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

  文 | 宋宁世

  在上一篇文章《春晚与国足》中,我们以春晚为契机,介绍了2000年之前的国足舆论史。文章发出的同时,中国男篮在2019年中国世界杯中以一场失败结束了征程。男篮世界杯的战绩使得中国男篮将很有可能无缘明年的东京奥运会——男篮似乎真的要走上男足的道路了吗?

  我们就继续以男足的“被黑”舆论史为契机,来看看“被黑”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从已经被黑的男足看即将被黑的男篮——二十一世纪的“被黑”舆论史从已经被黑的男足看即将被黑的男篮——二十一世纪的“被黑”舆论史从已经被黑的男足看即将被黑的男篮——二十一世纪的“被黑”舆论史从已经被黑的男足看即将被黑的男篮——二十一世纪的“被黑”舆论史从已经被黑的男足看即将被黑的男篮——二十一世纪的“被黑”舆论史

  巅峰时代

  在当时那个一年要抽出半年,国家队像俱乐部联赛一样一周一赛,上半年才刚组建好国家队,下半年就尘埃落定的年代,2001这一年确实显得过于传奇。不论是不是因为韩日做东道主,是不是十强赛分组抽签时的好运,总之,2001年的中国男足就是出线了。

  就是出线了,就这么简单。

  二十年的怨恨、悲伤、愤怒,有这么一次结果,一笔勾销。

  在2001年11月后的那半年里,你最能体会到的就是什么叫“爱之深,责之切”。以前被痛骂的一切,此刻突然180度翻转,全国上下突然变得无比地“狂”,尤其是那个著名的“一胜一平一负”计划,在那时的舆论里仿佛是板上钉钉,唾手可得。

  进入新千年有一个好处——互联网已经出现,而且那时的舆论,也多少是笔者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了。当时我算是个小学生体育迷,经常上CCTV的体育论坛,我至今都还对一篇用“硬科幻”的笔法写的中国队在世界杯上夺杯的架空文记忆犹新。

  我记得那篇文章写的是,中国队小组赛胜哥斯达黎加,惨败巴西,末轮土耳其先落后的情况下奇迹般反超比分,八强战胜日本,四强对阵阿根廷本来惨败,但阿根廷队被查出禁药之类的原因剥夺了资格,中国队进四强再遇巴西,众志成城拖入点球胜出,最后在决赛再接再厉,2:1战胜法国夺冠……

  说记忆犹新是因为那篇文章的手法是真的“硬”,对每场比赛的设想,都是严格依据当时世界足坛的基本局势设计的,而且也没为了中国队的主队加成频频搞机械降神,作者起码是对当时的中国队和各大强国知根知底的。然而,作者本人,以及当时全国上下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或者都压根没去想:土耳其和哥斯达黎加这俩队到底打得咋样……

  不过我还是要感叹,在现在这个时代,还想看到这么硬的技术型架空,就算有人写,写出来也实在不是个味了……

  当然,在那最美好的半年,少不了这当中最美好的一次春晚。

  黑了一个九十年代的冯巩早已与牛群分手,但此时此刻,没有任何演员比冯巩的节目更适合里加上一段关于这巅峰时刻的配词。那年是冯巩与郭冬临的第三次合作,郭冬临在节目的第一段题眼处,念完了这一段词:

  竹板这么一打呀,是别的咱不夸。咱夸一夸,中国足球终于出线了!中国足球队诶,亿万人牵挂,几代人,前赴后继青丝变白发。唉,进入世界杯,我看谁都不可怕,甭管巴西土耳其还有哥斯达黎加,咱们都不服他!场场剔他个仨比零,大伙说好吗!那就这么定了!唉,我本来想和您说说话怎么变成快板啦?

  ——冯巩、郭冬临、陆鸣《台上台下》

  可以说,那年全国上下都正盼望春晚上的这一段,虽然最后抖出来的这一下,即便放在那个美梦的年代,放在“冲浪”“886”的年代给中国队开最大的挂夺冠的“大虾”写手眼里,场场剔他个仨比零,这也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啊……

  我本来想和你说说话怎么变成快板啦?

