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地方,东边是中国,东南是印度,西南是古巴比伦、亚述等文明古国为代表的两河流域文明,西边是古埃及,西北是古希腊、古罗马。
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论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多以伊朗为中转站。在东方的中国工笔画和西方的欧洲绘画等绘画艺术的强势影响下,波斯细密画并没有被这些艺术形式所淹没,波斯画家积极向东西方绘画学习技法并将其和本土文化与宗教相结合,成功地作为一种独特的、能够反应本土文化绘画艺术而传世。
据了解,在伊朗伊儿汗王朝和后来的帖木儿王朝,伊朗和中国的来往尤其密切,伊朗宫廷甚至还专门派遣宫廷画家盖耶速丁率领使团专门到中国学习绘画艺术。当他回国之时,“带回了一些中国画以及他本人制作的素描和速写画,用以补充了哈烈(即赫拉特)的收藏品,这些收藏品后来启发了画家贝赫扎特”。因此,我们可以从波斯的细密画和中国的工笔画中找到很多的相似之处。
然而,除了在技法和绘画题材的选择上有相似处之外,细密画与工笔画在内涵上面却有着天壤之别。那么接下来,笔者将会从绘画载体与工具,绘画技法上以及它们背后所代表的含义来对比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载体不同
首先,从载体上来说,细密画在早期多用羊皮纸、象牙板、珠宝盒作为载体,后来用途逐渐广泛,例如画到扑克牌上作为游戏,画到铜版上当徽章。13世纪末细密画开始兴起,主要作为书籍中的小型图画而存在。作为插图及装饰,它以精谨细致著称,一般为历史、文化、宗教抄本插图。而工笔画用多用熟宣纸或熟绢,是生宣纸或生绢经过一定比例的胶矾水刷制而成,其性能是不渗水。
从绘画工具来看,细密画主要使用笔头较为纤细的毛笔,而工笔画则有较多的讲究。光从笔来说,就包括勾线笔、染色笔和板刷笔,画家会根据画作的需要而进行选择。不仅如此,绘画用墨也非常讲究,墨在中国绘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分为固体墨和液体墨两种。中国画的传统用墨是固体墨,因其所用的原料不同,又分为油烟墨、漆烟墨和松烟墨三种。
而在颜料方面,二者的区别就没有没那么大了,工笔画会采用植物质颜料和矿物质颜料,还会采用胶、矾来固定画面的色彩;细密画主要采用矿物质颜料,有时也会采用珍珠和蓝宝石磨出的粉来充当颜料。
载体差异对于两种绘画艺术有很大影响。因为波斯细密画通常是作为插画存在,在一些早期的以故事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例如《卡里莱和笛木乃》、菲尔多西的《列王纪》等中就有很大的表现空间,通常一个描写了好几页的场景通过一幅插图就可以表现出来。
然而,波斯诗歌的兴起,大大削减了细密画作为插图的叙事性,增强了它的装饰性。而工笔画一直都作为一件独立的艺术品存在,不依附于任何其他艺术形式,在笔者看来,发展得更为自由并且有更大得发挥空间。
空间观念不同
其次,在空间观念上,二者也有较大的不同。工笔画在绘画过程中主要是采用散点透视,有些类似于中国文学诗歌作品中的“移步换景”手法,因为拥有多个焦点,使得整个画面很容易就拥有宏大的气势,例如属于半工笔半写意的《清明上河图》。杨大年先生在《中国历代画论采英》中提到:“在中国画中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也说明了这种散点透视法的特点。
而细密画的透视手法则与工笔画有着很大的区别,贝赫扎特的作品《优素福逃离佐列哈的情网》就是一个典型,你可以从图中看到屋里屋外的一切,丝毫不会受到墙壁的阻隔。
虽然在不了解的人看来,这样的画法似乎有些不符合科学和逻辑,但其实这是有宗教上的说法的。细密画在空间观念上力求表现事物的本真,因为细密画兴盛的那个时代正好是苏菲神秘主义受到追捧的时期。苏菲神秘主义主张“人主合一“,即人应该通过自我修行滤净自身的心性,达到与真主合一的至境。
他们认为肉眼是困住他们了解事物本真的一大障碍,就比方说,虽然我没有看见你在屋子里面做些什么,但是你确实在做事情,只是我不能看到,我不能看到并不代表你不存在。因此,有许多细密画画家都以画到眼睛瞎掉为荣,因为那样就代表着你可以打破阻碍你看待事物的屏障而看到其本真。
《我的名字叫红》一书中也提到,”想要画出安拉所想见的真正的马,一位细密画家必须花五十年时间不停去画。他们还说最完美的马应该是在黑暗中完成的,因为一位真正的细密画家在经过五十年的工作后,必然已经失明,而他的手却会记得如何画马。“
色彩不同
此外,细密画和工笔画在色彩上区别非常大。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色彩方面都比较淡雅素净,一方面是因为多用从植物中提取的矿物质颜料,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于中国画注重在意境上的铺陈,味淡而意深。这一点,从中国画大量的留白中也可以看出来,留白的目的是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使得不同人看去会有不同的感受,因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美丽的幻想。相比较起来,细密画则更加受欧洲绘画的影响,在色彩上比较浓烈,并且没有任何留白,一张纸上全部涂满,即使是没有任何内容的地方也会用颜色盖满。
但是这种浓烈色彩的画法的与欧洲绘画又有所区别。欧洲绘画会注重颜色的渐变,包括远近光影所带来的色彩变化,因而也更加写实。波斯细密画则不然,他们丝毫没有色彩的渐变,颜色通常都是一整块一整块的。这其实也是有宗教和政治上的原因的。
细密画早期是作为宫廷绘画而存在,波斯细密画家认为,色彩如果多变会显得轻佻,而整块的大面积的色彩才更加凸显宫廷的崇高,浓烈的颜色才能衬托出宫廷的华丽辉煌和富有。这种“崇高感“也同样适用于宗教题材的画作,大面积的鲜艳的颜色才显得纯净,才更加能够显示出细密画家对宗教纯净、虔诚的心。
除此之外,因为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所以所有信徒家中不可以悬挂人物肖像,画作的题材也不可以有动物和人物。细密画作为其中特殊的存在,确实是因为它拥有着独到的内涵和丰富的寓意,能够为统治者服务,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而其一般画的人物都是圆脸加上细长的眼睛,非常符合中国人的长相,这也是细密画受到中国工笔画影响的一大证明。
综上所述,波斯细密画融合了中国工笔画和欧洲绘画的特点,积极结合本土的宗教信仰,迎合当权者的审美要求,作为中东地区独树一帜的绘画艺术而源远流长。
参考资料:
穆宏燕 《从细密画看伊朗文化的顽强性》
阿里 · 玛扎海里 《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
奥尔汗 帕慕克 《我的名字叫红》
原创: پوران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中东流浪站!
1.《【伊朗vs中国】波斯细密画vs中国工笔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伊朗vs中国】波斯细密画vs中国工笔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707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