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青训梯队多少球员呢?”

  “三四十人。”

  “能踢出来多少呢?”

  “三四个。”

  “那养那么多人干嘛?只要那三四个就行啊!”

  这是中超某俱乐部两位高层关于青训的对话。我原本以为,《独目网捕鸟》的寓言,只不过是10岁左右孩童的启蒙故事。而两个成年高管,提出的这个《中超版独目网捕鸟》,听上去更像是又一个嘲讽中国足球的段子。

  中国足球的撕裂,某种程度上超乎想象:

  一方面,球迷享受着“中超盛世”带来的高级享受:保利尼奥、奥古斯托、奥斯卡、胡尔克……这些来自足球王国当打之年的国脚、准国脚,组成了中国足球光鲜亮丽的A面——星光四射,牌面十足。

  另一方面,国字号“习惯性出局”,一次又一次的摧残着球迷的敏感神经。隐藏在联赛光影背后的这份无力,折射出中国足球的B面——青训。

  大约2个月前,前国脚汪强参加一期《对雷说》节目,介绍自己退役后的现况——正在做大连某小学担任一年级的足球教练,月薪4000元。而根据大连社保局2019年的官方统计数据:2018年大连全市在岗职工平均月工资7299元。

  “因为热爱,因为看到现在很多青少年的足球水平堪忧,所以希望投身其中贡献力量。”当一名前国脚拿着不足全市平均工资的60%的月薪,为热爱买单时,作为普通球迷,我们不知道是应该感动汪强的“俯身奉献与高风亮节”,还是应该悲叹于“中国足球基层青训之艰”。

  我们在讨论中国足球时,常常会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力所能及地为热爱发电。那么,为了中国足球,我们真正能够发多少电呢?

  汪强的付出并非个例,只是,并不是每个青训人都有汪强那样中超收入的家底做支撑。试想一下,当你花光所有积蓄,连父母的养老钱都砸进去,苦苦经营艰难支撑一支青训队伍,换成你我,做得到吗?

  这样的苦苦支撑,又何必呢?就在这个没有中超的夏天,一个基层青训机构,陕西恒圣足球俱乐部总经理朱捷,讲述了他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左右支绌的故事。这是他对中国足球的痴念,他希望能够为青训寻找更多的可能,尤其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足球梦的大门。

  以下是朱捷的口述:

  [1]

  “合同都签了,手印都按了,怎么人消失了?!那这些教练和孩子怎么办?!”

  2018年,机缘巧合看到了一些来自农村的足球苗子,还有一些优秀的教练员,就联合一些朋友萌生了创办足球青训的念头,希望给这些孩子和教练们一个家,一个通往梦想的平台。恒圣足球俱乐部成立后,谷红星担任董事长兼青训总监,我任总经理。谷红星踢过甲A,曾效力陕西国力,退役后考了教练证书,当过职业队教练,也是北京市足协的教练员讲师。

  2018年夏天,俱乐部正在寻找合适的落脚点。这时候,正好有一个小球员的家长,是一位商人,‘不就是每年一百万吗,我包了!’有金主愿意出钱把俱乐部搞起来,大家就有根据地了,这当然是好事情。我们正式签订了合同。

  在前期的几堂普及体验课上,又有很多家长慕名而来,这让团队看到了俱乐部在这里立足和发展的希望。‘把普及和精英结合起来,按照自己的思路搞下去’是我们的初衷。

  投资人签订了合同、按了手印、收了学员的订金……当球队准备走入正轨时,资金却迟迟没有到账。最后,干脆联系不上这位家长了。我们曾专程赶到他在北京的别墅家中,里面的人说他已经失去联系很久了。

  投资人的突然失联,让所有工作和期待都陷入了停滞。

  当时,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两条路:一个是俱乐部就此解散止损;另一个就是重新寻找新的地方,按精英培训的方向把俱乐部继续下去。

  看着教练、家长和等待着正式投入训练的孩子们,我要给这些信任我的人一个交代。

  经朋友介绍,我到了陕西,几经辗转,在渭南,俱乐部与当地足协和体校三方签约协议,当地体育局的领导也很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场地、食宿问题有了初步着落。

