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是胶州的十大姓氏之一,明清以来江户出现了许多著名人物,特别是在政治、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而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胶州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抗日英雄,其中不乏姜姓人士。这期《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胶州姜姓家族。

胶州姜姓来源及分布

在说胶州姜姓之前,咱们先说说姜姓的来源。据《胶州百家姓》记载,姜姓来源主要有二,一是出自远古的炎帝神农氏。我国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神农氏,出生于陕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于是他就以姜作为自己的姓,子孙世代相传。姜与姬等20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2000多年的母系氏族社会,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我国百家姓中有很多姓氏都是从姜姓衍生出来的。作为神农氏嫡系的姜太公,他所建立的齐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姜太公的后裔有的姓吕,有的便姓姜。因为齐国都城在临淄,山东临淄便成为山东姜姓的发源地,而陕西宝鸡是炎帝出生地,成为天下姜姓的发源地。

姜姓第二个来源是出自亘氏改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亘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为姜氏。”这里的“亘”通“桓”,不过,“亘”在根上还是和姜有关。据记载,春秋时,齐国国君齐襄公的弟弟有一个儿子叫小白,在齐襄公被杀害以后,他从莒国进入齐国,成为齐国(姜姓)的君主,后来他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死后得到谥号为“桓”,历史上称为齐桓公。他的这一支子孙于是以桓作为自己的姓氏。唐代上元时有桓姓者改为祖宗的姜姓。而胶州曾属齐国,又距姜姓的发源地临淄不远,按照奴隶社会世袭制度,姜太公的后裔定会有在胶州境内世袭官职或定居的。这样推测,那么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胶州便有了姜姓人定居生活。胶州姜姓早期居民已不可考,据清朝道光年间挖掘云溪河所得南宋时大觉院功德碑,碑阴所列捐助人姓名中便有姜姓。可见唐宋时期姜姓人在胶州已有相当经济地位,参与了一些重要的社会公益活动。据大店《姜氏家谱》、南庄《姜氏谱》等记载,现代胶州姜姓人,除少数原始居民外,主要来自云南、江西和山东各地,大多是明初移民的后裔。

目前,胶州姜姓除市区外,主要分布在中云街道办事处南卧龙;南关街道办事处北三里河、丁家庄;胶东镇南庄、三角湾、小西庄、朱家屯、河西屯、河西店、大店、北堤子 ;胶西镇大行村;李哥庄镇矫戈庄、小辛疃、姜新庄、大屯二村、周臣屯;胶莱镇姜家街村;胶北镇北台村、西小屯、东蔡家寺;营海镇;洋河镇宾贤、山子村、朱季;九龙镇高家洼、西宋家茔;张应镇前小河崖村;里岔镇良乡三村、南楼 ;杜村镇贺家屯;马店镇马店东村、宋家泊子村、耕乐庄、东王益庄等村庄。

抗战时涌现多名抗日志士

自明清以来,胶州姜姓家族涌现出一大批知名人物,比如明初朝廷官员,胶城姜行街人姜圭 ,官至兵部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司长;还有他的同乡姜周辅,是明朝弘治十二年进士,任陕西按察司佥事,力革屯田积弊,政声震海内;还有明朝名臣姜润身,任监察御史,查错案,整风规。此外,还有明末清初书法家姜长植,清朝咸丰年间以镇压捻军闻名的胶州东乡人姜志仁等等。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胶州这片土地上涌现出很多抗日志士,其中资历最老的当属姜涵尘,名气最大的应该是姜黎川了。

据胶州市政协文史办主任、《胶州百家姓》作者石业华介绍,姜涵尘生于1882年,胶州市胶东镇大店村人。1900年曾加入农民组织的义和拳,参与义和拳攻打烟台的反帝反侵略斗争。青年时代习中医,在村中设药铺挂牌行医。1930年,受南方农民运动影响,与姜效汶等人共同组织了农民协会,被推为大店农民协会主席。1931年7月,姜涵尘组织农民协会会员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大沽河武装暴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年事已高,仍发动本村青年参军抗战。1943年11月,胶县临时参议会成立,他被推为临时参议长。1947年病逝。

