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不断蔓延和抗疫工作的艰难推进,加深了对社会生活和各行各业的影响。随着粮食出口国为了国内供应稳定而暂停大米、小麦等农产品的出口,疫情是否会引发中国和世界新的粮食危机,以及它将如何影响各国的农业生产,成为各方十分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些国家的粮仓比较匆忙
到目前为止,许多国家已经宣布禁止食品出口。
当地时间3月28日星期六,埃及贸易和工业部长内文·贾梅决定从3月28日起在未来三个月内停止各种豆制品的出口。据埃及贸易和工业部称,这一决定是在政府批准的全面经济计划框架内采取的措施,旨在确保对埃及商品,特别是基本商品的需求。这是埃及目前为应对新冠肺炎肺炎的影响而采取的预防措施的一部分。
就在早些时候,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宣布,将从3月24日起禁止大米出口。
此外,在中亚,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哈萨克斯坦禁止出口小麦、糖、土豆和胡萝卜;
在欧洲,塞尔维亚已经停止出口葵花籽油等农产品;
尽管俄罗斯出口谷物的大门仍然敞开,但它表示,它还将每周评估其谷物出口。从全球来看,俄罗斯是北非的一个重要食物来源国。
如今,一些国家已经宣布粮仓急需。
战乱多年、粮食产量低的伊拉克首当其冲。该国表示,未来几周需要进口25万吨大米和100万吨小麦,以确保其粮食储备并为其人民提供食物。
此外,印尼和菲律宾也宣布粮仓处于紧急状态,称储存的粮食最多只能维持三个月,如果疫情不能尽快结束,他们可能面临粮食短缺。其中,菲律宾人通常吃大量来自越南的大米。
◆各国都在囤积粮食或导致粮食价格大幅上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高级经济学家介绍,由于冠状病毒的爆发,各国人民和政府恐慌囤积粮食,粮食通胀可能即将到来,全球粮食危机可能处于边缘。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高级经济学家阿卜多勒扎·阿巴西安说:这不是供应问题。疫情引发了人们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行为变化。
商品买家认为5月或6月收不到小麦或大米出货怎么办?这可能导致全球粮食供应危机。
在过去的几个交易日里,大豆、燕麦和小麦等期货商品的价格一直在上涨。随着对主食(尤其是面包、面粉、面食和饼干)需求的增加,投资者开始大量购买谷物。
作为全球基准的芝加哥小麦期货在3月份上涨了9%以上。本周,美国牛肉批发价格飙升至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鸡蛋价格也有所上涨。
世界第二大谷物出口国泰国的大米价格升至2013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中国的食品会有什么影响
北京东方依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专注于安全与发展交叉领域的连安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第一专家黄德俊表示,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口粮安全,背后有农产品,不可混为一谈。食品安全整体上主要涉及三重平衡:数量与质量、地区与资源、国际与国内市场。近年来,进口农产品的增量主要集中在品类调整和消费升级上。
中国的口粮(大米和小麦)十多年来一直是买方市场。不包括社会储存,仅国家和地方储存就超过2亿吨(占全球粮食储备的50%)。2019年,中国生产粮食6.5亿吨(含3.5亿吨口粮),蔬菜6亿吨,水果2.5亿吨,肉、蛋、奶鱼2亿吨。总体来说,中国可以保证一定时间内每人每天1公斤米粉,1公斤动物蛋白制品,2公斤果蔬,没有任何问题。
同时也不排除个别粮商利用全球疫情炒作粮价。粮油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弹性小。一旦决胜产生严重后果,就要停止恐慌性购买心理。因此,有必要提醒我们,购买家庭所需粮油的四分之一以上是不明智的,因为家庭的粮油储存条件不如专业设施的好,所以更容易产生霉变,霉变是一种强致癌物,可以按需购买。
结合疫情对全球和中国农业的多重影响,黄德俊认为,中国农业和农产品的发展可能有两大发展趋势:一是都市圈周边农业和农村的加速发展,二是大规模农业的新发展,其核心特征包括集聚化、生态化和网络化。
◆中国的保险供给有三个“定海深圳”
相比各国粮食保护的“神操作”,网友们更多表达了对国内情况的担忧。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可能的全球粮食危机吗?
