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不少贿赂官员、收受贿赂、贪图赃物的法律。如何治理腐败是老大的难题,历代明军城主对此都很重视,实施的反腐败手法多种多样。
其中,隋唐时期两位明君的反腐手段,颇为奇特。隋文帝“钓鱼”反腐
前几年,上海的“钓鱼”执法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历史上也曾有过类似“钓鱼”行为,抛鱼钩的幕后操纵者就是隋文帝杨坚。
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结束中国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 年的分裂局面。在位23 年,勤思善治,性格沉稳内敛,治国有道。《隋书》中对他的评价是“深思治术”,这可从他开创的一直沿用至今的科举选拔制度上,略窥一斑。这种制度摒弃了出身的贵贱,不限门第,唯才是举,也废除了九品中正制的推荐选拔,推荐即是人推荐人,自然存在弊端。而以试取第,体现了公平性,堵住了在用人上的腐败之源。
杨坚对官员的日常管理很有一套。他强化对官员的监督,《隋书》记载,隋文帝杨坚让亲信“ 密查百官”,发现贪腐行为便严惩不怠。曾一次罢免河北52 州贪官污吏200 人;而且还以“ 钓鱼”的手段暗中洒下诱饵,让贪官自己现身。具体操作上这样的:他派人暗中向一些可疑的官员行贿—— 先“ 私以贿之”,这些人一旦受贿,即行处死。
唐太宗“温柔”治贪
唐太宗李世民治贪重监察,在全国上下建立了完整的监察机构。贞观八年,分遣李靖、杨恭仁、王圭等使巡省天下,后又遣巡察使二十多人,考察地方风俗和官员的政绩。他把地方官的姓名记录在屏风上,有什么政绩和恶迹都记在名字下面作为奖惩依据。贞观二十年,刺使、县令以下的地方官,上千人因政绩不佳而受惩处,七人被处死,二十人受到提拔。太宗治贪,严于执法。他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有趣的是,李世民对那些有为但是受贿的贪官个别时也“网开一面”,不是“处罚”,而是“奖励”。你贪什么,就奖你什么。
有个叫长孙顺德的官员,一次他收了别人贿赂的绢绸数十匹。这事被李世民知道了,于是他在会上轻描淡写地通报了长孙顺德的受贿情况,通报完了,李世民问了一句:“ 长孙顺德受贿数十匹,这说明了什么?”众官莫不敢言。李世民说:“ 这说明了长孙顺德家里缺绸缎啊! 好,你家缺绸缎,我就奖给你绸缎。”
他叫人搬来许多绸缎,都压到长孙顺德的背上,叫他亲自背回去。长孙顺德僵在那里,大汗淋漓。过了一段,又发现了像长孙一般的作奸犯科者—— 右卫将军陈万福,索取了驿站数石麦麸。唐太宗如法炮制,叫他当着大家的面,将几石麦麸从朝堂挑回家去。陈万福羞愧满面狼狈不堪。
如此的“ 温柔”肃贪,不亚于“ 霹雳手段”所取得的效果。李世民在位期间,是历史上贪污腐败最为收敛的时代之一,盛世清风习习,为百姓所称道。
趣历史官方微信号:qulishi_v5
1.《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喜欢钓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喜欢钓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09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