姜黎川(1900年~1991年),又名姜汉铮,字昭谔,胶州市胶东镇大店村人,其祖父姜介系清朝举人。父母早亡,家境比较贫困,但他天资聪颖,自幼爱好文学,童年就在村里念书,后在外祖父的资助下就读于胶县达材学堂。“七七”事变前,姜黎川任青岛市政府秘书科长,日本人的入侵打破了他一展宏图的梦想,他一怒之下回到家乡,在胶州、平度、即墨三县边界拉队伍抗战,号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游击队”。

平度作家谢维衡在《闯过枪林弹雨》一文中说,日军占领青岛及胶东各县后,姜黎川处于日伪军的南北夹击之中,深感孤立无援。借助国共合作之机,他派人与共产党胶东特委谈判,达成了合作抗日的协议,从此不再孤军奋战。1938年,姜黎川接受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收编,先后被改编为国民党山东省保安第十四旅、保安第七旅、保安第一旅,他被委任为旅长。看到自己有了国民党政府的靠山,姜黎川就开始与共产党分道扬镳,不再与八路军来往。岂不知国民党内部派系之争厉害,到了1941年,沈鸿烈被调到重庆去了,山东省主席换上了牟中珩,姜黎川因是沈鸿烈线上的人而受到排挤。于是,他脱离国民党辖区,进入胶东抗日根据地,再度与共产党合作抗日,并且参加了共产党,成为“特别党员”、胶东区临时参议会参议长,被胶东军区任命为“特别旅”旅长。谁知到了1942年秋,姜黎川由于反动本性难改,再次与共产党分裂 。尽管姜黎川几度背信弃义,但中国共产党还是从民族大义出发,几度宽容。抗战胜利后,姜黎川被青岛《平民报》称为“胶东抗日人民领袖”。姜黎川来青岛后弃军从政,当选为青岛市参议会副议长,居住在金口三路3号。

姜黎川曾救过美国飞行员

姜黎川中等个儿,人很瘦弱,军人气魄不足,文人气质有余。据胶州陈竟雄等老人讲,青岛解放前夕,反复无常的姜黎川想到自己曾多次与共产党为敌 ,便想去台湾,可他又一想,自己曾投奔共产党,去了台湾也没好果子吃,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去了香港。早先,姜黎川和王氏夫人生下一个儿子 ,乳名叫小品,因为姜黎川痴情于青岛双凤制帽厂的大凤 、小凤姐妹俩,厌恶自己的原配妻子 ,因此他不承认小品是自己的儿子 ,临走时只带着情人大凤 、小凤。姜黎川刚到香港时,靠大凤、小凤帮助租了房子生活下来,后来,他和大凤 、小凤的积蓄也没了,生活便艰难了起来。无奈,姜黎川去了美国。就在姜黎川为生计一筹莫展的时候,美国飞行员威廉·则普利曼却在四处找他。

原来抗日战争时期,姜黎川曾救过威廉·则普利曼。据《胶南文史资料》记载,1944年春,美国派第十四航空队来华助战。一天,十四航空队的几架飞机在青岛地区作战时,一架P51飞机被日军高射炮击中,在小珠山坠落。当时,国民党山东挺进军第二纵队司令姜黎川率领的抗日部队正驻扎在小珠山一带,立即派人营救。团长韩福德赶到现场时,发现威廉跳伞时跌伤了腿。抗日部队赶紧把飞机烧毁,防止落入日军手中。日军赶到时,见飞机已经被烧毁,就开了火。抗日部队紧急护送美国飞行员威廉撤离现场。威廉在游击区治疗养伤,姜黎川对他很友好,还设宴招待。抗战胜利后,威廉才回美国。

