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体育专区 > 钓鱼

【大马哈鱼洄游】三文鱼:黑龙江放流了30多年,最后进入俄罗斯的“口袋”了吗?

三文鱼分布在北纬45度以北的太平洋海域和内河,是日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重要的捕捞对象。例如,2004年,全世界捕获的鲑鱼为60-70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渔获量的1%,但总产值比例高达15%,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昂贵鱼类。

鲑鱼

在中国国内,三文鱼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流域,主要渔场有黑龙江、乌苏里江的下游河口。武源地区位于两条界河的交界处,是国内著名的“中国三文鱼之乡”,每年都有一群三文鱼从北太平洋溯河而上,产卵繁殖到武源江段。

游泳鲑鱼

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栖息地破坏、水污染、水利工程建设、过度捕捞等影响,整个东北地区的鲑鱼资源急剧衰退,目前只能通过人工增殖流入野生种群。

乌苏里河的三文鱼越来越小了

乌苏里江是黑龙江东部的支流,也是中俄两国之间的重要界河。乌苏里江干流南北,总长900多公里,上游流入兴凯湖,下游流入黑瞎子岛以东的黑龙江。

乌苏里江流域赫哲族渔民

乌苏里江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冷水鱼是一大特色。当地常见的冷水鱼有鳕鱼、黑半狗鱼、乌苏里白鲑鱼、黑龙江回鱼、哲罗鱼、鲑鱼、鳞鱼等。为了了解近年来乌苏里江中鲑鱼的生存现状,2018年9月至11月,研究人员对抚触吉祥滩和饶河四列海滩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作为抽样地点。

为了得到尽可能多的鱼样本,此次调查用长400米、高2米、网状10厘米的三层流刺网钓到了大鱼,用长300米、高2米、网状5厘米的鼎立有网钓到了小鱼。调查期间,每天捕捉3~5网,由专人对渔获物进行物种鉴别、数据记录。

网状10厘米的三层流刺网捕获的渔获物

据调查,此次作业共有2309条野生鱼,总重量为342.5公斤,平均每条鱼的体重只有148.4克。专家们担心,这次作业中只抓了87条鲑鱼,总重量为162公斤,平均每条尾巴的体重只有1.87公斤。

1.87公斤的平均重量是什么概念?从三文鱼的个体生长来看,该规格为“小鱼”——成年三文鱼的体重一般为4.4 ~ 10公斤,平均长度为60厘米,目前已知最大的三文鱼体重为19公斤,体长足足为112厘米。

俄罗斯垂钓者钓到的鲑鱼

乌苏里河渔民能捕获的三文鱼比俄罗斯、日本等国语船捕获的个体减少了很多。特别是在饶河四列河段捕获的鲑鱼体重总体较轻,低龄化趋势明显。从往年的数据来看,1996年乌苏里江大马哈鱼的平均体重达到了3.4公斤,2018年大马哈鱼比1996年的群体要小得多。

危机中的鲑鱼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有大量证据表明,2010年以来,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多个马哈鱼产蛋场捕获的繁殖群都在变小。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数据显示,1986年苏芬河三文鱼的平均叉长为70.2厘米,平均体重为4.6公斤。大多数雌性都是3龄和4龄,其中3龄占72%。就雄性而言,大多数个体占2~4岁,3岁的鱼占63%。

>

而在2012~2017年间绥芬河的监测调查却显示,雌鱼的平均叉长减少到了64.7公分,均重减少为2.9公斤,雄鱼的平均叉长为55.5公分,平均体重1.8公斤。无论是雄鱼还是雌鱼,3龄鱼所占的比例均在下降,仅有40%左右。

研究所的专家们对这一现象给予了高度重视,有专家指出,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第一是由于大马哈鱼品种逐渐小型化,第二则是在洄游过程中,体形大的大马哈鱼在黑龙江下游遭到了过度捕捞,只剩下很少一部分体型较小的鱼类能洄游到乌苏里江、绥芬河等产卵场。

黑龙江流域的大马哈鱼所产生的低龄化、小型化、繁殖力下降等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大马哈鱼的种群结构,即适龄的繁殖群体会越来越少,天然的产卵量也越来越捉襟见肘。虽然以东宁为代表的增殖放流站已坚持放流了30多年,累计放流鱼苗量超过1000万尾,但这依然扭转不了大马哈鱼繁殖群体衰退的局势——这可能意味着,增殖放流并不能解决大马哈鱼所面临的所有危机。

要解决这一困境,还是要从“捕捞”源头入手

放眼全球,大马哈鱼的主要捕捞场位于北太平洋,在这里登记的捕捞总产量曾高达31.3万吨,相当于9100万条大马哈鱼被捕获。在被捕捞的大马哈鱼中,有50%被日本的渔船收入囊中,另外25%则被俄罗斯、美国捕捞。

