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锦屏山

这几年痴迷爬山,一发不可收。

单单一个锦屏山,算起来就去过十好几次,给我的生活,带来那么多的期待和快乐。锦屏山已然成为老朋友,爬哪座山头,走哪条小路,如何曲折通幽,如何登极巅峰,心里一清二楚,在空旷寂寥的锦屏山里,我们已经给很多人指引过道路,俨然是个地道的山里人了。

这样一个熟稔的老朋友,为我无私奉献那么多快乐的老朋友,说实话,有点不好意思见它——哪有见面十几次,一点礼物也不带的?于是,决定写写锦屏山,算是游记吧。其实就是交差,再见面的时候,不会那么尴尬。

叫锦屏山的,全国有很多座,山东有,河南有,浙江有,甘肃有,山西有,云南有,湖北有,江苏有,四川有,还是两座。锦屏山这个名字很特别吗?也许吧,一座山,锦绣画屏一般,的确很美。我的腿没有那么长,走不了那么远的路,我攀登游历的,自然是江苏连云港的锦屏山,距离我住的县城,大约七、八十公里路程,所以常去,当天往返。

锦屏山横卧于海州古城南郊,山色锦绣,美如画屏,古称“朐山”,得名于秦代设立的朐县。有的资料上说,锦屏山是康熙皇帝命名,其实有误,康熙年间,海州知州孙明忠,认为此山山势陡峭,绿树葱郁,蜿蜒起伏,宛如墨黛,颇有山水花屏之意境,遂改名为锦屏山。我以为,改得好!

锦屏山,景区不少:有桃花涧景区,春天时,漫山遍野桃花盛开,灿若云霞,分外妖娆;有石棚山景区,巨石林立,颇为壮观,其中一巨石,覆压岩上如棚,还有北宋文学家石曼卿读书处,此处读书,才是真读书;有孔望山景区,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人文景观历史悠久。桃花涧和石棚山,都已去过多次,孔望山一次也没去过,因为是个矮矮的小山包,海拔高度只有123米,曾经沧海难为水,高山爬多了,这点小山实在瞧不上,但作为人文圣地,不可小视。

锦屏山最高峰,叫马耳峰,海拔427米,连云港电视台差转台就建在山顶上,高高的铁塔,远远就能看到,是个地标。我们曾四次从差转台的大院经过,跨越矮矮的围墙而去,大院里有条狗,狂吠不停,可是,并不见一人出来,这里的工作,看样子枯燥得很,连搭理人的心情都没有。我有一个学生,听说就在这个差转台工作,下次再去,一定联系他,混顿中午饭,叙叙师生情,顺带改善一下我们的野外生活。那一届学生,大约都已接近50,差不多知天命了,我做他们老师的时候,已是30年前。

锦屏山山脚,是个小镇,叫锦屏镇,应是因山而得名。山的南侧,有一座磷矿厂,建在半山坡上,但早就破败不堪。从厂区规模和惨败建筑看,当年是个了不起的大厂。翻翻资料,锦屏磷矿早从1920年便开始,建国后,被国家列为“一五”计划重点建设工程之一,誉为“中国化学矿山的摇篮”,这么高大上,令人惊讶。我们曾五六次从寂无一人、杂草丛生的矿区经过,从山的南麓登山,见到厂区如此破败,每次都唏嘘感叹不已。从锦屏镇看,这座山,是养活了不少人的。而这座磷矿,像一位体衰力竭的老者,被人遗弃在一边。

锦屏山北面,就是连云港海州区,我的家乡沭阳县,自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属古海州管辖,我们这里的方言,就叫海州腔。海州古城很有名气,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12年在海州建朐县,并立石阙,作为“秦东门”,素有“淮口巨镇”、“东海名郡”、“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美称,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做诗《登海州城楼》云:“城外沧溟日夜流,城南山直对城头。溪雨田足禾先熟,海树风高叶易秋。”看出当时海州古城的概貌,那时的大海,也许就在山脚下、城门外,日日夜夜流淌。

从锦屏山顶,我们常常眺望海州古城,朐阳门默默屹立于夕阳之下,见惯风月,历经雨雪,平静淡然,宠辱不惊。再看看自己,天天慌慌张张、急急躁燥生活的样子,就有点好笑。我们曾在爬山之余,逛了海州古城两次,有遗迹,但不多,如若作为旅游景点,我以为开发得不够好。

