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有没有你经常读错用错的单词!5日下午,《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0年“十大语言错误”。包括“COVID-19”的“皇冠”被误读为古安,“戴口罩”被误认为“戴口罩”等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十个错误。

首先,“COVID-19”的“皇冠”被误解为guàn

“COVID-19”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人们常常把“guàn”误解为gu an。" crown "是一个多音字,发音为guān,是一个名词,指一顶帽子或类似帽子的东西;读顾安,一个动词,意思是戴帽子。COVID-19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简称。“冠状病毒”是一种球形病毒,因其外膜上有类似中世纪欧洲王冠的杆状突起而得名。“新冠肺炎”的“冠”在读guān而不是gu à n时取名词“冠”的意思

第二,“戴口罩”被误认为“戴口罩”

“戴口罩”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在相关宣传中常被误认为“戴口罩”。“穿”是指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增加一个可以发挥其功能的物品,“携带”是指随身携带和持有一个物品。“戴口罩”是指正确地将口罩戴在鼻子和嘴上,“戴口罩”是指随身携带和手持口罩。显然,戴口罩可以防止病毒侵入呼吸系统,而戴口罩不能隔离病毒。

第三,“共难”被误认为“共难”

SARS-CoV-2肆虐,各行各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共度难关”成了一个高频词,其中“渡”常被误认为“渡”。“度”和“渡”都可以指渡、渡、过,在古代汉语中常混用,但现在已配有“度”和时间的概念,如过、过节日;“渡”与空之间的概念搭配,如渡河、渡海。难度,指的是难以通过的关卡,是空的概念,要配“穿越”而不是“度”。

第四,“杏林”被误认为“杏坛”

广大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逆行远征,为抗疫一线做出了巨大贡献。很多诗词用“杏林天使”、“杏林英雄”来赞美他们,但“杏林”往往被误认为“杏坛”。“杏林”与三国吴人董枫有关。据说他不收钱治病,只让已经康复的人在他家附近种杏树,重的五棵,轻的一棵。后世称“杏林”为良医,亦指医界。“行坦”与孔子有关。相传孔子在杏坛上讲学,后人把讲学的地方叫做“杏坛”,现在泛指教育界。

5.“宵禁”被误认为是“禁令”

在报道国外防疫措施时,“宵禁”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但往往被误认为是“禁令”。“夜”指夜,“云”指云和日空。宵禁,也就是没有夜间活动。大多数人白天都要工作,所以很多国家只限制夜间活动。防疫宵禁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人类接触。“宵禁”与云和天空无关,所以不能写成“云禁”。

第六,“跑”被误认为“挤权”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胁下,许多国家的医疗体系濒临崩溃,许多媒体声称“医疗资源被挤对了”。“挤”应该是“跑”。“救赎”就是救赎;“挤兑”是指纸币持有人争相与发卡银行兑换现金,可能导致银行倒闭,丧失支付能力的现象。医疗资源被挤出来,可以比作“径流”。“挤权”就是逼别人就范,“挤权在医疗资源”说不通。

七、“副作用”误认为“负面影响”

据媒体报道,新冠肺炎一些预防和治疗肺炎的疫苗或药物存在“负面效应”,这里的“负面效应”应该是“副作用”。任何药物的药理作用都不是单一的。对于特定的疾病,主要作用是治疗,其他无效的作用是副作用。“副”与“主”相对,强调偶然。药理学术语“副作用”不能写成“负面影响”。

八、误用“惊人”来形容疫情失控

截至2020年底,美国新冠肺炎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000万,死亡人数超过35万,居世界首位。有媒体报道美国疫情防控情况,让人“叹为观止”。“惊艳”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你看到的东西特别好。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严重威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灾难,不能用“惊人”来形容。

9.“科技创新板”被误认为“科创版”

2020年11月,蚂蚁集团宣布停牌,其中“主板”和“科技创新板”被误认为“主板”和“科创版”。“板块”是指板块,指地球岩石圈的构造单元,引申为具有共同特征或联系的各种成分。“主板”和“科技创新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板”就是“板”。“版型”是指上面有文字和数字的底座,用于印刷,“版型”只用于报纸和节目。资本市场体系中的“主板”、“科技创新板”不能写成“主板”、“科技版”。

十、“螺蛳粉”被误认为“螺蛳粉”

2020年,广西柳州的特色小吃蜗牛粉开始流行。很多商家在宣传中误把“螺蛳粉”写成“螺蛳粉”。蜗牛,淡水蜗牛的总称,一般个头小,可食,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螺丝,俗称螺丝钉,通常是金属制成的。它是圆柱形或圆锥形零件,杆上有螺纹,用于连接和固定。螺蛳粉以蜗牛为主要成分,与螺丝钉无关。

延伸阅读抗疫、民法典等入选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作为年度“中文盘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研究中心于2020年12月11日发布了“2020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新冠肺炎肺炎、抗疫、复工、民法典、网络课堂、双循环、人类健康与健康共同体、抗美援朝70周年、六稳六保、嫦娥五号。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凝聚着时代的缩影;流行语是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勾勒出人们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还传达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2020年对于新冠肺炎肺炎在全世界的传播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国际社会将携手抗击这一流行病,建设一个人类健康的社区。我国开展了疫情防控运动,教育部发布了“停教停学”的通知,网络课堂一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六保六保”惠民措施陆续出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构建了以“双循环”为基础的发展新格局,经济社会基本步入正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审议通过,意味着公民权利的保护迎来了一个新时代。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将创造中国航天史上的五项“第一”。202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中国各地开展吊唁活动,向抗美援朝老战士致敬,向老战士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祝愿。2020年的中国媒体流行语记录了这一切。

《2020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为基础,运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结合人工后处理提取筛选。语料库来源于2020年1月1日至11月底全国15家报纸、12家电视台、7家电台、2家门户网站的节目,数据规模超过10亿字,代表了中国主流媒体的关注焦点。

(原标题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新冠”的“冠”你读对了吗?)

1.《螺蛳粉读音 新“冠”怎么读?杏林还是杏坛?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螺蛳粉读音 新“冠”怎么读?杏林还是杏坛?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83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