  但是,那是一个积压了几十年的期盼顿时间化为现实的年代,人们就是想“热血”一下,就是想尽情释放一下,这一刻,人人都要化身成热血动漫里的嘴遁少年,难得地激情一把,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过去输的时候,是因为“临门一脚那脚最臭”,是因为“绿茵场上少十一个女的”,也就是说,那时人们怨男足明明有实力却输得窝囊,输得莫名其妙。但如今的赢,是实打实用精神和勇气换来的胜利,来这么一句“场场剔他个仨比零”,正如那年无数的架空文一样,也就一笑而过罢了。

  其实,即便在后来世界杯上,中国队的胜负平设想变成了243,最终数据停留在0进球9失球5黄1红2门柱,人们看到的只是中国队距离世界水平的确相去甚远,但并没有对当时男足的表现予以很大斥责。世界杯之后,那一代的核心球员里的李铁、李玮锋、孙继海等人开启了下一轮留洋潮,以郑智为代表的一批新人也开始崭露头角,男足的形象,仍比01年前要正面。在02年~04年的舆论场里,完成了首次世界杯之旅的中国足球,似乎正处在腾飞的前夜,一如98年与中国队一样三战尽墨出局,02年就成功小组出线的日本队。

  2004年夏天的亚洲杯,这是90年亚运会后第二次在国内举办的国际性大赛,挟着黄金年代余威,换上另一位洋帅阿里汉的国足没有重蹈当年国庆节惨案的覆辙,打出了可谓男足史上最酣畅淋漓的一届大赛。尤其在半决赛上将不可一世的伊朗队拖入点球胜出,这在中国足球史上都是稳居前三的杰作。决赛上面对日本,在对方先进球的不利形势下立刻成功扳平,最后只是败给了日本后卫中田浩二的一个手球和一次对方犯规自己却被罚的误判。直到那一年,中国男足的短暂巅峰史都还没结束。

  只是人们没想到,翻过这座巅峰后,迎接所有人的却是万丈深渊。

  坠落时代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01年国足圆梦世界杯前,春晚上国足出现的频率很高,不论正面还是负面。但自从冯巩和郭冬临那一次“场场剔他个仨比零”后,春晚各个相声小品突然不再提国足了。

  人生的一大尴尬莫过于,在最适合施展拳脚的时刻,突然发现自己的舞台被撤了。更尴尬的是,没了过去几十年的主舞台,一个本可以被寄予厚望的壮年团体的领导层,突然集体抽风,开始了漫长的黑暗年代。

  要形容04年后中国男足经历的这个时代,也许得用一个字——衰。与上世纪那个众人哀叹几十年没冲出亚洲的时代不同,本世纪的这个时代,人们并没看到中国男足这支球队做错了什么,直到13年输泰国的一场友谊赛之前,以国家队名义出战的男足并没有弄出当年“5.19惨案”或“梦断金州”这样无话可说的惨剧。但只看结果,中国男足就是这么急速却杳无音讯地坠落了。

  我们似乎只能归咎为——中国男足的命数,在02年世界杯的巅峰后就是得不可避免地堕落。由于亚洲球员开始进军海外,亚足联在04年时改革预选赛制,不再采用杯赛前一年集中比赛的模式,而是将预选赛分散到三年中。打德国世界杯预选时,亚足联突然将用了两届的十强赛改成八强,而八强赛前的中国队不慎和科威特打出主客场一胜一负,却导致最后一轮陷入了一个无聊的博弈困局中,结果,这一次出局,突然导致国家队在接下来整整三年间没有比赛了!

