功地点村东的土窑洞里。三爷让他从最基本的蹲 桩开始学起。三爷说:“先来跟我背口诀,背熟了,动作才会规范。挺胸 收腹,气沉丹田,扣足屈膝,稳如泰山。“挺胸收腹,气沉丹田,扣足屈膝,稳如泰山。” 梁以全大声地背诵着。三爷一面讲动作要领,一面示范,三爷说,蹲桩 时,两脚要自然分开,略比肩宽,屈膝下蹲,成马步蹲裆 式,胸要挺,腹要收,腰要直,身要稳,大腿要放平,气沉丹田,两眼平视看前方。 三爷讲完,点着了一炷香。说:“照着我的样子做,不许偷懒,不许耍滑,看你能蹲多长时间。” 说完,和梁以全一起练起了蹲桩。刚开始,梁以全的架式还算有模有样,小腰挺得笔直,两眼注视着前方,心想,这蹲桩还是挺好学的。过了 没有三分钟,就觉得腰酸,背疼,胯沉,腿发麻,心发慌,气发短,两眼发花,冷汗直冒,他简直是受不了了, 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出于对三爷的敬与怕,出于本性的 好强,他咬牙坚持着。 三爷不但不看他的可怜相,还不断提醒他:“身子不要晃!头不要歪!把腰挺直!把胸脯挺起 来!” 梁以全咬着呀坚持着,三爷不停地鼓励他:“好样的!三儿,坚持住!”

梁以全实在是坚持不住了,累趴下了,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气,热汗顺着脸颊、顺着脊梁,像开闸的小河一个劲地流。70多岁的三爷色不改,气不喘,整整蹲了一炷香的时 间,梁以全打心眼儿里对三爷佩服得五体投地。练完功,三爷告诉他,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半点偷懒,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练出来的,是一步一步吃苦流汗练出来的。三爷领着他往家走,他的两条腿象绑着两块大石头似 的一步都拉不开,几乎是三爷把他拖回了家。 第二天早上醒来 更是难受,几乎连床都下不了,鞋都提不起来,他硬是咬着牙去上学。晚上,他真是不想去练了,可他三爷照样把他领到了 练功的土窑里,不允许他有丝毫懈怠。路上,他两条小腿直哆嗦,真想回家睡觉,可三爷把他的手攥得紧紧的,不走也得往前走,他不能说不练,也不敢说不练,咬着牙,硬着头皮跟着三爷去练功。蹲桩时稍微有一点走样,三爷都会 严厉地指出和纠正。天天晚上跟着三爷练蹲桩,三爷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他蹲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三爷告诉他,学不好蹲桩,就学不好武术,梁家人祖祖辈辈学武术都是从练蹲桩开始的,都是从不怕吃苦开始的。 三爷教他练蹲桩,他父亲梁兴绍教他练拳术套路。时 间一长,他觉得练功既单调又辛苦,渐渐地,他就不想练,光想玩,就是练也不认真,偷工减料,跟他爹打马虎眼,他爹告诉他:“未学打,先练桩,未学拳,先练功,练拳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练拳又练功,根基如山重,习拳循序进,能出上品。” 他爹对他讲,什么是拳?什么是功?功是基础,拳是形式,拳无功只是花架子,功无拳没法展示功的实力,功 是本,拳是法,两者相依相存,功夫好的人,一拳就可以打倒对方,一抬腿,就可以踢倒对方,只玩花架子,看似好看,无力无神又无用,对方只要一发力,就会被打倒。