威廉得知姜黎川在美国后,请人画了姜黎川的像,四处寻找他的下落。威廉还做了一个小木箱,专门为姜黎川捐款。姜黎川在威廉的接济下,在异国他乡度过了寂寞的晚年。

姜黎川有个从兄叫姜澄川,也是大店村人。早年姜澄川随姜黎川参加山东抗日游击大队,曾任山东省保安第七旅第二团团长。1943年和1946年,先后两次担任国民党胶县县长。我胶东军区在攻打盘踞胶县城的国民党暂编第十二师赵保原部时,姜澄川在城内协助城防,后来被俘。

姜黎川的背信弃义,也导致了多名胶州姜姓抗日志士陷入被动,甚至被杀害,这其中就包括姜北海和他的弟弟姜致和。

据《青岛市志·人物志》记载,姜北海(1894~1943年),胶州市胶东镇河西店村人。姜北海1927年在济南加入共青团,后回乡在马店、胶莱、沽河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38年参加了姜黎川组建的抗日游击队“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任第二大队副大队长。是年冬,任姜部山东省保安第十四旅交通营营长。1940年5月,中共胶县县委成立,负责掩护县委的工作。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任姜部山东省保安第七旅第二团团长,并以二团扩编新兵十一连的名义作掩护,为中共胶县县委组建独立营做出重大贡献。1942年下半年,姜黎川开始反共,姜北海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欲将所带领的第二团1500余人投奔解放区,而引起姜黎川的忌恨。姜黎川借整编队伍为由撤销了姜北海团长职务,降为工兵大队长,继而又以“莫须有”罪名枪杀了姜致和(姜北海之弟,中共胶县县委军事部副部长)。在姜黎川反共的情况下,他带领40余人的工兵大队积极配合胶县独立营抗击日本侵略军。1943年1月28日,姜北海工兵大队在杨家庄遭日伪军包围。他不甘做日军俘虏,服毒身亡。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宋义彪

在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除了前文提到的几个,胶州还涌现出多名姜姓抗日志士。其中,胶州市胶东镇大店村人姜谔生17岁投身革命,数次逃脱敌人的魔掌,奋战在革命战场上;大店村人姜效汶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杨靖宇将军领导的抗日义勇军,1933年,在被日军围困在山上 ,壮烈牺牲;姜效汶之子姜立贵,1939年秋参加抗日部队,曾多次领导民兵开展游击战、麻雀战、地雷战。他们的事迹给胶州姜姓家族增添了荣耀。

姜谔生:百折不挠的抗日英雄

据《青岛党史人物简介》记载,姜谔生(1911—1944年),原名姜效骞,1911年7月出生于胶州胶东镇大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姜谔生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自6岁那年起就在本村村塾读书,成绩名列全班第一。1928年春,姜谔生考入胶县师范讲习所,并以文思敏捷、成绩优秀而闻名全校。他和同校的王石民、匡联文被誉为“胶县三杰”。这个时候的姜谔生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下半年,青岛党组织派田晓光来胶城秘密发展党的外围组织“互济会”,姜谔生立即参加了这一组织。不久,姜谔生与王石民、匡联文等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胶城建立了第一个党组织——师范讲习所党组织,传播马列主义,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先后介绍了本村姜效汶、姜风汉和大辛疃村丁瑞芝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农村传播革命火种。

1929年5月1日,姜谔生与匡联文等人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张贴革命标语、痛打克扣学生伙食费的司务长金明伦,后而被学校开除。同年7月,姜谔生考入济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本科班,接上组织关系后,任乡师第一届党支部组织委员。

据胶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史料记载,1930年暑假期间,按照上级指示,姜谔生回乡与姜效汶一起,在沽河岸的大店及周围村庄,率先建立起胶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发展会员77人。1931年夏,由于受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在条件极不成熟的情况下,姜效汶接受青岛党组织指示,秘密组织“大沽河农民武装暴动”。姜谔生回家乡参加了暴动的筹备工作,组织决定7月12日举行暴动。因暴动计划泄密,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渠派兵到胶县店口、大店一带“围剿”镇压,暴动计划被迫终止。虽然这次农民暴动失败,农民协会也只坚持了两年,但在大店及周围村庄却播下了革命火种。