北太平洋

近年来,俄罗斯远东的鲑鱼渔业愈发强劲,产量可观而且坚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境内的大马哈鱼却越来越少,50年代的捕捞量可达100万尾,80年代下降到50~60万尾,2006年仅有6万尾,整个渔业深陷颓境,有的物种(如驼背大马哈鱼)甚至已经在黑龙江绝迹。

人工繁殖的大马哈鱼初孵仔鱼

大马哈鱼鱼苗

在捕捞端,对中国境内的大马哈鱼造成影响最大的是俄罗斯渔民的捕捞,尤其是在黑龙江下游(阿穆尔河)这一段内河以及鄂霍次克海的捕捞。大马哈鱼是流动资源,下游捕捞过度,上游就无鱼可捕,如是而已。

俄罗斯坐收渔利,中国何时能赢得“入场券”?

北太平洋的“黄金渔场”是日本、俄罗斯、美国等捕捞国的重点经营场所,由于捕捞量巨大,这些捕捞国每年都会大规模放流鱼苗,以实现可持续的渔业开发。中国虽说也是大马哈鱼的鱼源国,但却并没有享受到在北太平洋的捕捞权益,大马哈鱼更像是被俄罗斯、日本等国圈养起来的“私家水产”。

日、俄等国之所以能享用大部分“蛋糕”,主要的原因在于鱼苗的放流量。在1994~2004年的10年间,日本、俄罗斯、美国等鱼源国平均每年的放流量就将近50亿尾,即便回捕率按照2%计算,每年也可以稳定“收割”近1亿尾大马哈鱼。

抚远地区捕获的大马哈鱼越来越少

而中国的抚远增殖站点,从1987~2007年的20年里,放流总量仅为860万尾,东宁站点累计放流量则为823万。整体而言,中国每年的鱼苗放流量远远不及其他几个国家,鱼苗产能不占优势。

国内各个站点的工作人员为保护大马哈鱼付出了大量心血,但放流的鱼苗抵达北太平洋后却注定与中国渔民无缘,大部分都进了俄罗斯渔民的“口袋”。近年来《黑龙江日报》曾有报道称,绥芬河等站点的增殖放流已经为我国在公海(北太平洋)捕捞鲑鱼赢得了“入场券”,但该消息的可靠性依然存疑。

要想挽回当前的趋势,还是要加大放流力度,而这并非易事。第一,国内能够捕捉到的亲本数量不足;第二,很多站点的专项放流资金不充足,人才紧缺,放流量难以实现量的突破。

对于黑龙江的大马哈鱼,您有什么好的保护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大马哈鱼##我要上头条#

1.《【大马哈鱼洄游】三文鱼:黑龙江放流了30多年,最后进入俄罗斯的“口袋”了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马哈鱼洄游】三文鱼:黑龙江放流了30多年,最后进入俄罗斯的“口袋”了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984795.html

上一篇

【军鱼怎么做好吃】体型像草鱼,曾经默默无闻,现在在钓鱼朋友圈火了,被称为“淡水之王”。

下一篇

【大可以】事实上,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能生活得更舒适、更快乐。(莎士比亚)。

【大马哈鱼洄游】冲破“悲壮”的游泳管道,沉重的关口很难阻止大麻三文鱼回家!

  • 【大马哈鱼洄游】冲破“悲壮”的游泳管道,沉重的关口很难阻止大麻三文鱼回家!
  • 【大马哈鱼洄游】冲破“悲壮”的游泳管道,沉重的关口很难阻止大麻三文鱼回家!
  • 【大马哈鱼洄游】冲破“悲壮”的游泳管道,沉重的关口很难阻止大麻三文鱼回家!

【大马哈鱼洄游】三文鱼在中俄两大界河战线进入了禁渔期。

  • 【大马哈鱼洄游】三文鱼在中俄两大界河战线进入了禁渔期。
  • 【大马哈鱼洄游】三文鱼在中俄两大界河战线进入了禁渔期。
  • 【大马哈鱼洄游】三文鱼在中俄两大界河战线进入了禁渔期。
【大马哈鱼洄游】黄鱼巡礼:生命的奇迹

【大马哈鱼洄游】黄鱼巡礼:生命的奇迹

大马哈鱼洄游相关介绍,青海新闻网对美青海客户端在遥远的美国阿拉斯加,鲑鱼这种鱼类每年都会进行大郊游,场面很壮观。数万名游客蜂拥而至,只为感受其神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No...

【大马哈鱼洄游】这条鱼跑了一辈子,游到最后出生的地方产卵,离开了世界。

  • 【大马哈鱼洄游】这条鱼跑了一辈子,游到最后出生的地方产卵,离开了世界。
  • 【大马哈鱼洄游】这条鱼跑了一辈子,游到最后出生的地方产卵,离开了世界。
  • 【大马哈鱼洄游】这条鱼跑了一辈子,游到最后出生的地方产卵,离开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