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关于曹氏兄弟的长幼排名顺序,现在公认比较科学的排法是:长子曹昂,次子曹丕,第三曹彰,第四曹植。

长子曹昂,死于建安二年的宛城之战。那一年他多少岁,在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他已经“弱冠举孝廉”来看,他至少已经21岁了(古人20岁行冠礼)。

而在那一年,曹丕10岁,曹植6岁(曹彰的年龄在他们之间)。

从这里我们看到,曹丕和曹昂的年龄差距,至少在十一年以上。这就有一个疑问了:以曹操的好色和生育能力而言,出现这么大的空档似乎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那么除了曹昂,曹丕是不是还有第二个哥哥呢?

有的。

他就是相殇王曹铄。

据《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刘夫人生丰愍王昂、相殇王铄……相殇王铄,早薨”。这个曹铄,是曹昂的同母兄弟。

他死得很早,在把自己的名字标榜在中国的历史上之前,就夭折了。所以我们也无从考证他的生卒年代,只能从其他线索中来比较他和曹丕的长幼之序了。

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是《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裴松之引《魏略》的一段注。

“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刘夫人生子修及清河长公主。刘早终,丁养子修。子修亡于穰,丁常言:‘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遂哭泣无节。太祖忿之,遣归家,欲其意折。后太祖就见之,夫人方织,外人传云‘公至’,夫人踞机如故。太祖到,抚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夫人不顾,又不应。太祖却行,立于户外,复云:‘得无尚可邪!’遂不应,太祖曰:‘真诀矣。’遂与绝,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初,丁夫人既为嫡,加有子修,丁视后母子不足。后为继室,不念旧恶,因太祖出行,常四时使人馈遗,又私迎之,延以正坐而己下之,迎来送去,有如昔日。丁谢曰:‘废放之人,夫人何能常尔邪!’其后丁亡,后请太祖殡葬,许之,乃葬许城南。后太祖病困,自虑不起,叹曰:‘我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修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

这段话说的是,曹操最早有个原配妻子丁氏。丁氏没有为曹操生下一子半女,倒是曹操的偏夫人刘氏替他生了长子曹昂。刘夫人死得很早,曹操就把年幼的曹昂交给丁夫人抚养。丁夫人和养子曹昂的关系非常好,曹昂在宛城战死后,丁夫人认为是曹操害死了自己的儿子,于是终日啼哭。曹操烦了,就把丁夫人谴回了娘家,后来追悔莫及。

这段史实,相信熟悉三国的朋友都不会陌生。我每读到这段文字,除了佩服丁夫人的固执之外,也为她的固执深感惋惜。

从这段文字,我们知道刘夫人在曹昂年幼的时候就已经死了。那么她生的第二个儿子曹铄,应该和曹昂的年龄差距不会太大。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曹铄就应该比曹丕早出生,从而占据曹操次子的位置。

也许有人会说,在《魏略》中也没提刘夫人是哪一年死的。万一刘夫人是在曹昂十几岁以后才死,那么曹铄的年纪就未必比曹丕大了。

所以我们现在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如果曹昂长到了十几岁,他的母亲死了,是不是还需要为他找个后妈来抚养他?

身为曹操的儿子,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曹丕在《典论·自序》中有一段话:“以时之多难,故每征,余常从。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

宛之乱,是曹丕一生中经历的最危险的时刻。在他以后的生涯中回想起来,颇为自己当时能够成功逃脱感到自豪。

那年他只有10岁。

曹丕的母亲一直健在,他仍然要离开母亲跟随父亲四处征伐,更不要说被曹操寄予厚望的长子曹昂了。

我认为,曹昂被丁夫人抚养,应该在10岁以前。

另外,从人的情感的角度分析,丁夫人只有在曹昂很年幼的时候开始抚养,才会和曹昂建立起如此深厚的母子情深。这点,就连临终时的曹操,也不得不承认。

如果以上的条件都成立,那么我们反证回去。

1、 刘夫人在曹昂很年幼的时候,就已经故去了。

2、 因此,刘夫人生的第二个儿子曹铄,和曹昂的年龄差距不会太大(10岁以内)。

3、 曹丕和曹昂的年龄差距在11年以上。

4、 所以,曹操的次子应该是曹铄,而不是曹丕。

从以上的条件分析,曹丕最早也只能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

在他之前,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哥哥呢?由于史料有限,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

1.《曹丕到底是曹操第几个儿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曹丕到底是曹操第几个儿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3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