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坤

  2019年10月10日下午,由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办事处组织策划的“奥运零距离”大讲堂系列活动第十七期在北下关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评剧团站举行。本次走进社区的嘉宾是残奥会冠军--刘玉坤。

  生命的存在是顽强的,生活中有许多残疾人,他们用自己残疾的身躯,把他们的生命怒放。本次奥运零距离给大家分享奥运经历是一名残疾运动员。刘玉坤,1958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从小热爱体育运动,由于家境殷实,刘玉坤小时候学习了篮球、滑冰、冰球等多项体育运动。1976年刘玉坤参加工作,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年仅18岁的刘玉坤在一次工作事故中失去了双小腿,这次事故给刘玉坤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打击,从一个健康人突然变成了残疾人,刘玉坤根本无法接受,曾经4次割腕自杀,最后在母亲的苦苦哀求下,决定振作起来。从那以后,安上假肢的刘玉坤开始重新学习走路、骑车等各项生活必须活动,每次练习过后,腿上都会磨出血泡,甚至流血,但是,倔强的她确实始终拒绝使用任何拐杖类工具。在身体恢复之后,刘玉坤重新回到工作单位,选择继续工作,之后刘玉坤成为我国首批“自强模范”。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玉坤开始接触残疾人体育运动,当时,我国残疾人运动员还不足20人。教练看到刘玉坤后,非常激动,因为刘玉坤虽然是一名残疾人,但是行动方面却非常流利,再加上小时候练习体育运动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非常适合做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就这样,刘玉坤开始了残疾人运动员生涯。

  虽然有小时候的运动基础,对于铅球、铁饼,刘玉坤却是零基础,于是,一系列艰苦的训练开始了,铅球铁饼的训练既枯燥又艰苦,全靠运动员自己自觉。正常运动员在训练中会经常受伤,残疾人运动员更不例外,在32年运动员生涯中,刘玉坤共获得了22枚金牌,打破六项世界记录,在这22枚金牌的背后是汗水、泪水和血水换来的,刘玉坤曾经手指骨折,胳膊骨折,颈椎损伤,腰间盘更是做了十次手术。退役后的刘玉坤,从2008年开始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用自己的服务来回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不断奉献着自己。

  刘玉坤用动情的演绎,告诉大家坚持的力量。在没有光的时候,也要坚定地走下去。

  记者从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公共事业管理科侯京玲科长处获悉,该系列活动是为配合党中央、国务院、北京市政府关于大力支持和促进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备和建设的号召,同时利用北下关街道辖区内拥有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场馆、训练基地和奥运冠军俱乐部等优势,着力打造海淀区、北京市最具亮点的“奥林匹克文化街道”。今年的“奥运零距离”大讲堂活动将分十二期邀请奥运冠军、知名运动员、奥运专家走进社区、学校、企业,为大众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同时也会与社区居民进行互动,切实执行国家关于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推广全民健身的要求。

1.《刘玉坤 没有光的时候也要走下去 残奥会冠军刘玉坤进社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刘玉坤 没有光的时候也要走下去 残奥会冠军刘玉坤进社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85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