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10月13日凌晨,大连理工大学一研三学生自缢身亡,微博“遗书”曝光,网友痛心不已。
看到这里悲痛万分:
悲剧事件频发
谁来关心研究生压力?
近年来,有关博士自杀的事件屡屡发生,基本都和科研压力大或者学业路途坎坷无法毕业有关。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同样身在科研圈的我们都痛心不已。
为什么经常有怀揣科研梦想的研究生选择结束年轻的生命?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每一次,在这样的新闻过后,这才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科研人的压力有多大?
在机器之心的一项调研里,67% 的研究生说他们在过去一年里至少有一次感到绝望;54% 的人情绪低落,无法正常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读研究生并不是一种乐趣或个人的充实。
博士期间「心跳」波动图,第二年到第三年是心态最接近「崩溃」的时间
Nature曾发过一篇文表明,比利时Flanders的一些PhD学生发现,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是受过高等教育学生的两倍以上。这群博士生中有三分之一目前已经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有患上心理疾病的风险。对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约四分之三的博士生承受着「高于平均水平」的压力。
在这种强压下,有时候你会发现,“活着”就是一种坚持。
其实,在后台,也经常有小伙伴留言告诉我们自己读研期间的心路历程,不少人的叙述中,都带着点对读研期间压力的看法和见解。
旖旎:博士毕业活着不止是心理的压力,身体的压力也是不可小觑的,我对象今年开学博三,工科博士三篇sci,看到科研人熬夜通宵闭门改论文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煎熬。
eisoR:我现在就是那种夜夜失眠,依然很亢奋的状态…特别难受,我一定要撑下去,好好活着
春晓:都是咬着牙孤单地坚持,坚持下来再回头看就是云卷云舒。今年硕士毕业,感谢曾经努力的自己。
国胜:每天在电脑前坐到肩部发麻脖子僵硬,我知道我在透支着我的健康。临近毕业经常光顾五点的早餐店,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住,因为自己后面有许多人的支持!
Riemann:此刻坐在设备旁边监控示数 读了文章 鼻子一酸 三个月没有休息了 希望自己也可以按期毕业
yo yo:很真实,经历过的人都明白。上个月组里来了个大学生,暑期实习,那有发自内心的笑容,那种因为一点新奇的事物,一点好吃的事物就感觉开心,幸福的样子,真的羡慕极了,曾经的我也如此,而今却少有了,太多的难以名状,太多的无奈与忧愁,让我们渐渐失去了真心的笑容,变得沉闷,变得不想自己。曾经对科研壮志满满,现在只求按时毕业,一次次降低标准背后是失望,是无奈。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生活,只能挺着,努力活着。
看完之后,心里满满是心酸。“感谢还活着的自己”竟成了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
研究生何以走至结束生命的地步
曾经跟很多研究生交流过,处于精神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生不在少数,很多博士生都曾想过要退学。研究生选择离开这个世界,我所能想到的原因有这几个:
1)当导师与研究生发生利益诉求冲突时,带来的学业压力
很多研究生将导师称为“老板”,这个“老板”拥有一票否决权。对于有些研究生,即便努力完成了科研任务,导师不同意,他/她也无法毕业。换导师很少有人成功,因为一个学院的导师既不愿意得罪研究生的原老师,也对要求换导师的研究生保持怀疑态度。
这些以为努力了就能得到善待,就会有好的结果的研究生。往往发现现实是,自己成为了科研机器,既无法得到导师的体谅,也无法向外人诉说。如果无法毕业就是彻底的失败者。这可能无形中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科研与生活的双重压力
同年龄的朋友早已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而自己每个月领着三四千的工资只够生活开销。此时科研与生活很难达成一种平衡。跟身边的朋友讲,他们很难有同理心,除了一声叹息也帮不上忙,跟父母讲,父母没有说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人生总有退路。也不能理解读个书哪来这么大的压力?而这样长期下来,就很容易造成精神问题。
避免类似悲剧重演的方法
退一步海阔天空
学业压力、对父母的惭愧、害怕导师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得不到合适的心理疏导。这些恐怕是科研人产生心理问题的最根本原因。
其实以前,Science曾发了篇官方“劝退”文《读博压力大,不如退学吧…》
里面提到了一个例子:
在加拿大金斯敦女王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博士的Mario Muredda在他读博的第5年失去了动力。
他的第一个学年都花在“证明我们认为的转基因小鼠其实并不是转基因的”。而他的第二个项目与实验室其他人正在进行的工作完全不同,这使他感到不合群。
这两件事使Muredda失去了读博的动力,并且丧失了做科研的好奇心。
但是,Muredda当时依旧认为,“你必须获得学位,你必须获得学位。”
他的部分动机源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不想让父母失望。
结果,Muredda又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承认自己无法完成学位,最后还是正式退学了。
读博8年后,“我一无所有地离开”,Muredda说。
当时,作出退学的决定是痛苦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变得好了起来。Muredda现在是纽约市一家医疗保健传播机构的首席执行官。