  亚足联不合理的赛程改制,可以说是中国男足急剧坠落的一大主要外因。全亚洲有50多个国家,一国只要未能入围十强赛,就必须面临长达三年的比赛空窗,这对当时的国足可谓沉重的打击。04年时过早出局,到了南非世界杯预选,中国队抽出了个极烂的签,导致刚抽完签就已经无人报以希望——这一下又是三年。命数的折磨下,中国男足终于开始在坠落的道路中狂奔。

  由于国家队空窗,闫世铎、谢亚龙、南勇和一系列其他人名,以莫名其妙的弃国足搏国奥战略,开始了足球领导层最黑暗的时代。被轻视的国家队在朱广沪的草率指挥下折戟07年亚洲杯,后来世界杯预选的签运又使国家队被“叉腰肌”领导谢亚龙打入冷宫,08奥运年,先是国家队在死亡之组中再度提前两年出局,再是国奥队在北京奥运会上沦为笑料。更糟糕的是,领导环境的恶化下,国内的足球环境也开始被假赌黑攻陷,丑闻甚嚣尘上。一切乌烟瘴气背后,人们也许会突然发问——中国队到底输了哪场球?

  在这个背景下,从未拿国足做过梗的赵本山也终于出手了:

  什么运动让人看着揪心?——足球!

  什么运动更揪心?——中国足球!

  ——赵本山、宋丹丹《火炬手》

  当年的春晚和中国国家队客场对阵伊拉克的预选赛在同一天,据说赵本山一直在观望着比赛结果,最后中国队打平,结果其实还可以接受,但在那支国家队没有任何人抱过希望的背景下,最后还是由宋丹丹说出来这句。

  这是什么运动?——打麻将!

  09年郭冬临在黑龙江春晚上演过一个没什么人知道的小品《赶火车》,这个小品里吐的大概正是那个年代球迷的真心话:

  ——大哥,你说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呢?我都赶上那中国足球了!

  ——不行!你绝对苦不过中国足球!

  ——都挺苦的!

  ——郭冬临、张大礼《赶火车》

  与此同时,中国足球的舆论场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04年以后,互联网逐渐普及,人们接受幽默的形式也远远超出了春晚的范畴。互联网对幽默的传播做出的第一次重塑,便是以“恶搞”为代表的“网络亚文化圈”的成熟。此时,中国男足作为一个前互联网时代业已形成,在互联网时代的朦胧期似乎“洗白”,但紧接着风评就急转直下的幽默载体,自然成了网络亚文化的极佳素材。

  今天看起来,“恶搞”文化都已经是上一个时代的老古董了。“恶搞”本身其实没有太大的恶意,它更像是底层群众以某一个形象符号为载体,对自身生活的投射和反馈,至于那个符号本身,其实不需要有什么意义,正如从一名那个时代的足球选手演变而成的“李毅吧”那样。

  在那一年代,由于足球界乱象丛生,领导层乌烟瘴气,又由于中国国家队失去比赛机会,在长时间内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尴尬体,人们在愤怒之余发现中国足球这个形象,颇为贴合在高度的物质与精神压力下生活的现代人的自嘲心理。在网络环境的催化下,人们开始不针对具体结果,仅仅对中国男足这个符号进行夸张化演绎和恶搞。

  我还记得一些经典例子,包括化用了黄健翔在06年的那段解说词的“中国队夺得世界杯”的恶搞视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就是不射”这种戏谑性仿写,“问上帝房价下降和中国队出现哪个更难”那种传统格式的笑话,“中国队输球的原因:怪草坪、怪天气、怪球迷……”的经典网文,等等。这里我专门贴一段当年比较出名的,用周杰伦的《青花瓷》填词的恶搞歌词:

  中国足球让我们心碎了无痕,中国足协就等于无耻加无能;

  堂堂大国竟不能选出十一人,谢亚龙早该去坐冷板凳!