暴动失败后,姜谔生来到青岛,不久返回济南,在济南乡师被捕。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组织指示姜谔生打入国民党的“捕共队”,他不断将消息提前告知党的地下组织。1935年冬,姜谔生与“捕共队”前往牟平搜捕参与胶东“一一·四”暴动人员时,由于不明被捕名单,在临近村庄时,他冒险向一群众透露了消息,使该地党员干部及时转移。他一次次掩护我们的党员干部,受到了敌人的怀疑,在牟平县再次被捕,被押进济南监狱。据姜谔生妹妹姜淑贞回忆录记载,“全面抗战爆发后,哥哥获释出狱,旋即去鲁西北参加范筑先将军的抗日部队,被委以抗日宣传的重任。除此以外,一有机会,他就请求到前线作战。在一次对日军交战中,他奋力冲杀,缴获敌人一支枪和一匹战马。”

1938年春,姜谔生回到胶东抗日革命根据地。不久,被胶东特委派往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游击队姜黎川部开展统战工作。同年秋天 ,姜黎川反共,形势紧张。按照上级党委指示,姜谔生配合韩育民等及时将在姜部工作的党员干部及所控制的部队安全撤出。

1939年3月4日,八路军山东纵队胶济一支队正式成立,韩育民任支队长,姜谔生任参谋长。1943年上半年,姜黎川背信弃义,破坏与八路军合作抗日协定,姜谔生奉命撤出姜部。同年11月,胶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胶北大杜戈庄建立,姜谔生被选为胶县第一任县长兼任县大队大队长,增选为中共胶县县委委员。

1944年春,日伪军加紧对胶北抗日游击区根据地的“扫荡”。2月6日,胶县县委在赵家茔村召开会议,突遭日伪军袭击,县委决定分散突围。县委书记矫枫随县大队向东北突围,安全脱险。姜谔生带警卫员撤至北王珠村东南时,与日伪军马队相遇,终因寡不敌众遭捕 ,押往即墨日军阿部队。由于姜谔生的县长身份很快被日军查明,县委营救无效。敌人用酷刑折磨,名利引诱,都无法动摇姜谔生的革命意志。他是在日军的审讯室里被警犬活活咬死的,牺牲时年仅33岁。

姜效汶:跟着杨靖宇打鬼子

当年,和姜谔生一起策划大沽河农民武装暴动的还有一位姜姓抗日志士,他就是姜效汶。整个抗日时期,姜效汶和姜谔生有许多交集,姜效汶的入党也是受了姜谔生的影响。

据姜效汶的儿子姜立贵、姜立岳在回忆文章《大沽河的儿子》中讲述,1901年姜效汶出生时,家里很贫苦,全家靠爷爷种地编腊条筐和奶奶摆小摊为生。姜效汶从小就拾草拾粪,只上过很短时间的私塾,由于家境困难,被迫辍学。1928年,姜效汶到青岛胶济铁路保安大队服役,后保安大队编入军队,便回乡务农。此时,在胶州师范讲习所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姜谔生,经常回大店村秘密进行革命宣传活动。他与姜效汶经常来往,谈论国事,启蒙了姜效汶的革命觉悟。姜谔生觉得姜效汶忠厚纯朴,具有革命志向,于是在1929年上半年秘密介绍姜效汶入党。

1930年4月,阎(锡山)、冯(玉祥)倒蒋波及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由济南逃到潍县。军阀张宗昌的余部孙汉臣、姜振德乘乱起兵占据胶县,胶县县长叶镜英弃官逃走,县城一片混乱。于是韩复榘又委派了谢锡文来任胶县县长。谢锡文知道县城有匪兵为患,不敢贸然进城。待韩复榘重返济南派兵把孙汉臣、姜振德赶走后,由姜黎川派兵保护他进城,当了县长。他走马上任后,面对兵荒马乱、土匪如毛的局面,即下令成立民团 ,招考军官,扩充地方武装。趁此机会,党组织安排姜效汶考入这支队伍,当上了第一中队第三排排长。