小小的一座锦屏山,文化遗迹很多,有孔望山摩崖石刻、桃花涧旧石器时代遗址和新石器时代将军崖岩画等。这么多的石刻、岩画,素有“东方天书”之称,高深莫测,颇具意味。我有个学生,叫仲几吉,就在连云港工作,写了一本书,叫做《上古图文密码》,内容就是对古代天书般图文的破解,最近寄给我,我正在慢慢阅读,虽是学术书籍,但读来很有意思,是本有价值的好书。当今社会,没有耐得住寂寞的本心,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的。这种踏踏实实干点事情的精神,很值得我及大家好好学习。玩虚的,玩不出什么好来。

连云港锦屏山,其实是群山,由10多座独立山体、30多座山峰组成。我们爬了十几次,都没能把所有的山头爬完,野道上山,摸索前进,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有的山头你可能永远去不了。有很多次,我们想开辟一条新路,可惜大多无功而返,只得老老实实沿着别人走过的旧迹,重走“长征路”。

我们最常爬的路线,是向“小长城”进发。有座山峰上,建了很长的一段长城,像模像样的。一次,我将攀登小长城的照片发到微信群里,远在北京的侄子说,“二叔来北京了?”我们都笑了。

有一次,只有妻子和我两个人,酷热的夏天,锦屏山里空无一人,我们向一座陌生的山峰探险攀爬,一直抵达山巅,前面却是悬崖绝壁。坐在山顶上,孤寂两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眼望去,“空山无人,水流花开”,颇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感,这样的感受,是平日生活无法体味到的。别人总说,爬山有什么意思呢?这种体味,就是我的答案。爬山,锻炼身体只是极小的方面,完全的放松和空前的愉悦,才是真谛。

对别人来说,所有的山,都不过是一座荒山、一堆石头、一片绿树而已;对我们来说,这些都是有灵性、能说话、会思考的朋友,一块石头、一棵小草、一朵红花、一泓泉水,都那么美好。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也就是从有我,到无我,再到忘我,话是玄乎点,但你要真的经常登山的话,是能体会到的,一整天都是“忘我”的境界,真是一种享受啊。

我们爬山,走的都是野道,最讨厌台阶石级,一为无聊,再为伤腿,野道一路走过去,山上花花草草、奇异植物很多,总有太多的惊喜。锦屏山同样如此,印象最深的,是多肉植物和金银花,还有奇妙的还魂草。

锦屏磷矿厂区后面,也就是锦屏山的南麓,有个小山坡,一大片一大片,都是多肉植物,密密麻麻,蓬蓬勃勃,第一次见的时候,我们眼前一亮,惊喜极了,集市上当作盆景卖的多肉植物,这里到处可见。当地村民种植农作物时铲得到处都是,根本不以为然,我们都心疼不已。山上的多肉植物很特别,喜欢生长在石头凹陷处的枯枝碎叶上。丑是丑了一点,但生命力真顽强,天气炎热干燥的时候,叶子变淡发白,天气阴雨湿润的时候,叶子变深发绿。我们挖过一些,回家栽在盆里,长势很好。好久没有经过那里,不知道这些多肉植物现在怎么样了,长时间不见,怪想念的,今年夏天,想去再看他们一次。

锦屏山里,到处都是金银花,小路边,山谷里,矮树上,开着长长的淡黄的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而得名金银花。其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金银花是很好的药材,清热解毒,我们常用的,就是金银花花露水,祛痱止痒,提神醒脑,还有金银花茶,清纯隽永,甘醇鲜美。可惜,这么好的金银花,却很少有人采摘,这几年,我们仅遇到一对夫妇,在山坡上采摘金银花,很寂寞的样子,从衣着看,并不是当地的山民,不过是游山玩水,顺带着采点回家的。这次爬山,我们采了一些,回来晒一晒,准备泡茶喝。

我们在山上见到一种植物,不认识,问当地山民,才知道叫还魂草,觉着这个名字很奇特。后来才发现,还魂草生命力异乎寻常的顽强,的确名副其实。旱季里小枝卷曲,枯萎一团,如同拳头,一碰就碎,我们以为一定枯死了,下次雨后再去一看,大家全惊呆了,还魂草枝叶舒展,郁郁葱葱,鲜枝活梗的,重新焕发生机,故得名九死还魂草,其学名是卷柏。资料上说,日本有位生物学家,用卷柏做成植物标本,时隔11年之后,把它浸在水里,它居然“还魂”复活,恢复了生机。还魂草,就是这么奇妙!后来,学过中医的大姐告诉我们,还魂草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

连云港锦屏山,是个好地方,像个默默不言的长者。我们面对面这么坐着,不说话,风轻轻吹,花静静开,水缓缓流,就很美好。

2018年6月8日

1.《连云港锦屏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连云港锦屏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4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