专家认为,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很难对中国形成直接影响。相反,如果国际粮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国内粮价上涨的预期,将有助于促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今年稳定粮食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进口国,中国还有一些“绝招”,可以在关键时刻起到“修海”的作用。
首先,中国有一个完整的粮食储备控制体系。20年来,中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储备体系和协调机制。目前,中国粮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中央和地方储备粮都很充足。
其次,我国还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建立了相应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米面油等成品储备,能满足当地10到15天的供应,有坚实的调控物质基础。
再次,今年春耕形势好,夏粮丰收有保障。目前,我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生产生活秩序加快。各地都在尽一切努力组织春耕,确保夏粮丰收。
事实上,中国经受住了汶川地震、冰雪灾害等反复发生的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成功应对了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虽然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但我们也充满信心!
◆中国的大米小麦存量足够吃一年以上
关于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说:
第一,粮食产量。近年来,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小麦供需多年超平衡,大米供大于求,所以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第二,人均食物占有量。2010年以来,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第三,粮食库存。目前全国粮食库存充足,存粮消费比远高于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特别是小麦和大米这两种主要口粮的库存量,大致相当于全国的年消费量。
第四,粮食进口。中国每年的粮食进口很少,去年净进口1468万吨,相当于不到300亿斤,仅占全国粮食消费量的2%左右。其中,主要进口强筋小麦和泰国大米等。主要目的是调整需求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在粮食储备方面,国家粮食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表示,近年来,中国粮食总存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目前,大米和小麦的库存可以满足一年以上的市场消费需求。在许多城市,成品谷物(面粉和大米)的市场供应能力超过30天。
“总的来说,中国的粮食产量充足,库存充足。即使是前一阶段我国疫情严重的时候,市场上的粮食和各种副食品都是全价稳定的,老百姓家里都是米粉。现在没必要抢购囤积。我们说,还不如吃新的呢!”魏白刚说。
◆中国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吃。为什么每年需要进口一亿吨以上
中国年年丰收是不争的事实。2017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889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中国每年进口粮食超过1亿吨,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
既然我国粮食充足,为什么要大量进口?“这是因为中国目前的粮食供应已经从完全短缺变成了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短缺已成为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需要通过进口来调节余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俊说。一方面,品种结构矛盾依然突出。虽然粮食保持高度自给自足,但大米产量连续多年超过需求,口粮数量得到保证。但玉米连续两年经历了产需缺口,大豆自给率不足20%;另一方面,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水平大幅提高,优质食品需求持续增加,而国内优质食品供给不足。比如小麦是中国居民的主要口粮,国产小麦主要是蛋白质含量低的中低筋品种。国内用于制作高端面包的高筋小麦供应不足,需要通过进口解决。
适度进口粮食是中国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涵。十八大以来,中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市场,保证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立足国内市场,粮食基本自给的粮食政策。但由于中国的资源禀赋,依靠自身资源难以解决农产品和粮食的全部需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是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必然选择。
多年来,中国坚持推进贸易全球化,坚持开放战略,通过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农产品资源,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然而,粮食贸易受到国际贸易摩擦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构建多元化进口模式是保证粮食供应最安全、最有效的手段。以大豆为例。中国2017年进口大豆超过9500万吨,2018年进口88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约占全球总量的60%。为了确保大豆供应的安全,中国不断扩大大豆进口来源。除了巴西、阿根廷和美国等传统进口来源外,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也成为中国重要的大豆进口来源。
专家认为,要树立全球视野,增强战略眼光,培育一批实力雄厚、效益良好的大型国际粮商,引导粮食企业有序“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开展粮食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装备制造等跨国经营,逐步形成内外联动、产销衔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链接|八张图告诉你什么是美食大国
1.《多国禁止粮食出口 多国禁止粮食出口,全球粮食危机一触即发?中国有哪些“定海神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多国禁止粮食出口 多国禁止粮食出口,全球粮食危机一触即发?中国有哪些“定海神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77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