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暑假,我跟着小团队去桂林进行短期支教活动。
因为经费和暑期实践这样的客观外在条件限制,我们并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支教”,能用来给孩子们上课的时间只有一礼拜。所以我们干脆不搞基础教育,把它策划成了一次以开阔眼界和培养兴趣为主的夏令营,孩子们得到家里同意就可以报名。为什么突然说起支教了呢?因为《山海情》中,有一位叫做“郭闽航”的厦大毕业生,不远万里,不辞辛劳,来到闽宁村,当起了乡村教师。他的经历,白校长的坚守,让我想起在桂林短暂支教的日子,想起坐几个小时公交徘徊在山路上起起伏伏,顺着一条江蜿蜒错落的村子,想起夕阳下第一次走进那里唯一的小学时,感叹的一句“麻雀虽小”。
每每回想,有欢乐,有辛酸,还有些许悔恨。
甜里有酸,酸里有辣,和支教时天天吃的桂林米粉一个滋味。
唉,绕的有点远了。最直接的原因,是白校长的一番话,打翻了我心里的锅碗瓢盆,让我一时间五味杂陈。白校长说,他要的是正式老师,你们这些来支教的年轻老师,教上一两个学期,孩子们都处出感情来了,回去了;你们回去了倒还好,喜欢你的孩子魂也跟着你走了,要我说,你们还不如一开始就别来。
被人叫老师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我想起支教时候来听我讲课的孩子们,我想起那个年级还不够却来试听一节日语课的小女孩,我想起那对人小鬼大为恋爱苦恼的姑娘,我想起那个蹲着看蚂蚁很久的小男孩,我想起那个读到诗中自己名字后吓一跳的男孩······一周过去,我把他们还到家长手上,痴痴地望着,挥着手,不知道该想些什么。
队长在开始前劝我们,不要轻易答应孩子们加好友的请求。终究只是过客,他们是,我们也是。队长在开始前劝我们,谨慎对待孩子们的特殊问题。什么特殊问题?
“老师,你们明年还会来吗?”
不来了。简单的问题,简单的回答,我却开不了口。告诉他们以后可能会有别的老师来,但孩子们很聪明。我记不清是谁,当时他低着头,难掩失落,低声说了一句:
“那就是不回来了”。
关于支教就说到这里吧,总结而言,《山海情》唤醒了我的一段记忆,让我重新审视关于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出路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像郭闽航这样心甘情愿在落后地区为孩子们奉献自己的青年教师,是多么崇高。
最后再简单说说,我从马德福这一主角身上学到的东西。
这个角色,用伟大来形容他似乎有些不恰当,但细细推敲一番,又觉得似乎不是那么不恰当。平凡,但伟大。他真的为很多人树立了一个基层干部的榜样。怎样处理家里人的问题,怎样处理民众的矛盾,怎样和其他干部合作,他有自己的原则,他没有忘记过自己。遇到自己解答不了的困惑,遇到自己难以逾越的障碍,他知道找谁帮忙。
独木桥,还是高速路?
他背起行囊,不怕身坠,越走越远。只要他能走一步,就能带民众走一步。
正如那首歌唱的一样,“走嘞走嘞,走远嘞,越走越远嘞”。
张树成第一次见他,就夸他有个好名字。
得福得福,得此人,民有福。
梁歪
2021.2.9
1.《【马德福】《山海情》带给我的(其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马德福】《山海情》带给我的(其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64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