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河行宫位于大兴区西红门镇团河北村, 距离南三环15公里,它是清代皇帝前往南海子行猎时修建的四所行宫中最豪华的一座。然而世事多劫,经过八国联军的抢掠、日本飞机的轰炸、国民党军队的糟蹋以及“文革”时期的破坏,团河行宫渐成废墟。

行宫占地500余亩,有各类建筑600余间,是清王朝在北京地区建造的最大、最宏伟、设施最完备的皇家行宫。行宫四周土山蜿蜒起伏,行宫内有著名的璇源堂、涵道斋、清怀堂、漪鉴轩、镜虹亭、珠源寺、归云岫、狎鸥房等团河八景,还有云随亭、翠润轩、鉴止书屋、御碑亭、四方亭、大小船坞等著名建筑。

团河行宫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是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行宫。行宫中不仅留下了乾隆至光绪六位皇帝和慈禧太后的足迹、墨宝,而且在《日下旧闻考》、《顺天府志》和《天府广记》等许多史籍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团河行宫因为近在天子脚下,所以不仅是皇帝休闲度假、打猎、娱乐之处,而且还是皇帝理政的地方,这一点在行宫中实为罕见。因为团河行宫是乾隆皇帝最后兴建的一座建筑,集中了行宫的优点和长处,因此说团河行宫是研究清代建筑、休闲、衣饰和民俗等“行宫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为了保护团河行宫,市文物局和大兴区委、区政府从1985年以来先后多次对团河行宫进行保护修缮。2001年团河行宫晋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被誉为“皇都第一行宫”的团河行宫修复工程正式启动。这是全国最大规模的文物修复工程。工程将严格按照从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到的团河行宫建筑平面图等资料,全面恢复其在同治、光绪年间的历史原貌,填补中国皇家文化中的“行宫文化”空白。

开工前,参与工程的专家们从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找到乾隆、同治、光绪等年代的团河行宫建筑平面图,以及清代著名建筑世家“样式雷”的行宫装修图样及建筑图纸。市文物局顾问王世仁说,修复工程将严格按照这些资料进行设计修复。由于乾隆年间的很多材料和工艺水平以目前的技术无法还原,同治、光绪年间的相关资料相对更加充分,因此,此次修复工程只能将团河行宫恢复到同光年间的历史原貌。据王世仁介绍,乾隆年间由于国库充盈,兴建团河行宫时,从工艺到材料,各方面均属一流。后代帝王也对团河行宫有所改建,但彩绘、雕刻等工艺和材料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近年来,用数字化方式恢复遗产已经被广泛运用,通过调查研究进行3D复原重建,用三维模型,将已破坏的团河行宫重新“复建”,给参观者展示这一曾经繁华无比的皇家行宫。再利用全景图的制作方式,渲染出图,利用数字博物馆方式呈现出来。

1.《团河行宫|修复技术无法完全还原,三维建模来弥补这个遗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团河行宫|修复技术无法完全还原,三维建模来弥补这个遗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4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