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奸臣”这个词,现在在我们脑海中飘荡的预计将是陈的赵高、韩东卓、宋的秦桧、清智、勋等臭名昭著的奸臣。
而在我国元朝至正年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编撰的《宋史·奸臣传》里共列举了宋朝蔡京、秦桧、贾似道以及章惇等21位奸臣。
但是在这二十一位奸臣中既有像蔡京、秦桧等这样身居庙堂之上却行小人之事的误国之臣,但是也有被神宗时王安石变法案所牵连的章惇、吕惠卿等为人耿直的变法能臣,也一同被列入《奸臣传》中。
而在这其中最应该被平反的便就是章惇,那么他究竟为何身怀奇才,但又为何被列入奸臣之类呢?
01初入官场的章惇
说起章惇,那一定能够想起北宋鼎鼎有名的文人苏轼。因为章惇一生的政治活动离不开苏轼,两人在十年寒窗时期就已经是志同道合的好友。
章惇有着豪爽、直率但是又执拗、睚眦必报的矛盾性格。在他初入科举时,他和他侄子是一同参加科考,虽然最后结果出来后章惇也榜上有名,但是他却与他侄子的名次相差很多。
于是他毅然放弃这次进入仕途的机会,直接重回家乡备考下次的科举。听闻此事后苏轼并未惊讶,并且正是因为章惇这种性格,两人才能成为情同手足的好友。
在两年后,章惇科考进士及第后才正式步入庙堂。在入朝为官后,他在治兵方面的才能才显现出来,神宗慧眼识才,直接将章惇擢升专管财政的三司使一职,让其独特的那一套理政观点大发光彩,自此章惇的仕途便逐渐明朗。
前文提到苏轼与章惇关系较好,但是两人的仕途却截然不同。章惇在官场混得如鱼得水之时,好友苏轼却是由于乌台诗案被一贬再贬。
但是在朝廷众人纷纷与苏轼撇清关系怕受到牵连之际,只有章惇一直与苏轼互通书信,并且在苏轼落魄时仍旧不断激励,可见其率真的性格。
在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再次收到章惇“存问甚厚,忧爱深切”的来信,令苏轼内心感激涕零。在苏轼写给章惇的一封回信
《致子厚宫使正议尺牍》中写:“无缘一见,少道宿昔为恨。人还,布谢不宣。轼顿首再拜子厚宫使正议兄执事。十二月廿九日。”
苏轼称赞章惇才能之高足以出入将相,这时章苏之情谊可谓达到顶峰。
02“改革派”与“保守派”之争
了解过章惇之后,我们会知道他属于王安石的“改革派”,但好友苏轼却归属于“保守派”,两派之争在朝堂之上势同水火,两人之间的友谊也因此埋下了决裂的种子。
章惇入阁之后积极支持参与熙宁变法(即为王安石变法),在神宗的支持下,变法顺利推行,这次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北宋开国以来士兵多、官职多、消费高的“三冗”现象以及大宋积贫积弱的情况。
这次变法,在军队上推行保甲法、将兵法以及保马法以此来改善军队上士兵冗杂的恶况;针对吏治,他整顿科举,改革太学,对于一些冗官实行裁撤,任人唯才不唯亲。面对衰退的经济,他也提出了青苗法,民田水利法等发展国民的经济。
这一系列变法看起来确实不错,都是旨在富国强兵,改变现状。初期执行是,效果的确不错。
但是在后期,朝廷所颁发的诏令在地方上实行起来却政令不一,这导致变法后期官员们所反映的负面影响较多,再加上“新旧党争”的冲击,使得变法施行逐渐举步维艰。
在神宗逝后,其子哲宗即位,由于年幼使得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更加偏向于支持司马光等旧党。
不仅废除除置将法以外的所有新法,还将原先改革派成员降官贬职,使得章惇被贬,并且启用司马光为相,苏轼也随之升官,开始了这一生短暂的高光时刻。
在高太后逝后,哲宗开始亲政,但是他并未延续高太后的执政风格,反而重继父业,大力启用新党人士,司马光此时早已逝世,苏轼也随即被贬。
作为改革派骨干的章惇被拜为丞相,他上台后不仅开始排除异己,甚至想要刨开司马光的坟墓挖出他的尸体将它挫骨扬灰,而此时,他也没有对好友苏东坡留情,将原先的旧党人士纷纷贬谪出京,将苏轼贬到荒无人烟的惠州。
没有想到苏轼在惠州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调整心态,每天吟诗作乐。但是章惇得知后,又将苏轼贬到更加遥远的海南岛。此时,章惇也将他做事狠辣的性格暴露无遗。
但是章惇在入阁执政后,也充分发挥了他在治国方面的才能。在地方军队管理上,他设置了晋宁军和陇右节度军;在政治上,他不仅重新启用熙宁变法中的法令,并且将其不断完善,查缺补漏;吏治上改革官制;外交上招降吐蕃,签订元符和议。并且他征服西夏,平定了唃厮啰,使得北宋边境得到了数年的安宁。
尽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政治战中,最终改革派赢得了胜利,但是作为领头羊的章惇并没有得到善终,反而最后贬死湖州。
03押错简王,注定被贬结局
公元1100年,宋哲宗崩逝,但是在立谁为储君这个问题上众人却犯了难,向太后一行人主张立端王赵佶,但是章惇想要拥立简王赵似,但是决定权仍旧在太后手中。
无奈之下,只得召端王赵佶入宫觐见,但是没有想到章惇见到端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但是由于太后的坚持,最终只得让端王即位,即宋徽宗。
而后章惇在护送哲宗灵柩时,由于突逢暴雨途中停留了一夜,便被政敌所弹劾。但是宋徽宗并没有处罚章惇,再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言官弹劾,章惇深知自己已经不适合在朝任职,于是向宋徽宗提出辞呈,但是仍旧没有被允准。
再多次请求免去政事后,宋徽宗将章惇贬到越州;而后再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但是又由于京内言官的不断弹劾,最后将章惇贬为湖州团练副使。
最终在崇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湖州去世,终年七十一岁。并且在宋高宗绍兴五年,章惇死后的第二十九年,继续被贬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并且诏令他的子孙后代不能在朝出任官职。
究其被列为奸臣的原因,无非就是由于参与熙宁变法以及后来执政后排除异己的狠辣举措为人诟病,并且不断遭到言官的诋毁,使其最终被诬陷为奸臣。但是他对北宋的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较高的治国理政的才能亦不可忽视。
举报/反馈1.《【奇才】宋朝被冤枉的“奸臣”:一代奇才,却因恶意诋毁,蒙冤900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奇才】宋朝被冤枉的“奸臣”:一代奇才,却因恶意诋毁,蒙冤900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610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