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群友问关于带孩子参观清华、北大的问题。

鉴于需求太大,本着对粉丝负责的精神,俺就豁出去一回。上周六,我冒着酷暑,顶着骄阳,亲身前往探查一下。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冲这点上,大家也要多支持本公众号啊,谢谢了!)

我先去了北大,后去了清华,由于篇幅的原因,我分两篇分别介绍,今天先介绍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还是很美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中的荷塘,那个是朱自清先生的雕像

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公司租的宿舍就在清华东门外隔一条马路的小区里,那个时候,校园随便进,我们常常去清华校园内玩,踢踢足球、打打网球什么的。后来离开了那一带,就再也没有进去过了。

废话不说,咱们直奔主题。

先上清华校园图,图上标明了清华的东门(正校门),西门(参观人员进入的门)和西北门(后面会提到)

这是清华大学对校外人员参观校园的规定(详见清华大学官网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newthu/newthu_cnt/intothu/intothu-3-4.html),这里为清华大学在周末对公众开放的行为点赞(鄙视一下北大)

需要注意的是,第三条中下午截止进校时间,现在是3点半(我特地问了门口保安)。暑假开放期的开始时间大概是7月中旬,到时候可以在校官网查一下。

规定是从学校西门进入,于是我就先到了西门。西门长这样。

咦?很冷清啊!难道网上说的“入园参观人员排队多少多少米”都是假的?

等我过了马路,往门的右边一看,就看到这样的情景,原来参观人员是从旁边的一个小门进入。人手一张身份证,冲门口的保安亮一下,就可以进去了。

貌似很快啊。但架不住人多啊,让我们看看队伍的长度。

我又往前骑了一段,队伍还看不到头,我估计有200多米吧。

我跟旁边的维持秩序保安聊了一下,他说,现在因为检查身份证机器没安好,是由门口保安看一眼身份证(我观察了一下,基本就是保安只要看见你拿着身份证就放行了),还相对快一点。

写到这里,我要说一声,如果您身体健康,孩子也比较耐得住“烤验”,或者您心理素质不好,那么我建议您排队,毕竟这是正规途径。另外,寒假里进校参观的人估计会少很多。

另外的正规途径还有:如果您有亲戚朋友在学校里面上班或者上学,可以让他(她)们带您进去。非直系亲属,一个学生好像可以带1-2个人进校。

但有的粉丝又说了,“我孩子太小”、“我带着老人”、“我是非开放日来的”.......等等吧,一句话,有没有别的办法能快速地进入校园?

我是来探路的,当然得满足粉丝的各种要求了。

前不久有个朋友带着孩子来京想进清华看看,但那天是非开放日,于是我带着他们去碰碰运气。依照我的经验,这种地方,只要你大大方方地进去,保安是不会拦你的。道理很简单,既然学校开放参观,就没必要管得那么严。还有一个原因,每天进出的师生家属那么多,他查得过来吗?也没那个必要。(可是这种经验也有不灵的时候,不过是在北大,我下篇详谈)所以那次我们很顺利地就进去了,是从西北门进去的。

于是,这次我毫不犹豫地离开西门继续往北,到了西北门,直接骑车就进去了。

西北门长这样(这是从网上找来的图片,我不可能停下来拍照,不然就露陷了。现在中间的栅栏门一般是开着的,你记得从两边的门进去就行了)

后来,我特地骑车在里面绕着校园走了一圈,观察了北门(外面是清华附中)、东门(正门)、南门等门,发现北门是管得最不严的,如图。

还有一点一定要千万注意,既然您不是从规定的校门进校,那就麻烦您别把自己打扮得像个游客,别大包小包地背着,别还没进门就东看西瞧的,相机记得收起来,也别心虚.......。一句话,您就把自己当做是清华大学里的一员,老人孩子就把自己当做清华的家属。如果能让孩子和大人分开进去,那是最好了。

另外,西北门外没有公共汽车站,您要么坐到清华附中站下后往南走,要么坐地铁到圆明园站,或坐公交到圆明园南站、清华西门站,到西门后,往北走。

这是东门(正校门,校内拍摄),貌似也管得不严。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校外找清华的学生,央求对方带自己进去,这就看运气了。当然了,可能还有“黄牛”什么的,但我在清华外面没碰到。

好了,进校门的事情解决了,我们就谈谈进去后要看些什么?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学堂的校址是清华园(原熙春园一部分),后来将临近的近春园(被英法联军焚毁)等地并入,形成清华大学的初期规模。清华园和近春园以前都是清代皇家园林。这一片地区的建筑,均为清华大学的早期建筑,游客参观的主要部分就是这一片。

除了西门外,西北门是离这片区域最近的一个门,这也是我选择从西北门进入的一个原因。另外,如果您除了这片区域外,还想参观其他区域,建议骑车。

这一片的核心建筑、景色如下:

二校门,这个是原来清华大学的正校门。它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清华大学的象征。门额上刻着的“清华园”是晚清军机大臣那桐1911年题写的。

原来的二校门在文革中被毁,现在的是1991年清华校庆80周年之际,在清华校友捐助下,在原址重建的。

工字厅,原名工字殿,是清华园的主体建筑。因其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恰似一工字,故得名。

门上的“清华园”,系咸丰皇帝御笔

以上三张为工字厅大门内。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就曾在工字厅下榻。

工字厅旁边的古月堂

古月堂院内,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此居住。

工字厅和古月堂是清华校园里留存的清朝皇家园林建筑。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常被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比,被称为清华园的“园中之园”。

