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的化学物质的名称看起来是无穷无尽的(实际上看起来也是无穷无尽的),但应该有规律地遵循。(大卫亚设)。
本期我给大家说说元素周期表。最初并没有元素周期表这个事物,人们对元素的认识也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随着人们对各种元素属性的了解,渐渐发现了其中蕴含的规律,即元素的各种物理化学属性是随着序数增加而呈现出周期变化的规律。依据上述规律,最早的元素周期表于1869年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创造,后来经过多次修订,逐渐形成我们现在所常见的元素周期表。
中学化学教科书上的元素周期表,图片来自网络
由上图可以看到,每一横行元素所拥有的电子层数是一样多的。现在一共有7个横行,其中第一周期只有氢氦两种元素,第二、第三周期则分别有8种元素,这三个周期称为短周期;从第四周期开始称为长周期,其中第四五六周期均已排满。值得注意的是第六周期和第七周期的第三格分别对应15种元素,称作镧系和锕系。从84号以后的元素均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会有衰变过程,故无法稳定存在,因而不在我们考虑范围)
我们再来看竖列,左侧两列分别记作IA和IIA,右侧六列分别记作IIIA~VIIA和0,中间十列分别记作IIIB~VIIB、VIII、IB、IIB。这里的A表示主族元素,B表示副族元素。(对于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的区别主要取决于核外电子排布时,最后一个电子排布的轨道。这个以后单独讲,中学阶段只需要记住主族元素有哪些即可。)
由上图还可以看到,浅绿区域的元素为金属元素,深绿区域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所有的元素就分成这两大类。位于中间十列的元素也叫过渡元素。
下面着重讲一下主族元素所在的7个竖列,这些元素也是整个高中阶段需要重点学习的:
七个主族序数对应最外层核外电子的数目,比如Na核外电子排布为281结构,最外层有一个电子,那么它就属于第一主族(IA);Cl核外电子排布为287结构,最外层有7个电子,那么它就属于第七主族(VIIA)。
之前讲过原子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由于原子核体积极小,原子的体积主要看核外电子运动区域的大小。而这个区域一来受电子数目的影响,二来也要看原子核内带正电的质子对核外电子吸引能力的大小。
同一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周期变大,则核外电子层数增加,因而原子体积按照元素周期表由上到下逐渐增加;同一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原子核的质子数依次增加,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也增加,因而原子体积按照元素周期表由左到右逐渐减小。
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同最外层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有关。
同一周期元素的最外层核外电子数由左到右依次由1到7,从易失去电子过渡到易得到电子,这个过程也叫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
对于IA族,由上到下,随着周期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弱,所以更容易失去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称作金属性增强。
对于VIIA族,由下到上(注意和上段相比是反过来的),随着周期越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强,所以更容易得到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称作非金属性增强。
上述比较绕嘴,简单说来就是左下角元素金属性更强,右上角元素非金属性更强。
1.《0~10英语怎么读看这里!化学通俗说(7)(中学化学启蒙-元素周期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0~10英语怎么读看这里!化学通俗说(7)(中学化学启蒙-元素周期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1956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