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智,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CCG)
1981年,劳伦斯·勃拉姆斯第一次作为大学交换学生从美国来到中国。此后,他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他是一名律师,作家,喜马拉雅共识研究所创始人,中国与全球化中心高级国际研究员。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和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
我第一次见到朱镕基本人是在1988年,当时他是上海市市长。在朱镕基上任之前,对外国投资者来说,在上海投资无异于一种挑战。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审批效率低下。
作为上海市长,朱镕基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引进外资。他把各个部门聚集在一起,把业务整合到一个地方,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朱镕基称之为“投资直通车”。
作为香港美国商会代表团的一员,我被邀请到上海。我们代表团此行的目的是了解这条“龙”是如何工作的。
朱镕基在一家旅馆的接待室接待了我们。他晚了一点,匆匆走进会场,然后直奔主题,讲他的一站式服务是如何让投资进度更顺利的。坐在我旁边的一位香港商界领袖注意到,朱镕基穿着西装,但脚上穿着一双登山鞋。会议快结束时,朱镕基为迟到向在场的客人道歉。他解释说他刚从建筑工地过来,所以会穿登山鞋。作为上海市市长,朱镕基亲自监督每一个投资项目,走访每一个施工现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这次会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这位充满活力的新市长更让我惊讶。当时,没有人能想到朱镕基会成为中国从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过渡和20世纪90年代宏观调控体系出现的主要推动力。这种看似简单的“一站式投资”,将成为中国改变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的典范。
这种变化始于1991年2月,当时中国领导人在春节期间访问上海,他们意识到在完全计划经济框架下建设的社会主义不能满足逐步改革开放的需要。朱镕基后来被提升为国务院副总理,主要负责工业生产。但是,生产不是问题,问题是从生产、定价、运输到销售的整个过程效率低下。
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朱镕基还担任过国务院生产办公室主任。1998年,朱镕基出任国务院总理,国务院生产办公室改组为国家经贸委,负责协调工业投资和贸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有许多政府部门和职能。而且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很难很好的落实政策。以汽车制造为例,国家计委制定计划,财政部拨款,电气工程部监管汽车工业的生产,钢铁部和化学工业部提供零配件。汽车建成后,交通部负责新车的运输和道路许可证的办理,铁道部将对铁路运输的汽车数量设定配额。这意味着交通部和铁道部的职能部分重叠。商务部决定新车怎么卖,在哪里卖。能卖多少新车?并交回国家计委管辖。这种循环必然导致效率低下。
因此,朱镕基实际上设立了一个大综合部,主要负责与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这和他之前在上海开创的一站式投资服务模式非常相似,他把这种模式延伸到了国家层面。五年来,新改组的国家经贸委协调了所有生产、商业、运输和市场政策,通过打破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和缩小规模,解决了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短短几年时间,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协调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与国家健康的长期发展规划有机结合,从而赋予新的活力生成。
热气腾腾、清香扑鼻的龙井茶,小心翼翼地放在我们之间的茶几上。我问朱镕基总理,在制定重大经济金融政策时,如何权衡利弊,在做出最终决定的关键时刻,他真正考虑了什么。
朱镕基总理沉思了一会儿,像往常一样直截了当地回答:“众所周知,经济学中存在社会心理效应。我称之为羊群效应。”
坦率地说,我想我会听到一些关于经济规范或政策框架的理论讲座。朱镕基总理的回答非常实际。他让我明白了制定经济政策时心理影响的重要性。
当朱镕基在1992年从上海市长晋升为国务院副总理时,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管理快速增长的经济,同时控制通货膨胀。
20世纪80年代末的经验证明,应急措施作为一种改革方法是无效的。人们想要的是中国的实用主义,而不是西方的理论。中国需要自己的经济模式。因此,中国领导人决定逐步推进改革,朱镕基称之为“摸着石头过河”。
之后,中国开始关注高经济增长率。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承诺,在他的任期内,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不应低于8%。此后,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是,当时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驱动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
将市场概念引入中国经济,发出了一切都向商业开放的信号。同时不切实际的提高了人们的预期,大家都想一夜暴富。中国经济的突然开放刺激了通货膨胀,1993年达到21.7%。控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
当时,朱镕基是主管生产和经济的副总理,也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代理行长。这使他能够有效地控制银行和金融,同时,他利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工具开始了一系列实验,为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概念真正开始于1993年6月,当时朱镕基提出了13项加强宏观调控的紧急措施,加上国家计委补充的3项意见,合并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即著名的“十六条”。这些措施将社会主义计划手段与市场经济的货币和金融工具相结合,并将这一务实框架应用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各个方面。此外,这些措施奏效了。
朱镕基挑战新自由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并取得了成功。华盛顿和欧洲的观察家感到惊讶,而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观察家感到惊讶,因为中国的这一实验为他们提供了另一条发展道路。
“十六条”成效显著。到1995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到15%,一年后下降到6.1%,经济增长率成功地保持在9.7%。1997年,通货膨胀率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为8.8%。1998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际新闻发布会上,朱镕基总理解释了他的经济一体化政策的成功之处,并提出了“三包”,即确保当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达到8%,通货膨胀率低于3%,人民币不能贬值。这些“三包”给了中国人民信心,使中国的下一次重大改革得以推进。
朱镕基在品尝龙井茶时向我解释道:“如果人们怀疑你的政策,即使它是正确的,也很难实施,不会有任何效果。”这是朱镕基想要解释的重点。经济理论,如果只是为了证明某个理论,就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毒药。
在西方,学者们闭门造车的经济理论太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如果人们不买或者不能完全被某个政策决定所激励,政策背后的经济理论就没有用了。
文章选自2018年7月26日《中国日报在线》
1.《龙安志 龙安志 |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向协调的市场经济转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龙安志 龙安志 |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向协调的市场经济转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648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