梁以全受到了启发,懂得了练功的重要,不再偷懒,不再耍滑,认真地练起功来。每次练功都要点上香,以燃香来 计算时间。他从只能坚持半炷香开始,练到点完一炷香,练到点完两炷香,从气喘吁吁出冷汗,到腰不疼,腿不酸,心不慌,气不短,练完了觉得浑身舒畅,心旷神怡, 不仅基本功十分扎实,而且也磨练了他吃苦耐劳和坚韧不 拔的品德和意志。他不仅练蹲桩,还跟他爹练站桩、七星桩、鸡步桩(既丁字步桩)等等。 梁以全跟他爹学小红拳、大红拳,学得很快,可他不满足于只练小红拳和大红拳,还想学更多的东西,尤其是 想学打人的招数,可他三爷和他父亲认为他年龄小,应以打基础为主,不教他,说等他大些再教。他便缠着他父亲的徒弟,对这个说:“哥,教我一手。” 教我一手是指教一招打人的功夫。 他父亲的徒弟说:“师傅不让。” 他就说:“你不教我,你来了我不给你看狗,叫狗咬你。” 这人便偷偷地教他一手。 他又对另一个说:“哥,教我一手。”“师傅不让。”那人说。“你不教,饿了,我不给你拿馍吃。” 这人也教他一手。 就这样,今天这个偷偷地教他一招,明天那个偷偷 地教他一招,十来岁就学会了四十几手进攻的招数,什么金丝绳缠胳膊,大金丝,小金丝,狸猫上树,霸王托碑,什么黑虎蹬山,小鬼撺枪,清官脱靴,仙人摘茄,老君抱葫芦,什么老牛掰角,黑狗钻裆,叶底偷桃,等等,全都学会了。

梁以全从小个子就高,身体又好,在私塾上学,和他年龄一样大小的同学,谁也不敢和他动手。他调皮,主动向别人动手动脚,把他学会的招数找个机会亮出来,找个对手验证验证。同学们哪是他的对手,他一拨拉就撂倒一个,一拨拉就掀翻一个,心里感到十分快活和自豪。同学们都不敢惹他,为了讨好他,这个给他从家带两个杏, 那个给他从家捎块冰糖。他三爷知道了对他父亲说:“海水,小三你得好好管管。” 海水是他爹梁兴绍的小名。他爹问: “是不是书不会背?三伯,不会背打板子罚他 跪。” 三爷说:“读书不咋下力,脑袋瓜倒好使,学过的都会背,还没叫罚过跪,就是调皮,成天和学生动手动脚,再不管,非给你戳窟窿不可。” 梁以全放学回到家,他父亲问他:“跟我说说,为什么在学校尽调皮,跟同学动手动 脚的光欺负人?” 梁以全说:“他们叫我跟他们玩,我不跟他们玩,他们给我上贡 我才和他们玩。” 他爹说:“好小子,你凭个大欺负人,手狂嘴馋,还叫人给你上贡,你要是不改,看我咋收拾你。别人的东西不准要,别人的东西不准吃,记住没有。再敢和同学动手动脚,再敢要别人的东西,再敢吃别人的东西,看我不敲断你的胳 膊掰掉你的牙。记住没有?” 梁以全回答:“记住了,再也不敢了。”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和同学动手动脚了,再也不叫同学给他上贡了。 他爹还问他娘:“这几天放学,小三吃饭咋样?” 他娘说:“前几天放学回来不好好吃饭,这几天放学回来吃饭多了。”

清王朝在1911年就被推翻了,可梁以全的三爷还留着辫子,梁以全光想摸摸三爷的辫子,玩玩三爷的辫子。有一天,三爷正给几个年龄大的学生讲课,梁以全乘人不注意悄悄地溜到三爷的背后,将正在全神贯注讲课的三爷的辫子偷偷地绑到太师椅子的背上。他三爷讲完课,叫一个学生站起来背书,那个学生背着背着忘了,他三爷说:“昨天叫你背,你不会背,今天叫你背,你还不会背,你都干什么了?” 说着就抓起桌子上的戒尺,起身要打那个学生的手扳,刚要起身,辫子扯得他后脑勺生疼,又一屁股坐下,扭身解开绑在椅背上的辫子,再扭过脸一看,梁以全正躲在门后偷偷地在笑,他立刻明白这是梁以全的恶作剧,狠狠地骂道:“三儿,你个小兔崽子,给我过来,看我咋收拾你。” 梁以全一听,吓得一溜烟跑了。三爷骂归骂,他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又聪明又调皮的孙子,他知道,调皮的孩子聪明,心眼多,精力用不完,才会想点子玩,只要严加管教,往正路上领,一定可以锤炼成个好材料。 梁以全学打小红拳、大红拳,一直打到13岁还是天 天打这两套拳,心里埋怨他爹,我都会了你还不教我新的,还一个劲叫我天天打这两套拳。心里逆反,拳也就越 打越疲,没力量,没速度,有时练都不想练。他爹就对他 说:“拳打百遍只会熟练,拳打千遍只会好看,拳打万 遍神理自现。” 他爹说;“打拳决不是比画比画,只会画道道不行,只有苦练,才会熟能生巧,这巧就是理解每一招每一式的作用, 只有理解了才能打出精气神,才是真正的学会,三儿,” 他叫着梁以全的小名,“练捶不要急,只要功夫深,铁柱磨成绣花针。” 捶就是拳。 有一天晚上,他爹说:“把小红拳、大红拳打打让我看看。” 梁以全就打了起来,一套没打完,他爹就叫他停 下。 他爹说:“算了算了,你打的是啥?要力没力,要气没气, 知道吗?拳打一口气,力从气中出,你可好,软绵绵的,这叫拳?这是疲拉筋!给我重打!” 梁以全拗着不打。 他爹说:“好小子,你还不打,以后想学我也不教你。尽耽误事,回屋睡觉去吧。”