  媒体吹嘘爱放屁球员爱装比,教练心虚没成绩就被炒鱿鱼,

  谁的错推来推去,推给裁判忽悠下球迷

  龙哥脸皮厚得过长城的墙壁,中国足球没整垮他绝不放弃

  堂堂大国选不出足协的主席,这NB就是充数的烂竽

  明知每次都只能在小组垫底,而我还在苦苦的等待着奇迹

  救世主你在哪里,希望有生之年看见你

  阿根廷有梅西,巴西有罗尼

  意大利有托蒂,法国有亨利

  咱中国出了一个足球的大帝

  却差了十万八千多里

  西班牙有卡西,荷兰有范尼

  中国有邵佳一,点球打飞机

  你问我中国足球何时得第一

  别吓着上帝

  但是,尽管恶搞时代的舆论氛围开始将过去相声小品的简单调侃放大化,开始产生“就是看你不爽”这种无缘由的“黑”,但当时舆论场的基本原则仍只是“中国男足是傻X足协领导下的牺牲品”,人们的娱乐性恶搞创作虽然夸张,但仍然是在足球的范畴,比如“打飞机”“护球像亨利”“就是不射”等,不会刻意丑化、歪曲化。

  然而,那个时代距今也有个十年八载了,就像今天谁提起 “帝吧”,很多人还不一定知道是啥东西,也不知道这和足球有啥关系了吧。

  分裂时代

  到这个时候,本文的时代似乎不太好划分了。虽然在中国男足的被黑史里,2010年代的早期确实应该有一个分界点,但由于10~15年间的国足实在没打过几场比赛,这个年代分界点确实不好找。一定要挖出一个舆论上的界线的话,我们有两个比较好的选项:2010年2月的东亚四强赛,中国男足终结30年恐韩症;2013年6月,中国队友谊赛惨败泰国。

  这两个节点,恰恰体现了如今这个时代的特征——分裂。

  我们先再看一次春晚——这是中国男足在春晚上最后一次出现:

  ——老爷子,我们就要赢了!对方,已经罚下俩球员了!

  ——就是罚下仨,咱也赢不了!你挡不住咱踢假球往自己门里吊啊!

  ——没错,咱们的队伍里,潜伏着他们四个余则成呐!

  ——唉老爷子,咱们赢了!东亚四强赛,男足,三比零,胜韩国队啦!

  ——真的啊!对方,不是女队吧?

  ——冯巩《不要让他走》

  冯巩的这一段是春晚上最后一次直接针对国足的调侃。春晚的黑国足史,始于冯巩,终于冯巩,每一个时代都有冯巩的台词,甚至都以冯巩的话语作注脚。两年的前年三十当晚,宋丹丹在观望的最后还是说出了国足的“揪心”,两年后年关当头东亚四强赛上一场3:0,也让冯巩回到了20年前说《亚运之最》的时候,在调侃完后补上一句圆场。

  冯巩当时的这段,是他第一次受“抄网络段子”诟病的一段,但反过来说,这一段体现的正是那个时代的网络舆论变迁。那个时候,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上一年代的“恶搞”文化,在此时开始逐渐演变为“段子”,最终直接成为如今的“流量”文化。

  冯巩这段台词的一些手段,已经透露了些许段子时代的影子,尤其“对方是女队”这样的脱离现实的黑,给人的感觉已经根本算不上“讽刺”了。类似的言辞,比如

  中国队加盟南极洲足联对阵企鹅。

  国足靠堵门或把足球围成一圈获胜。

  买彩票全部买中国队输就可以买房。

  XX队靠业余球员打进世界杯,国足一帮球员浪费纳税人的钱。

  解散中国男足,拿钱建希望小学。

  世界上每诞生一个国家,中国男足的世界排名就下降一位。

  中国男足能不能打得过某国女足,能不能打得过某地方业余球队,等等。

  ……

  比较下来,无论最早的“临门一脚那脚最臭”,还是不久前的“一群太监上青楼”,和当代这样的“黑”比起来,似乎都变得“柔和”多了。

  其实,段子的意义并不是“黑”,段子手甚至根本不在乎自己会不会“黑”到点上,他们唯一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用一种人们看得爽的形式,把一个人人都知道的东西写出来,让人看到后立刻能帮他做一次传播——这是“流量”与“营销号”统治的时代的立足之本。

