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铠甲
我国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遗址中已出马骨,然而当时如何驭马,情况尚不尽明了。商代贵族多以车马随葬,马具自比遂有迹可寻。在以后的三千多年间不断发展演变,中华大地上,我们的先祖设计出了许多优美而实用的马用装具,也形成了中国传统马具独特风格。
战马铠甲:
从魏晋到隋唐五代700多年的时间内,以钢铁为材质的冷兵器发展到了顶峰,横行天下的马戟、马矟也把甲胄推向了极致,其中尤以魏晋时期的筩袖铠、南北朝时期的两裆铠、具装马铠和唐代盛行的明光铠为代表。
南北朝时期骑兵战马装备的具装铠,或可以用完美二字来形容,一套完整的具装铠由六大部分组成,包括有保护战马头部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前胸的“当胸”,保护躯干的“马身甲”,保护臀尻的“搭后”,以及竖立在臀尻之上的“寄生”。 其中的面帘、鸡颈、当胸、身甲、搭后,可以有效地保护除马腿之外的所有部位,寄生作树枝状或扇面形,立在马尻之上,用来保护骑兵的后背。具装铠面帘的形制分为“全面簾”和“半面簾”两种,全面帘能够把马头整个遮蔽,只露出马耳、目、口、鼻;半面帘则只遮蔽马头的额面部位,马头的耳、目、口、鼻,连同下颏都露在外面。
传统马具:
在考古中,人们在陈国公主墓内发现一别较为完整的马具。其中,马具前鞍桥饰片呈颌弓形,后鞍桥饰片则是木鞍后倾部分之下縁的一道镶边;与两桥垂直鞍之前、后鞍桥上所饰者全异其趣。此外,这副马具中还有络头、攀胸、捎带、鞦带上的各类饰品达185件之多。除此之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乌兰沟所出土马具,不仅前、后鞍桥上有包镶,前、后鞍翘上也有,而且用的是金叶,在当时甚至现在,马匹配上一身完备的装具,无疑是一副盛装的景象。
在我国民间,无论是马匹驮具还是骑用装具,都配有攀胸、鞦带,攀胸和鞦带能够以保证马匹在上坡或者下坡时,马鞍始终保持在马背主要受力部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马具发明创造的实用价值。
1.《马具 涨知识了!你不知道的中国古代马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马具 涨知识了!你不知道的中国古代马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81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