  随着曾受到恒圣培训的教练员尚旭、曹子仪与几个外地的孩子住进了渭南体校的宿舍,俱乐部开始慢慢前进。

  但当俱乐部真正运转起来后,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最严重的还是资金短缺的问题。从教练的工资,到20多孩子的基本开销,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体育局已经在尽心尽力对我们扶持,但这只能覆盖一小部分开支。

  没办法,我们几个合伙人们一起拿出积蓄来支撑。

  2018年年底,谷红星的痛风问题愈发严重,卧床不起。为了维持俱乐部的运转,我四处奔走,各处找关系去化缘。幸好陕西当地几个有情怀的朋友出资支持,俱乐部慢慢走上正轨。

  [2]

  “你看,我的白头发,是不是明显很多?这都是愁的,想放弃,但怎么放得下。”

  在办学理念方面,俱乐部明确了精英培训的方向,以人才输出为目标,但这样就意味着在孩子们成才之前都是要纯粹的付出。

  我和谷红星明确了俱乐部的几个原则:

  1、所有来到队中的孩子,俱乐部不收取任何费用;

  2、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决不允许在家长那里吃拿卡要一分一毫;

  3、教学上坚持引进的德国体系与本土相结合的教学方向;

  4、勒紧裤腰带也要全力以赴保障孩子们的训练和学习不受影响;

  5、培养球技更要让孩子们学会做人。

  在实际操作方面,为了能在当地稳定一个落脚点,俱乐部没有选择与当地已有的几家已经进行校园普及的青训机构进行直接面对面的竞争,当时俱乐部曾看中了一些07、08年龄段有潜质的小球员,希望可以付费引进,但这些机构出于种种考虑并未同意。另外,我们作为初来乍到的“新面孔”,不少小孩子的家长对我们也还在观望中。

  不得已,俱乐部把目光投到省外。后来通过联系和寻找,陆陆续续从河南、山西、甘肃、新疆找来了一些孩子。 这十多个11、12岁的娃娃组撑起了这支07年龄段球队的雏形。

  这些孩子大都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并不富裕。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来自甘肃乡村学校的两个孩子。

  当时,我是经朋友介绍去甘肃榆中县的中连川小学去挑孩子,他们的校长马安武希望我能够多带走几个人,但只有郑国军和苟志杰最终被选中。

  临走前,为了给两个小伙子践行,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包了饺子,来了一回全校的“饺子宴”,大家唱起了歌,流下了眼泪。马校长说:“你们靠踢足球能走出咱们的山沟沟,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你们为荣,去了就要听教练的话努力训练,将来成为大球星,为咱们学校争光!”

  郑国军和苟志杰说他们的偶像是皇马的拉莫斯和马塞洛,他们要成为偶像那样的球员,为家乡争光,为国争光!

  外地的孩子们来陕西,上学是个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渭南市临渭区小初连读的朝阳路学校校长徐莉丽伸出了橄榄枝。这是一所九年连贯学校,徐校长已经关注我们这支球队有段时间了,俱乐部的教练和工作团队认真的态度、队员逐渐的进步,都给徐校长留下了不少的好印象。

  因为之前的一些缘故,球员们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而根据中国足球以往的经验,踢足球的孩子集中在一个班里,相互影响很大。

  经过协商,徐校长把孩子们分散在不同的班级里,让他们感受和其他学生一样的学习环境。

  不仅如此,学校方面包括校长在内的领导,每个人都认领一个孩子成为他们的“代理家长”,在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对帮扶的孩子实行“一对一”的照顾。每天,生活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吃完早饭从体校出发,坐公交车到朝阳路学校去上课,下午放学再接回到体校进行训练。

  这种一面分散一面又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体教结合的推进中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孩子们在学习上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这些陆续加入俱乐部的小球员,很多人基础比较薄弱,有个守门员甚至之前都没接触过足球。在2019年的上半年,他们几乎是逢赛必败,多则输八九个,少则也有两三个,很多时候连一些学校的普通校队都踢不过。但我们整个团队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大家都坚持着一个信念:足球不该是急功近利的产物。

  好在队员们都很刻苦,除了日常的学习和训练,每天写完作业后,大家还会在宿舍的楼道里进行身体、力量和体能的训练。尚旭和小曹这俩教练每天晚上都会把训练的情况和远在北京病榻上的谷红星进行汇报和沟通,一聊就两三个小时。