梁兴绍想,咋能让小三把拳学好呢?他想起了他三伯梁学庠的话,你家三儿,聪明得很,是个好材料,就是太调皮,要管住他,烈马就得戴笼头,该给他戴笼头了。梁以全他爹为了使他的拳能进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相统一的境界,打出韵味,打出灵性,讲了他爷爷 和他自己年轻时练功的经过来启发他,教育他。对他说,咱梁家自古以来练功都是在午夜12点、1点的时候,都是在人们不去的偏僻地方,12点、1点,是一天最有灵气的时候,避开人们,一是不受干扰,二是避免别人偷拳,练套路让人看,练技击法决不让人看。骆驼崖的沟多,大阴沟有咱梁家的九孔窑洞,圈羊,圈牲口,农忙时住人,农闲时,家里人去练功。他爹对他说:“你大爷,你三爷,你爷爷,年轻时都是去沟里窑洞里练功。” 他说你爷爷年轻时练功,有一段时间刀功不长, 劈、砍、撩都觉得用不上劲,心里有些急。有天夜里做了个梦,梦见在一个屋子里,有一只狼和一只狉子。当地人 管狐狸叫狉子。狉子和狼说,这是我们的家,你怎么闯了进来,你爷说,这是我的家,你们怎么想来就来。相互不 让,说着说着就打了起来,一直打到梦醒。他爹说,那时候,山里沟里野兽多,那些空窑,冬天就成了野兽的窝。 也真是巧,第二天晚上,你爷爷又到大阴沟的窑里去练功,窑洞里刚好有一只狉子和一只狼。你爷一进窑门,狉 子对他一呲牙往旁边一跳躲了。狼见了他,立刻就扑了上来。他举刀就砍,狉子吓窜了,狼却和他纠缠起来,他用刀把狼圈住,又砍又劈又撩又扫,狼发疯似地又扑又咬,经过几个回合,最后狼浑身是伤血流如注,倒在了地上, 死了。和狼搏斗一场,你爷爷找到了练刀的感觉,找回了信心,从此,练起刀来,无论是虚步上撩,还是反身下 砍,无论是腾空下劈,还是进步横扫,要速度有速度,要力量有力量,一把刀舞起来,虎虎生风,水泼不进,这才是功夫。 他告诉梁以全,自己小时候练功时你爷爷要求得非常严,天天晚上都是自己一个人,到虎坡岭下边深沟里的窑洞里去练,哪有人陪你,去是自己去,练是自己练,回来是自己回来。有一天,下着蒙蒙小雨,走在沟里,回头 一看,后边一闪一闪的,听别人说,那是鬼灯笼,吓得我一身冷汗,撒腿就往家跑。长大了,才知道哪有什么鬼灯 笼,那是磷火。你爷爷见我跑回来,问怎么回事,我说撞 见了鬼灯笼,就说今天晚上不想练了,你爷爷不同意,说,不去虎坡岭,就到老坟沟去练吧,不练完别回家。一听你爷说叫我去老坟沟去练,我更怕了,你知道不知道,那老坟沟是埋死人的地方,村里好多年轻人死了都埋在那儿。我一想还不如去虎坡岭,就说我回虎坡岭吧。正准备走,你爷爷说,别乱跑了,时候也不早了,就去老坟沟上 边的山神庙去练吧。庙前有块空地,我就到山神庙去练 了。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晚上,我练的是虎扑把,小风嗖嗖地吹着,小雨点淅沥淅沥地下着,小鬼灯笼一闪一闪地亮着,老坟沟的野狗一声一声地叫着,四面八方黑漆漆的,好像一堵堵黑墙向我压来,我心里怕,就用何广教的虎扑把向四面八方的黑墙拼命地打去,越打越有劲,越打越不怕,什么风啊,雨啊,狗叫啊,鬼灯笼啊,都忘了, 一心一意只在打拳上,就是那天晚上,我把虎扑把练成 了。

