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飘香岁月》
说起化妆品,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大批年轻女孩,上海人老一辈人对化妆品的美好回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这些广告月卡由著名的月卡如关慧农、杭志颖、郑为“双妹”绘制,记录了当时上海女性使用的化妆品。月卡里的两个女孩举止端庄,所有的打扮都传达了那个时代关于美丽的所有细节——烫发、旗袍、她们用的“双妹”化妆品。
▲“双美”化妆品广告月卡
1903年,广东人冯福田在香港创立广胜兴,开始生产“双美”化妆品,从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化妆品公司。1910年,他在上海家化的前身上海设立了经销办事处,开始经销“双美”化妆品。“双妹”是创始人冯福田在梦中的灵感,来源于用上海语描述上海女性细腻柔美的“DIA”和果断干练的“JIA”。这两种气质重叠融合,就像一对孪生花,从而简洁生动地概括了上海女性的独特魅力和上海风格。
▲上海家化的前身——广胜兴店
1915年,“双美”生产的粉霜一举夺得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金奖,成为上海女士们、先生们的最爱。这种粉色的面霜其实是面霜的一种,但我们上海人给它起了一个更生动更文艺的名字——雪花膏——看起来像雪一样白;脸上冰冷的感觉就像是飘落的雪花;涂抹后,白色糊状物迅速消失,就像雪花融化一样。
上海开埠后,西风东渐,西方生活方式影响上海,女性开始步入社会。因此,对gfd给予了特别关注。雪花膏不仅使皮肤白嫩,还散发出阵阵香味,非常受欢迎。雪花膏作为一种进口产品,由于价格昂贵,很少被普通人使用。而国内“双妹”的出现,让工厂女工,家庭主妇,甚至女学生都可以拥有,备受追捧。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霜品牌越来越多。当时,除了“孪生姐妹”,雅霜和白雀羚也很有名。雅霜的包装模仿美国著名品牌庞氏骗局,绿盖白瓷瓶,并邀请当红明星白杨做广告。广告上说是“最美的梳妆台伴侣”。现在这样,明星效应让当时的女性难以抗拒。
▲雅霜广告
雅霜的包装成本注定了它的价格不会便宜,所以有一种便宜得多的白雀羚羊受到女工们的广泛赞赏。扁平的深蓝色圆形锡盒上画着四只不同形状的鸟。当盖子打开时,上面覆盖着一层银白色的铝箔。当盖子打开时,它是乳白色的。在人们靠近之前,一股强烈的甜味会直接扑鼻而来。
▲百雀灵霜
铁盒分为大盒和小盒。迷你盒子最受欢迎,因为它们便宜且易于携带。上海女人把它们放在包里随身携带,必要时随时拿出来穿上。那时候,如果女人连一盒百雀羚都没有,身边的人不会说你没钱,反而会觉得你一点都不像上海女人。
其实上海没有美,只是上海女人对美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上海女人走出家门,都会习惯性地照照镜子,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精致的女人。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时候,他们依然会打扮得漂漂亮亮,穿着得体,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优雅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摩登家庭》杂志主编马尚龙记得小时候家里请亲戚朋友来家里吃饭。晚饭后,他妈妈会拿出一条新毛巾,让客人擦擦热脸。水里也会有几滴花露水,热气里会有阵阵清香。擦脸后,他还会拿出一罐友谊霜,让客人涂在脸上和手上。
▲友谊霜
五六十年代有很多反映女性劳模和先进制作人的新闻片,抹杀了女性性别之美。但是,当年上海的女人下班后都会精心打扮自己,换上工作服,穿上自己的衣服,重新整理头发,洗脸抹上一层雪花膏,然后回家。即使回到家也是直接进厨房陪油烟,至少走在路上的时候要干净漂亮。
当时不仅百货公司卖整瓶整箱雪花膏,上海各地很多小杂货店也有散装雪花膏的“零份”,就像去酱油店打酱油一样。柜台上的大塑料罐里装着白色和粉色的雪花膏。店员用扁木棍舀了一大勺放入顾客带来的瓶子里,按量出售。能当人家的上海女人,总是先在百货公司买一罐雪花膏,用完后再拿着罐去“零份”。他们回来的时候还是把它放在五斗橱上显眼的位置,花少量的钱就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零份”散装雪花膏
改革开放后,材料变得丰富,各种品牌如美加净、露美等相继出现。庞氏、妮维雅、夏诗莲等老洋货也慢慢进入上海,珍珠霜、银耳霜、这种霜、那种霜的“花头”越来越多。我记得有一种雅芳美白霜,涂在我的脸上,它立刻变白了,这赢得了边肖母亲的青睐。但是,这个面霜有个问题。奶油很稠。如果不均匀涂抹,脸会又白又白,出门还会闹笑话。
▲旧化妆品生产线
雪花膏陪伴滋润了上海女性的生活。雪花膏散发出的幽香已经深深的留在他们的记忆里,上海这座城市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这周的故事结束后下次见-
点击“阅读原文”,
1.《双妹 上海记忆│雪花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双妹 上海记忆│雪花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884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