  所以,段子所讨论的根本不是“中国男足黑不黑”,中国男足作为一个传承了几十年的负面形象,就是段子所需的一切。要创作段子,不需要男足真处在被黑的“点”上,只需要把男足的这个负面形象用低级的娱乐形式传播开,这就足够了。

  走到这一步,“中国男足被黑”,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舆论分裂的节点。

  一方面,恶搞时代确立的中国男足的网络文化形象,发展到段子时代,成为了段子手挖掘流量的聚宝盆。中国男足的社会形象,也随之被带到了足球之外,甚至如当初的李毅那样,变成了一个泛化、虚无化的符号——在任何一个无关场合需要形容成绩差、表现稳定、失望等的场合,中国男足是个能直接引用的典故,我们称之为“泛黑”。

  另一方面,那些从前一个时代走过来,尤其是经历过01~02年巅峰时代的人们,开始对这样的“泛黑”现象产生反感。作为被黑方的直接代表,足球行内人已经开始对“泛黑”展开回应,比如李毅本人发微博反驳嘲讽事件,贺炜的 “你的痰盂我的圣杯”文章,乃至女足球员发声指责人们关注女足仅仅是为了数落男足,等等。而球迷圈在近几年也开始展开 “反段子”运动,尤以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对“冰岛业余队”和“黄西嘲讽事件”的两次大规模的舆论反击为代表——如今,这俨然已燃起了“内圈”和“外圈”的战争。至于这战火,在中国队下次进入世界杯正赛之前是不会停歇了。

  至于中国男足在最近这些年的战绩呢?“内圈”心知肚明,“外圈”懒得关心,反正结果如故,该吵的还是继续吵,就这么简单。

  距离冯巩在春晚上的最后一黑,又为中国队破恐韩补上那次黑,也已经九年了。九年前,中国男足处在命最衰的时刻,那时的一切似乎都板上钉钉。九年间,中国队先还了坠落时代的账,巴西世界杯预选输得无地自容,这一下又是三年的空缺,直到军心涣散的国足在13年友谊赛惨败泰国,激起了内圈的愤怒,也为外圈段子们留下了无穷的“财富”。

  随后,国足在希望与失望间浮沉了两轮——15年亚洲杯三连胜、随后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再度命悬一线,16年绝地翻盘进入颇为亚足联补偿中国队增加席位感的十二强、随后也因为连败陷入危机,直到里皮时代,十二强收官和亚洲杯留下了一个过得去的结果,却依然和当年米卢一样,悲剧地收场。

  九年后,中国男足几经浮沉,但随着里皮归来,以及归化计划的正式启动,未来已经没什么人可以预测。我也只是为了全文的结构的完整而补上最后的这一段。

  本文至此终于告一段落了。

  中国男足被黑史,这段故事写下来,从最早春晚的相声小品,到如今的内外圈纷争,我也没想到这段故事会开展得如此震撼。

  本文尽量仅仅记述男足的舆论史,不对中国男足本身做评价,我也尽量不对这三十多年里的“黑”究竟对不对发表观点。不过为了给全文收尾,我就在最后,留一句我对这段舆论史的评价吧:

  无论你看或不看,黑或不黑,中国男足就在那里,它依然会存在,依然会几十年如一日地受万众瞩目,依然会有全中国最多的死忠和拥趸。它被黑,是因为它在几十年来的影响力始终未曾减退。如果你更改不了自己生为中国人的事实,那么你只能接受——它也就永远是你所在的这个国家的代表队。

1.《国足版青花瓷 21世纪国足被黑史:相声小品争锋 影响力未曾减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国足版青花瓷 21世纪国足被黑史:相声小品争锋 影响力未曾减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4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