梁兴绍讲完了自己练功的一段经历,对梁以全说:“三儿,你正是学拳、长拳的时候,你现在打的只 是形似,没有灵性,没达到神似,光比画道道不行,一定 要把精气神打出来。”

第二天晚上9点多钟,梁以全的父亲提着个小灯笼,领着梁以全走上凤冠寨。这凤冠寨像高高昂起的凤凰头,是村里的一个制高点,站在寨上可以鸟瞰四周的田 野和村里的家家户户。寨上有武圣人的关帝庙,有孔圣 人的大成殿。梁以全的父亲推开大成殿的大门,把梁以 全领进殿里,把灯笼往柱子上一挂,说:“就在殿里练吧。” 说完,把殿门一关,出去了,坐在门槛上抽烟。 梁以全头一次来到这大成殿,还想看看希罕,灯笼的光使殿里朦朦胧胧的,他向四下一看,呀的一声叫了出来,正面是孔夫子的塑像,高大威严,好像在责问 他:为什么闯了进来?见了我为什么不规规矩矩的下 跪?不好好学习是要打板子的!塑像两边是他的弟子们的画像,一个个在专心致志地学习,好像在告诉他,不专心致志什么也学不会。大殿里就他自己,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他孤独,他害怕,头发根竖了起来,冷 汗从额头上直往外冒,他想冲出去,门关着,他爹坐在门槛上守着,他出不去,他爹也不会让他出去。 “还磨蹭什么?快点练!” 梁以全没辙了,一跺脚,一咬牙,面对塑像,开始打起大红拳来。只见他,气沉丹田,起势一招,拉开四平前后稍,双目炯炯,昂然有力。紧接着,左青龙,右探马,剪子股,下擒拿,望眉攒,加反背,势大力沉, 如虎搜山。只见他,鹞子翻身快如风,招阳起手似流星,左边丢下骑马势,腰直腿平脚似钉,右边拉开探马拳,粗犷刚健显神通,两脚打出双飞燕,凌空腾挪似闪 电,古树盘根气势稳,双拳收势呈威风。这一套拳,速 度快,力量足,内外结合,形神一致,气力贯通,进入了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相融的境界。一趟拳打下来,浑身淌汗,无比酣畅,梁以全第一次感觉到了练拳的快乐,第一次体验到了磨练的喜悦。

门外老爹看了也直说:“三儿,打得好,打得好,就得这样打。” 老爹走进殿来,帮他擦着脸上的汗,说:“记住,三儿,练拳必须要做到,眼前无人似有人,掌掌出击不落虚,练拳不求人夸奖,功夫到了自然成。” 他老爹还对他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心有灵犀一点通,老爹的话使梁以全开了窍,梁以全 开始走上了自觉、自律、自严、自强的练拳之路。聪明加磨砺,灵性加汗水,梁以全的功夫大有长进。他三爷见 了,问他爹:“三儿咋长进得这么快?” 他爹说:“调皮的孩子就得用调皮的法治他。” 接着讲了他带梁以全去大成殿练拳的经过,说:“是大成爷教他的。” 说着,三爷和他爹都笑了起来。