“水木清华”正廊其实是工字厅的后厦,厅后月台面临水池。水木清华露台原来是个戏台,康熙常来荷花池边喝茶看昆曲。

正额“水木清华”四字,有记载说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正中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这里也是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一文中的荷塘,初夏的荷塘已有莲花开放

日冕草坪,被认为是高校校园民谣的发生地,九十年代的学生身穿白衣(“矮大紧”是其中之一),在这里抱着吉他弹唱,歌曲传出清华,成为一个年代的见证。

日晷,是1920(庚申)级同学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纪念物。

清华大学大礼堂位于清华大学中部大草坪正北端,与二校门隔大草坪相望。

大礼堂融合希腊式与罗马式建筑风格,始建于1917年9月,1920年3月建成,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体积12350立方米,坐席900多个,是当时中国大学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

在日冕草坪的东南方是清华学堂。清华学堂,德国古典风格、青砖红瓦、坡顶陡起,是清华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

清华学堂大楼西部建成后成为高等科学生的教室,东部建成后曾是高等科毕业班的学生宿舍,所以历史上也称“高等科”。高等科宿舍的设施相当华丽舒适,有闪闪发亮的打蜡地板,能抵御北方风沙的双层拉窗。在这里,当时清华学校的学生在毕业留洋前,已可以预先领略一下西方的生活方式了。1925年,学校在清华学堂设立“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曾在此任教。

机械工程馆,位于清华路北,二校门东侧。建于1934年,属美国近代折衷式校园建筑风格。该馆附属建筑有发电厂、锅炉房、旧航空馆、飞机实验室和机械实习工厂等。

门额“机械工程馆”由国民党元老、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篆书名家吴敬恒篆题。

旧土木工程馆北门,北面小广场中央是清华世纪鼎。正面铸篆书“清华世纪鼎”。

清华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11年4月创办的清华学堂图书室。1928年清华学堂正式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室改名为清华大学图书馆,1919年和1931年分批兴建了馆舍。朱自清、潘光旦曾任馆长。

清华大学图书馆由连成一体的西面新馆和东面老馆两部分组成。整个图书馆的建成共分三期工程进行,时间跨度长达75年。三期工程(新馆)开始于九十年代初,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此为逸夫馆(图书馆新馆)正门。

另外还有一些类似的建筑,就不一一介绍了。清华大学的一些老的教学楼,还是挺有味道的。

刘墉给孩子的成长书

作者:刘墉

雕塑《悟》,《悟》,是福建校友会,为母校九十华诞纪念而敬献。头像没有耳朵,表示两耳不闻窗外事。

1986年清华师生在闻一多先生逝世40周年之际,修建了闻一多雕像。

闻一多先生雕像的背后是“闻亭”,原址是钟亭(毁于日寇之手),抗战胜利后,清华北上复校, 由闻一多先生1921年的同级同学集资重建钟亭,为了纪念在昆明遇害的闻一多先生,特将钟亭命名为“闻亭”。

这里属于原来的近春园范围

过这个小桥就是近春园。

这里也有一片荷塘。

离开这片老建筑区,其他区域基本都是比较新的建筑了,有代表性的如下:

清华大学美院以及门前的作品

以上两幅为新清华学堂,是一个建筑群,上图为蒙民伟音乐厅,下图为新清华学堂大剧院、中间是校史博物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及门前雕塑,这里不定期有展览。

校园北面全部是学生宿舍,这是老的宿舍,据说是胡哥住过的。

因为宿舍和教学楼分开,距离较远,所以清华学生基本都配备自行车(这是校园内共享单车不多的原因),所以这里自行车行生意还挺好。

这是比较新的宿舍。

流过校园的万泉河

二校门旁,几个应届毕业生在拍小电影。

一个女士为了拍出流泪的镜头,在男生的撺掇下,把洋葱汁往下眼皮上抹。

好了,逛累了,我们来谈谈吃的。

中饭是在北大吃的。因为北大的伙食把我惊艳到了,所以我决定晚餐在清华吃,也进行一下比较。

这是我就餐的食堂。在食堂门口找到一位女同学,请她帮忙代买一份饭(要刷学生卡或教工卡,不收现金),她爽快地答应了。好姑娘,谢谢了!

饭菜可选择的品种没有我想象的多,我有点困惑,于是我问旁边的同学。他问我,你是要吃餐厅还是食堂?食堂就这样。哦,我明白了。

两个荤菜一份饭,6.5元。(豆腐皮木耳红椒肉片+西蓝花炒香肠),还有4.5元,5.5元,8元、9元一份的。还有面食啥的。

吃完,我又找到一家教工餐厅(我问了一下,学生也可以来吃),这两个地方都在西边,离老校区不远。

进去一看,品种果然丰富,从1元到10多元的菜品都有。而且是自选的(和我在北大进餐的地方一样),二楼还可以付现金点餐。可惜,清华的餐厅、食堂都不让对菜品拍照,所以只是看了看。

吃饱了,也逛累了,夕阳下,慢慢溜达出校园,累坏我了。

大家看完给个评价吧,任务完成得怎样?满意不?

本公众号需要您的支持!请轻动手指↓ ↓ ↓↓

1.《参观清华大学最新攻略(亲身探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参观清华大学最新攻略(亲身探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5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