姜效汶经过慎重试探和了解,发展了土匪头子孙小旺等人为党的外围组织。同时,姜效汶借民团军官的合法身份,掩护在国民党胶县党部任职的中共党员刘冰做工作。1931年春,刘冰因活动不慎,被敌人察觉,要逮捕他。姜效汶得知后,暗中送信,使他安全脱险。由于姜效汶在胶县县城从事革命活动,引起县长谢锡文的注意,谢锡文怕闹出乱子,就把他调到了前店口村驻防,任区中队队长。从此,姜效汶利用民团军官的有利身份,大力发展农民协会。

姜效汶首先在大店成立了农民协会,这也是胶县第一个农民协会。据姜立贵、姜立岳的回忆文章称,当天一大早,往日村里肃穆的古庙里,挤满了本村的农协会员和附近村庄的代表,连树上、墙上也坐满了人。“庙门两边挂着一幅父亲拟词,姜涵尘书写的对联:‘能牺牲,能奋斗,革命同志请进来;想升官,想发财,腐化分子滚出去。’父亲一身戎装,英姿勃发,在会上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他个头不高,声音洪亮,挥动拳头,‘兄弟爷们要抱成一团,拿起刀枪,在农民协会的领导下,起来闹革命,打倒土豪劣绅。’他又指着身后的神像大声说:‘要人不怕,鬼不怕,天不怕。’从此,父亲便得了一个绰号叫‘天不怕’。”

1931年夏,大沽河武装暴动被迫停止后,姜效汶在党组织的掩护下,从青岛乘船奔赴东北,参加了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任旅长。1933年,姜效汶等被日军围困在山上,经过激战而壮烈牺牲。

姜立贵:地雷战、麻雀战、游击战都在行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话用在姜效汶父子身上非常适合。姜效汶的儿子叫姜立贵,1922年5月11日出生,1939年秋参加姜黎川部队。

姜立贵的家乡大店村是个有500多户人家的大村,因该村的人参加革命较早较多,群众基础好,在胶县一带很有名,素有胶县“小延安”之称,“大店姜”也因此远近闻名。

1938年日本鬼子侵占胶县后,多次到大店村重点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方秀佳、姜辉在《抗日老战士姜立贵的故事》一文中介绍,由于姜立贵是抗日战士,其父亲是老革命,所以日本鬼子先后两次点火烧了他家的房子,家中的粮食、财产均化为灰烬。1943年10月的一天,日本鬼子又包围了大店村 ,五六个鬼子直扑姜立贵家,叽哩哇啦闯进门,一刺刀就扎在他弟弟的左胳膊上,鲜血直流,随后将他兄弟二人抓到了李哥庄据点。以后家里奶奶和母亲卖了两亩地,托人找到鬼子翻译官才将他兄弟二人救出。

国仇家恨,使姜立贵兄弟二人义无返顾地走上了抗日救国道路。1940年,姜立贵负伤回家治疗。1943年10月,参加八路军南海情报站,为八路军搜集日伪情报。1944年9月,姜立贵入党,不久就担任了胶县沽河区武委会副主任,组织全区民兵与敌人开展地雷战、麻雀战、游击战,反抢粮、反扫荡,割电线、扒铁路、炸铁桥,扰得驻李哥庄、前店口据点的鬼子、二鬼子(伪军)日夜不宁。

1944年7月,县里派姜立贵到南海军分区教导队专门学习地雷战。姜立贵凭着胆大心细,勤学苦练,很快就掌握了连环雷、子母雷、绊雷、踩雷等十几种地雷的埋设方法,一月后学成归来。当时胶东著名抗日英雄于化龙、于化虎(电影《地雷战》主人公赵虎原型)也派人到胶高一带配合他们开展地雷战。“铁西瓜,威力大,炸得鬼子飞上天 ,炸得汉奸地下爬,爬呀爬,像王八”,一时间沽河两岸雷声四起,鬼子汉奸胆战心惊。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宋义彪

1.《于化龙的拳怎么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于化龙的拳怎么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086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