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作品:明代辽东马市场景
如何选到一款好车,想必是困扰多数潜在车主的一个头疼问题。很多人为此查资料、泡论坛以及各种口碑打探,有些没个半年一年的都不敢下单。然而相比信息爆炸的当下,古人是如何挑选自己座驾的?
这在古时,要选到一批好马, 也绝对是一门技术活儿。
在马市上转一圈就能从大量长腿长耳朵长尾巴,且毛色各异的马匹中找到最好的那一匹,这绝不是一件易事,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做到。
由于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催生了一门学问——相马。
大家能想到的相马专家一定跟我想的一样,就是“伯乐”。中学课本上就有唐代韩愈著的《马说》记载: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绘画作品:伯乐相马图
弼马温——马儿健康的守护神
其实我们常常忽略了,还有一位大家相熟的神仙也在天上管理马匹。就是孙悟空,他曾在天庭公司御马监部门获得一个“弼马温”的职位,具体工作是在大罗天御马监养马,《西游记》记载他掌管了“天马千匹”。
玉帝宣文选武选仙卿,看那处少甚官职,着孙悟空去除授。旁边转过武曲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众臣叫谢恩,他也只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又差木德星官送他去御马监到任。
当时猴王欢欢喜喜,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事毕,木德回宫。他在监里,会聚了监丞、监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员人等,查明本监事务,止有天马千匹。
……这猴王查看了文簿,点明了马数。本监中典簿管征备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马匹、扎草、饮水、煮料;监丞、监副辅佐催办;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都养得肉肥膘满。
电视剧《西游记》中塑造的“弼马温”形象
猴子可以御马这个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讲过:
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
意思是在马厩里要养母猴子,当母猴的月经血滴在草料上,让马吃进肚里,可以避免瘟疫。是否这个法子有效,不得而知。不过从这个典故我们可以得知。官职“弼马温”其实是“辟马瘟”的谐音,想来有类似吉祥物的意味,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难怪后来孙悟空撂挑子不干,私自离岗回花果山当齐天大圣,为后来的大闹天宫做好准备。
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尫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伯乐见骥伏盐车
继续说回我们熟悉的那位马神“伯乐”。如果要追溯其人,伯乐的真名叫做孙阳,春秋时期郜国人,大概在今天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郜国国小,孙阳的一身本领无从施展,遂辗转各地,最终来到秦国。
当时的秦国地处西部,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还要对抗西部的戎狄,对马匹要求很高。国君秦穆公重用孙阳,封他为“伯乐将军”,让他为国家养育、甄选良马。孙阳后来不仅帮助秦国获得了经济效益,还组建起一支骑兵,他作为监军少宰随军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也是从这时起,伯乐与马的故事常载于史册,伯乐与他的相马绝技一直流传至今。
《战国策·楚策四》记载了伯乐在太行山上遇到一匹千里马的故事:
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辕而哭之,解衣以幂之。骥于是旁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金石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故事说伯乐在太行山上看见一匹千里马驾着装盐的车。它已经年纪很大了,马蹄僵直,膝盖折断,尾巴被浸湿,皮肤溃烂,口水滴到地上,汗水满身流淌。被鞭打着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伯乐看见它时,马上从自己的车上跳下来,抱住它痛哭,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它披上。千里马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又昂起头高声嘶叫,声音直上云天,响亮得好像金石之声。以此感怀伯乐的知遇之恩。
