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觉得我杀高球的技术已经不错了,大盲摇摇头。“还不行!”" "
大盟开始对我进行“练习”。
他一会放我正手位一会放我反手位,充分调动我的跑动。他给我冷不丁加力来一个转速较高的侧拐,考验我的击球时间点。他有时候突然转守为攻,一板子杀过来打我反手位……
大孟的放高球很自然,水平高,能转守为攻,能连续攻我正反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这句诗来描述大孟的打球模样倒是蛮贴切的。我想,打乒乓球,也有当年白居易饮酒于舟的那种自由随和感吧!
杀高球是必学的,放高球也是必学的,放高球能在和球友打球中愉悦身心,而在一些被动时刻,放高球是你战术调整的一种过度,这点无需赘述,水谷隼、许昕倒是把这点玩的蛮不错的。
孟大爷教我如何放高球,如何卸力,卸力这个玩意儿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多多打球就晓得了。他无法给我提供相关的步伐指导,为此我专门回家观看比赛录像,看那些放高球的片段,专注地看他们的脚步,再结合到自己身上,力求做的更好……
其实打球就像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你需要找到适合你自己的握拍方式,然而在这最重要的一步上,许多人是赌是随缘。
第二个分叉口,是你能不能坚持,许多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第三个十字路口就是,你虽然坚持打球了,但你的打球方式是不是正确的,许多人的球越打越偏。
第四个十字路口来的晚一些,但终会到来——你需要一个啥样的拍子。
当我开始打球的时候,我天真地以为一把ye一把天极走天下,后来也慢慢换成了yeo,陆陆续续烧特制,烧蝴蝶王……
随着你球技的提升,你会主动寻找球友,寻找新的球友,就像最初在学校里跟我打的大爷一样,我很尊敬他,但我不会再和他打了。这个汇集了各式各样的人的球场陪伴了我好几年,期间也陆陆续续有高手前来,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寒假又烧了一把狂飙皓1,那时候的狂飙皓1代丝毫不比现在的便宜,许多人是冲着它的名气去的,红双喜宣传这块板是弧圈好板,我入手了一把刚好准备过完年学习正手拉球,在我心里yeo就是偏快攻为主,当时年少无知,为了打快攻买了yeo,为了拉球买狂飙皓,殊不知狂飙皓1代跟yeo差远了,底劲还是yeo完胜。
纵观乒坛历史,无数叱咤风云的底板让无数球友趋之若鹜,那些铭刻于历史长河中的板子,伴随着不同选手的巅峰期,相映成辉。手持n655的王励勤当他在巅峰期的时候就是无敌的,连胜的;当马琳把台内小球前三板融合了暴力、精准、灵巧后,巅峰期的马琳配着无字黑标yeo谁碰着谁倒霉;当横滨皓一声长啸世乒摘桂后,全横打的王皓就是无敌的;当苏州龙双手一挥雀跃球台,马龙至此彻底接过国乒大旗……
可以说,一代版本一代神。
可以说,正是因为不同球员的巅峰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得以看到精彩纷呈的比赛,起起落落的王朝。
若将马龙樊振东放在小球时代、有机时代,放在马琳巅峰期,那马琳爆掉马龙樊振东,但若将马琳放到现在,那他只有挨打的份,通俗一点,版本不同。
但我们能说:不学马琳学王皓,不学陈玘学马龙么?
不能。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若马琳能有王皓的横打能力,那马琳何怕拿不到大满贯呢,同样,提起王皓,就是王白告、肥皓、站桩输出……
曾觉得许昕有机会将直板带到新的高峰:保留自己的正手和步伐,台内斗短向马琳靠拢,反手向皓哥多学习,可是许昕终未集大成……
2009年,横滨世乒赛,名场面太多,无机时代第一场国际大赛,王皓和张怡宁开启国乒无机王朝续写国乒伟业,三剑客后来接棒,生生不息。那一期《乒乓世界》的封面是皓哥横滨夺冠后的跪地长啸。那时候马琳苦战日本小将松平健太。那一天,秦志戬陪着许昕在观众台上观赛,台上皓哥明暗交杂,下文写到:19岁的小将许昕……
那时候,我不再急着学习全横打,我终于明白皓哥打法是最后一环,第一环是马琳近台打法,第二环是许昕正手缠斗,最后是皓哥全横打。这三环是连在一起的,而且我认为是可以合并成一起的,练好每一环每个阶段每一天每一局每个球,兼采三人优点……
1.《【乒乓球世乒赛】直板之路十五年(第20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乒乓球世乒赛】直板之路十五年(第20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74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