  [3]

  “我知道父母是心疼这帮孩子,但是看着他们拿出养老金的时候,作为人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9年的夏天是个转折点,陕西省运会第一次年度赛在汉中留坝打响,其实包括教练和我都在心里有个想法,如果这个球队没有希望,不行就放弃吧,一方面是不要耽误孩子,更重要的是钱快用完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群组建了半年的孩子,打了第五名,比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比赛中表现出的过程和那份搏命不服输的精神打动了在场的很多人。自己输球了,都在流泪,赢了别人还全队上去安慰对手。

  比赛结束后,执行主教练尚旭说他决定辞职,因为他觉得能力不够,怕对不起所有人。但我和拖着病体来到现场的谷红星都斩钉截铁:“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还没说撤呢,你怂什么?你没问题,能吃得了这个苦,就不是一般人!”曹子仪曾经是职业队的门将出身,他也鼓励说,咱们找到问题,一点点改呗。

  就这样,球队继续在前进。

  谷红星和尚旭、曹子仪一起努力改善训练内容,领队杨强全力做好后勤保障,而我则继续四处找钱。

  因为投资款有限,我有时不得不去到银行贷款、找朋友借钱支撑。从这个青训俱乐部创办,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了,前前后后花费了100多万。没有大赞助和大投资支撑,我自己的80多万积蓄早都砸进去了,剩下的就是找一些朋友七拼八凑,这个施舍10万,那个赞助20万,就这样坚持到了现在。

  今年1月,球队在北海冬训,为了让队伍能及时回家过年,我不得已向父母张口,老人家把自己的养老金拿出来解了燃眉之急。球队没有因为资金而受到任何的影响。我也兑现了跟谷红星的承诺:再难都要保证球队的运转。

  [4]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监督这支球队,不偏不倚的走好这条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将们慢慢长高了,变黑了,射起门来也越来越有劲了,我们俱乐部在陕西,陕西人都说自己是西北狼,我们也喜欢狼的团结和坚韧,所以我们的队徽也是狼,孩子们就像一匹匹小狼,在不经意间慢慢长大和强壮。

  今年初在北海的冬训上,恒圣足球俱乐部的小狼们战胜了中超天津天海的07、08队,战胜了两支中甲的同年龄段梯队,这些比赛,无一例外都是逆转取胜。在日积月累中,孩子们的骨子里刻进了一种精神——永不放弃!这其实也是俱乐部所有人内心在默默坚持的一种精神。

  6月端午节期间,在陕西渭南大荔新落成的西北足球训练基地里,陕西省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圆满落幕。参赛的五支各地市07、08年龄段代表队都是参加陕西省运动会的队伍,这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比赛。

  代表渭南青训中心参赛的“恒圣小狼”们,终于跨过了去年比赛的几个超强对手,以压倒性的控球率取得了3胜1平的成绩,并拿到了最后的冠军,挤进了该年龄段陕西青少年足球最高水平的行列,完成了从丑小鸭到小天鹅的蜕变。

  孩子们都在欢庆着这样一个略显意外的冠军,我跟远在北京病榻上的谷红星视频,他眼圈泛红,谷指导太清楚这支穷的掉渣的球队,是经历过怎样的磨难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了……

  我真的希望我们能不偏不倚把这条路走好,坚持下去,也希望有情怀、有实力的企业家能够一起参与,给更多的孩子们创造一个通往梦想的机会。

  [后记]

  恒圣小狼永不放弃的精神通过口口相传,也传到了对口支援渭南的江苏省镇江市,当地的企业家臧杰听到这支足球队的故事后深受触动,立刻通过周围关系开始联系,希望为球队做点事情。他平时自己有个业余队一起踢球,就联系了装备商路克士和爱高,联手为这支以农村孩子为主组成的俱乐部捐赠了全套的装备和足球。

  臧杰打算找时间去渭南亲自看看这支球队,带去这份爱心,也希望给予孩子们更大的支持,让更多的来自农村的孩子有机会通过恒圣小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1.《贫困地区的孩子 他花光积蓄 只为给贫困地区孩子们一个足球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贫困地区的孩子 他花光积蓄 只为给贫困地区孩子们一个足球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45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