这个典故也是成语“骥伏盐车”的来历。原意是指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本领却无人得知。但也告诉我们:马儿需要精准定位,拉车的马不一定跑得快,跑得快的不一定能拉车。如果非要把跑得快的马拿去拉车,或是把拉车的马拿去赛跑,那就是暴殄天物。另一方面也说明,不能只让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只有把马儿爱护好了,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实力。
按图索骥与《伯乐相马经》
此外,伯乐与儿子也有关于相马的故事。
明朝杨慎所著《艺林伐山》书中记载: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蚨日,蹄如累麴”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日: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日:‘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意思是,伯乐的《相马经》中,描写好马“额角高隆丰满,眼睛如铜钱一般圆而有神,四个蹄子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一样又大又端正”。伯乐的儿子就按照这个标准去找良马,途中遇上大蟾蜍,回家告诉伯乐说,在外面见到一匹好马,符合这个标准中的大部分,但是蹄子没这么大。伯乐对自己的傻儿子又气又乐,告诉他,你找的这马,太爱跳,不好骑。这也是成语“按图索骥”的典故。
成语里的图,不是一幅图画,而是指《伯乐相马经》。这是孙阳晚年通过收集资料,总结经验,编著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是古代相马的经典工具书。
这本神奇的《伯乐相马经》失传多年,但在现代考古发现中又找到其踪迹。
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批帛书。这批帛书放在汉墓的涂漆木匣中,字体有篆书和隶书之分。据研究,篆书帛书抄写约在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隶书帛书约抄写于汉文帝初年,约公元前180年。帛书共有28种,如《周易》、《老子》甲本、《老子》乙本、《彗星图》以及《相马经》等。
《伯乐相马经》帛书
《伯乐相马经》帛书高48厘米,全文77行,约5200字,因为埋藏多年,至今已残破不堪,但隶书字体抄写非常工整,学者根据文中描述的地名、河流名称推测是战国时代楚国的版本。但纵观全文,主要描述了马的目睫眉骨等局部,因此很有可能这批帛书只是《相马经》的一部分。
我们贴出一段原文请大家赏读:
伯乐所相,君子之马:阴阳受绳,曲直中矩。长短颊,乃中参伍。削阴刻阳,纠角有两。起阳没阴,三骨相辅。方眼深视,五色清明,其状类怒。前有卢首,后有从轨,中有藏宝。得薄薄与转,马乃少患。信能知一,百节尽关。知一之解,虽多不烦。尺也成,利乃生,气乃并。如月,七日在天。前为出,后为入,开阖尽利,且安卒。 也,三材作也。前有二微,后有三齐。一寸逮鹿,二寸逮糜。三寸可以袭乌,四寸可以理天下。得兔与狐,鸟与鱼。得此四物,毋相其余。……
“伯乐”的继承者们
除了著名的“伯乐”孙阳,历史上还有两位名人能识马。一位是孙阳的继任者——九方皋。
《列子·说符》中记载: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大意是指秦穆公问孙阳:“你年纪大了,有没有后人可以继承你相马的绝技?”孙阳说:“我的子孙们都不行,但我有个老同事叫九方皋,他的相马才能不在我之下。”后来九方皋果真为秦穆公寻来千里马。
很多年后,一位皇帝也成为相马高手,他就是南朝梁国的元帝萧绎。萧绎虽然昏庸,但艺术修养非常高,文章、书法、绘画都卓有建树。他曾撰写了一部研究马的专著《相马经》,据说研究成果超出了孙阳所著《伯乐相马经》的水准,不过此书也失传。
还而视之,去而顾之……马价十倍
伯乐这样一位具有专业素养、著书立说,又爱护动物的名人,有没有忽悠人的时候呢?
当然有!
《战国策·燕策》中记载: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意思是有个人卖骏马,一连在市场上站了三天,始终没有人对他和他的马看一眼。他便去拜见伯乐,请伯乐来市场,也不用干别的,就绕着他的马转一转、看一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就给伯乐一天卖马的钱。伯乐还真的按照他的要求,来到市场绕马一圈,看了看,走的时候又回头看了看。这天,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也许对于专家来说,没有开口品评马儿的好坏,并不算是“忽悠”。但是对于大众来说,专家的出现就代表了权威认证。因此专家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后,马价十倍。显然作秀炒作大获成功。
1.《马价十倍 如何选到一匹好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马价十倍 如何选到一匹好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9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