回顾过去,他认为,博士退学是在他身上发生过的最好的事情。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大家出了问题就退缩,而是指在心理压力过大快超过承受能力时,可以和导师与同学深入沟通,可以给自己放个假,甚至可以考虑除了科研以外的退路。毕竟,我们应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再或者,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方法来疏解自己的压力。比如:
1.不是超强度的有氧运动(外出散步,瑜伽,慢跑或适度运动)。绝对有助于情绪的稳定和拥有“工作/生活是值得”的感觉,即使这样做的代价是牺牲研究/求职等的时间,但可以提高研究/求职效率,最后事半功倍的结果其实是一样的。
2.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但与那些温和地支持你而不是专横命令你的人保持联系)。试着不要总想着要一个人呆着。
3.做一个有意识的努力,每晚睡足够的时间(熬夜做实验、写论文以及回复审稿意见最好偶尔为之)。
4.如果你能负担得起的话,可以找找心理医生。
5.找到一些(或几件)独立于学术界的工作(哪怕是写写网文)。
6.旅行。
学会休息,适当的疏解自己的压力,是格外重要的,毕竟“科研并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都说人是一座山,山上一直有树在长,你把树砍下来卖柴,假如一周连砍七天,那么尽管你暂时产量上去了,但没几年你这座山就废了。所以要劳逸结合,砍五天让树长两天。
希望可以少看到这种令人心痛的消息,大家要照顾好自己。
研究生何以走至结束生命的地步
曾经跟很多研究生交流过,处于精神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生不在少数,很多博士生都曾想过要退学。研究生选择离开这个世界,我所能想到的原因有这几个:
1)当导师与研究生发生利益诉求冲突时,带来的学业压力
很多研究生将导师称为“老板”,这个“老板”拥有一票否决权。对于有些研究生,即便努力完成了科研任务,导师不同意,他/她也无法毕业。换导师很少有人成功,因为一个学院的导师既不愿意得罪研究生的原老师,也对要求换导师的研究生保持怀疑态度。
这些以为努力了就能得到善待,就会有好的结果的研究生。往往发现现实是,自己成为了科研机器,既无法得到导师的体谅,也无法向外人诉说。如果无法毕业就是彻底的失败者。这可能无形中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科研与生活的双重压力
同年龄的朋友早已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而自己每个月领着三四千的工资只够生活开销。此时科研与生活很难达成一种平衡。跟身边的朋友讲,他们很难有同理心,除了一声叹息也帮不上忙,跟父母讲,父母没有说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人生总有退路。也不能理解读个书哪来这么大的压力?而这样长期下来,就很容易造成精神问题。
避免类似悲剧重演的方法
退一步海阔天空
学业压力、对父母的惭愧、害怕导师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得不到合适的心理疏导。这些恐怕是科研人产生心理问题的最根本原因。
其实以前,Science曾发了篇官方“劝退”文《读博压力大,不如退学吧…》
里面提到了一个例子:
在加拿大金斯敦女王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博士的Mario Muredda在他读博的第5年失去了动力。
他的第一个学年都花在“证明我们认为的转基因小鼠其实并不是转基因的”。而他的第二个项目与实验室其他人正在进行的工作完全不同,这使他感到不合群。
这两件事使Muredda失去了读博的动力,并且丧失了做科研的好奇心。
但是,Muredda当时依旧认为,“你必须获得学位,你必须获得学位。”
他的部分动机源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不想让父母失望。
结果,Muredda又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承认自己无法完成学位,最后还是正式退学了。
读博8年后,“我一无所有地离开”,Muredda说。
当时,作出退学的决定是痛苦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变得好了起来。Muredda现在是纽约市一家医疗保健传播机构的首席执行官。
回顾过去,他认为,博士退学是在他身上发生过的最好的事情。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大家出了问题就退缩,而是指在心理压力过大快超过承受能力时,可以和导师与同学深入沟通,可以给自己放个假,甚至可以考虑除了科研以外的退路。毕竟,我们应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再或者,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方法来疏解自己的压力。比如:
1.不是超强度的有氧运动(外出散步,瑜伽,慢跑或适度运动)。绝对有助于情绪的稳定和拥有“工作/生活是值得”的感觉,即使这样做的代价是牺牲研究/求职等的时间,但可以提高研究/求职效率,最后事半功倍的结果其实是一样的。
2.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但与那些温和地支持你而不是专横命令你的人保持联系)。试着不要总想着要一个人呆着。
3.做一个有意识的努力,每晚睡足够的时间(熬夜做实验、写论文以及回复审稿意见最好偶尔为之)。
4.如果你能负担得起的话,可以找找心理医生。
5.找到一些(或几件)独立于学术界的工作(哪怕是写写网文)。
6.旅行。
学会休息,适当的疏解自己的压力,是格外重要的,毕竟“科研并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都说人是一座山,山上一直有树在长,你把树砍下来卖柴,假如一周连砍七天,那么尽管你暂时产量上去了,但没几年你这座山就废了。所以要劳逸结合,砍五天让树长两天。
希望可以少看到这种令人心痛的消息,大家要照顾好自己。
1.《上吊自杀 痛心!大连理工大学一研究生自缢身亡,到底发生了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吊自杀 痛心!大连理工大学一研究生自缢身亡,到底发生了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424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