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作为中国导弹之父

朋友圈大咖云集

这其中

却有一位自称“坏学生”

他们性格迥异,却成为挚友

他帮助他前往加州理工攻读博士

而他,在久别重逢时为他写了首诗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奋斗、拼搏

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他们就是钱学森和罗沛霖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钱学森与罗沛霖的友谊

罗沛霖的才学并非不如我,他只是不屑于得高分而已

我远也比不上钱学森,至多是个偏才,所以也就不必去追求高分了。

钱学森与罗沛霖的相互评价

1931年,罗沛霖从家乡天津考入上海交大电机系,远离父母的他经常跑到昔日南开中学的学兄,当时正在交大电机系读二年级的郑世芬宿舍串门。于是结识了郑世芬的室友,正在机械系二年级就读的钱学森。

当时交大的学习气氛很浓,大家都为分数而奋斗。罗沛霖自称是一个“坏”学生,不循规蹈矩,听课心不在焉,不作笔记,只对自己感兴趣的电讯书刊钻研,考试也只是应付而已,所以成绩总是平平。而钱学森就读于机械系二年级,成绩优异,是第一名的好学生。但钱学森却对罗沛霖评价很高。

晚年的钱学森(左)和罗沛霖(右)

虽然性格迥异,两个年轻人却因为阅读和音乐等共同爱好而成为好友。当时,钱学森参加了交大的铜管乐队,罗沛霖借来乐队的长笛学习吹奏,两人还共享唱片。

从交大毕业后,钱学森远赴美国留学,罗沛霖选择前往广西工作。当罗沛霖受命赴美国学习时,正值钱学森回国探亲,两人共同讨论如何申请、如何推荐。在钱学森的帮助下,罗沛霖前往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这里,罗沛霖一改大学时“坏”学生的毛病,每周学习、科研、读书、工作70多个小时。

罗沛霖在加州理工学院

1949年,钱学森从麻省理工学院回到加州理工学院就职。两人仿佛又回到大学校园,几乎每个周末,罗沛霖都在钱家度过。在大学时代就同样热爱音乐的两个人,在钱夫人蒋英那里欣赏了大量的西方古典音乐。每周,他们还会买票去欣赏洛杉矶的室内音乐。

1950年,钱学森与罗沛霖都开始计划归国,罗沛霖与另外44名留学生一起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到祖国。钱学森却被美国政府羁留,一别就是5年。当罗沛霖和钱学森在北京重逢时,感慨万千的罗沛霖写下一首诗:

浣溪沙·燕城赠故人

浦汇逢君恶雨天,

矶城评曲月弯环,

隔洋惆怅数温寒,

风骨肝场犹昨夕,

春风曛日更今年,

白穷扫却喜开颜。

浦汇逢君恶雨天,

矶城评曲月弯环,

隔洋惆怅数温寒,

风骨肝场犹昨夕,

春风曛日更今年,

白穷扫却喜开颜。

罗沛霖在钱学森家

回国后,罗、钱两家仍时常来往。1982年,罗沛霖因病住进了三零五医院,妻子杨敏如首先想到钱学森,于是给蒋英打了电话。很快,钱学森和蒋英拿着Casals(卡萨尔斯)演奏贝多芬作品的录音磁带来了,他们知道这些是罗沛霖最喜欢的乐曲。

出院后,几乎每隔一两周,钱学森和蒋英便会和罗沛霖夫妇去郊游。他们回忆轻松愉快的往事:在上海交大的宿舍里听罗沛霖从北京路旧货市场买来的唱片;在加州钱学森家里听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和巴托克的乐曲……一次一个地方,西山八大处,香山,颐和园,青年湖等都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顺利升空,中华民族千年的“升空梦”终于实现。罗沛霖激动之余,写下了一首《七律·飞天》赠与挚友钱学森:

七律·飞天——赠学森

千年古国梦飞天,

十载攻关今喜圆。

筚路蓝缕君矻矻,

功成业就自谦谦。

神龙腾起太空去,

广漠迎来壮士还。

回忆从前聂帅嘱,

白头相庆共欣然。

尽管奋斗在不同的领域,

终其二人一生,

他们都是一对“老伙伴”。

相较于声名远扬、家喻户晓的钱学森,

罗沛霖可能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但作为中国电子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的一生同样传奇。

追求真理和光明的一生

罗沛霖(1913~2011),电子学与讯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创始人。

他多次主持制定电子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指引推动新技术发展。主持建成我国首座大型电子元件工厂。指导过我国第一部超远程雷达和第一代系列计算机启动研制工作。对雷达检测理论、计算机运算单元以及电机电器等有创造性发现。晚年致力于软科学研究,屡有新见。

1

选择交大,攻读电机工程

少年时,出生于电讯世家的罗沛霖就醉心于研究无线电。中学毕业后,他毅然奔赴上海,攻读交通大学知名的电机专业。

2

奔赴延安,踏上革命之路

1935年,完成大学学业的他告别未婚妻,满怀爱国热忱选择前往广西第四集团军无线电厂担任电子工程师。一年多后,他又离开广西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革命,参与创建边区第一个通信器材厂。在当时动荡的局势下,他与同事用猪油代替润滑油、用木头做绝缘材料,制作了手工电台送到了抗日前线作支援。在革命的历练中,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知识分子。

3

留学美国,肩负报国使命

1948年,带上党组织资助的几百美元和一套西装,罗沛霖踏上了前往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征途。肩负着报国使命的他仅用了23 个月便完成了课程和论文,直接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的电工、物理和数学学科特别荣誉衔哲学博士学位。

4

大展宏图,奠基电子工业

1950年6月,罗沛霖申请提前答辩,同年9月,他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归国后,他历任多职,对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工业建设做出重要带头及奠基性贡献:主持建成我国首座大型电子元件工厂,创新设计了中国第一个电子产业集群,指导我国第一部超远程雷达和第一代系列计算机启动研制工作,对雷达检测理论、计算机运算单元以及电机电器等有创造性发现。

1994年,为了让我国科学工程有更好的发展,罗沛霖与中科院其他的资深院士一起提交了一份《关于早日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建议》的建议书,终于促成了中国工程院的诞生。

罗沛霖一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突出的工作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在我国电子工业科研、生产、教育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你是否感觉意犹未尽?

为了能让更多人更清晰地了解

罗沛霖传奇的一生

适逢罗沛霖院士诞辰105周年

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110周年

交大钱学森图书馆特策划

“行有则 知无涯——新中国电子工业奠基人罗沛霖院士生平展”,

以纪念这位被称作“战士、博士、院士”的

“三士科学家”罗沛霖。

展厅中陈列着罗沛霖院士的Rolleiflex相机、自制留声机、自制万用表、论文等物品。透过这一件件珍贵的实物展品,我们仿佛可以看到罗老先生为国奔波劳碌、鞠躬尽瘁的身影。

行有则 知无涯

罗沛霖院士生平展

时间:2018年7月11日至10月12日

地点:钱学森图书馆B1层专题展厅

看着一件件封存的展品

那是这位爱国科学家的人生缩影

听着一段段陈年的故事

仿佛是在和他促膝谈心

一生都奋斗在国家需要的第一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开创了中国电子工业的新纪元

让中国的电子工业可以展翅翱翔

他是交大人的榜样,是交大人的楷模

让我们向学长致敬!

来源:钱学森图书馆

值班编辑:王鑫伟

责任编辑:祁洁 金雪

1.《大咖驾到!这位逆袭的“坏”学生,刷屏了钱学森的“朋友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咖驾到!这位逆袭的“坏”学生,刷屏了钱学森的“朋友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