梁以全的父亲梁兴绍是既耐心又严格地在锤炼他,把手地教他练各种套路,让他背诵练拳口诀,给他讲口诀的内涵和练拳的要领。他对梁以全讲,拳之有形,打之无形,是说拳在架势上是看得见的,出拳时快如闪电,对手就难以看得见你拳的形状,所以出手要快,要有力。他还 对梁以全说:“拳要打八大劲,才会打出气势,打出力量。” 梁以全问他:“什么是八大劲?” 梁兴绍回答:“拳打心劲如火攻,拳打膀劲如开弓,拳打腹劲如叼翎,拳打胯劲疾如风,拳打足趾如虎爪,拳打手指如钢钉,肺动沉雷响,脾动大力攻,上下一气连,一战就成功,八劲合一劲,伸手就打人,八劲合不住,伸手不顶用。” 梁以全把这些口诀牢牢地记在心里,并与自己小时候跟师哥们学的打人的招式,在练拳时紧密结合,不再是乱捶乱打,而是有章有法,打出了气势,打出了神威,拳越打越精,功越练越强。梁以全的拳打起来是一有功法,二有功力,三有速度,三者融为了一体,举手投足,不仅架势好看,而且舒展刚健,威武神勇,更讲究实用。 梁以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早上练,夜里练,天天不间断,几年下来,他不仅系统地学会了大红拳、小红拳,还学会了炮拳、通臂拳、虎扑把、贴身靠、心意把和梁家的看家拳少林长拳,刀枪棍拐更是打得精纯娴熟。梁家练功,不到18岁,身体没发育成熟,不准练内功。梁以全18岁后开始跟他爹学习内功,长大了,学得更专心,学得更刻苦,外功内功样样精通,全面系统地继承了梁家的武功,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少林功夫。 梁家又一代新人成长起来了。梁兴绍不仅对梁以全的武功进行指导,而且注重武德的教育。他对梁以全讲,练武的人最讲究的是武德,功是本,德是魂,光武功好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人们尊重的是武功高武德好的人。什么是武德好,不以武功高自傲,不以武功高自狂,不以武功高欺人,为人要正派,为人要诚实,为人要谦让,还要虚心好学,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不断地向武功高武德好的人求教,才会不断长进。 父亲还告诉他要勤俭过日子,说,光勤不俭,等于白板,光俭不勤,家里没人。是说,虽然你很勤快,但你大手大脚,吃光花尽,家里照样空当当。你光知道节省,不去干活,就挣不来东西,全家人就会饿死。对老人要孝敬,如果你对家里人都不好,对别人也不会好。对朋友要友善,要讲诚信,尤其是练武的人,更要以德为先。梁以全的三爷梁学庠是搞教育的人,无论是教书还是授武,有板有眼,有张有弛,既严肃认真,又循循善诱,既教人又育人,他时时告诫梁以全,一定要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梁以全六岁跟他读书,一直学到14岁,在人生的路上,他带领梁以全迈出了极其坚实的第一步。 梁以全的父亲梁兴绍是走南闯北到处办武场、到处 授武的高手,他对武术的理解,对做人的理解,既深刻又精辟,他告诉梁以全学习武术,不仅要承袭家教,还要博采众长,什么时候都不能自我满足,艺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做一个德艺双馨的练武人。梁以全的三爷梁学庠温文尔雅,文武双全,待人彬彬有礼,遇事不急不躁,为人随和,慈祥亲切,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既忧国忧民,又淡薄名利,高风亮节,为人师表。在国难当头,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祖国山河时,梁学庠忧国忧民,虽然年老体弱,仍教育子孙和村民,练武报国。 梁以全的父亲梁兴绍胸怀宽广,忠厚坦诚,待人热情,办事认真,一生无论做什么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为人不记私仇,不图报恩,既侠义好客, 又不惹事生非。他尚武崇德,忠孝二字牢记心间。他能到冯玉祥部队担任武术教官,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人才;国家危难之际,他能支持自己的大儿子参军,奔赴抗日最前线。看起来虽然平平淡淡,但呈现了他无私无畏,坦坦荡荡,一腔热血,满怀忠烈的品德和情怀。 这就是梁家的家风,这就是梁家的优良传统,这就 是梁家几代能文能武经久不衰的根基,这就是梁家几代人才辈出,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奉献的根基,这就是梁家几代为少林武术、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做出贡献和努力的根基。梁以全就是这样开始了他的文化启蒙,武术启蒙,人 生启蒙,在潜移默化中,在刻苦磨练中,在父辈的精心教育中,不仅全面继承着梁家的武功,也继承着梁家良好的家风和优秀的传统,培养了他健全的人格,培养了他过硬的本领,使他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每一步都能扎扎实 实,大步向前,无论遇到什么风浪、什么艰难险阻、什么屈辱磨难,都能像傲雪的嵩山青松一样,顽强坚韧,正气凛然,不屈不挠,伟岸挺拔。

1.《鸡步桩有什么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鸡步桩有什么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08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