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看到了一篇文章:信息中间件是大数据时代的明星。

大数据的价值越来越多地被挖掘出来,消息中间件是专门的数据可靠性通信产品,旨在解决多个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互操作性、信息孤岛、应用程序数据丢失、网络环境差异造成的数据传输不稳定性、应用程序资源隔离、应用程序系统可扩展性等多种问题。

可以说,系统之间、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需要企业级可靠传输,与消息中间件的支持分不开。在大数据时代,对可靠数据传输的需求扩大,市长/市场竞争也很激烈。国际主流消息中间件产品IBM WebSphere MQ与刚刚获得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金奖的国产消息中间件东方通Tonglink/Q一起,无法避免龙斗。

下面对消息中间件的几个关键点进行了比较。

文件传输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这样说。

EbSphere MQ是基于消息通信的中间件产品。一般来说,我们使用MQ进行消息传递和转换。事实上,MQ也可以用来传输文件。使用MQ传输文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文件分成一条消息消息发送给对方,另一方将该消息合并到文件中。另一种方法是使用MQ的参考消息头机制传输文件。

这种方式有点生疏,大大增加了应用程序逻辑的复杂性。

TongLINK/Q说:

提供原生态文件信息传输接口。用户不需要额外的购买和安装插件,无需二次开发即可直接调用接口传输文件。

【评论】这种方式更接近用户的要求,简单到让用户忘记发送的是文件信息。

可靠性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这样说。

Websphere MQ是一种消息中间件,通过在Websphere MQ服务器和Websphere MQ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来实现断点更新功能,从而确保传输的可靠性。但是,WebSphere MQ客户端应用程序和Websphere MQ服务器之间不提供断点更新功能。

[评论]客户端应用程序需要用户直接实施断点更新机制,以确保可靠的传输,提高传输效率。

TongLINK/Q说:

TongLINK/Q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可靠传输。完全可靠,包括节点之间、客户端-服务器数据传输,支持断点续传。

实践真知是市场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TongLINK/Q这样做是从用户的角度锻炼自己的产品。

高可用性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这样说。

Websphere MQ的默认负载分配方法是平均循环调度法。群集平等地对待所有队列副本。为了实现更灵活的分配战略,开发人员必须自定义用户出口程序。

[评论] IBM MQ不提供软备份。在需要在消息中间件上部署双机备份的业务场景中,用户需要购买额外的专业设备。

TongLINK/Q说:

TongLINK/Q提供服务器端队列群集机制和国家专利客户端连接池群集机制,确保系统的线路备份和负载平衡功能,解决高可用性和单点故障问题。用户可以直接使用,无需自定义开发。此外,只有通过简单的群集配置和部署,才能在消息发送过程中指定流向。

[评论]这种线路备份和基于内容的路由节省了专用双机备份设备的购买成本,简化了应用程序的逻辑复杂性,这两个功能的实现得到了许多用户的肯定和喜爱。(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

应用智能调度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这样说。

他们什么也没说。

[评论]因为他们没有做。

TongLINK/Q说:

TongLINK/Q提供了国家专利级别的应用程序触发管理机制,根据队列消息积压自动动态地调度消息处理应用程序,完全符合系统资源的整体特性。

【评论】事实上,这个功能是东方通结合了其他交易中间件产品的业务应用程序调度机制,对东方通来说很简单,但对用户来说非常有意义。(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工作》前情提要)。

网络流量限制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这样说。

他们什么也没说。

[评论]因为他们又没有。

TongLINK/Q说:

TongLINK/Q通过简单的传输参数配置实现网络拥塞控制。它还在应用层提供节点和业务级别的传输流量保护,以确保业务系统之间的协调并行处理。

【点评】多业务系统并行的应用场景中,由于多个业务系统共享带宽,对每个业务系统进行传输流量限制和保护,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传输通道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是这样说的:

在WebSphere MQ的系统配置和维护中,通道 ( Channel ) 的配置和维护是较复杂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当然,也是最难维护和最易出错的部分。

【点评】蓝色巨人总是希望领导一个产业,而实际上他们也确实有这样的野心和实力。因此在产品设计之初,往往会事先提出一系列的概念、在自己的产品中使用这些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绑定销售给用户。用户在使用IBM的产品时,首先要学习和接受这些概念,否则就无法正确使用产品。在信息化建设初期,这样的过度设计显得非常高大上,而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用户不再迷信权威,而是希望更多的通过自己智慧来主导自己的业务系统,轻开发、重运维,一款概念过多的产品,显然已经让人觉得头疼无比,用户已经在期待能有更好应用体验。通过使用消息中间件,便捷的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传输通道,这是核心需求,而不再希望首先去理解其中的通道概念。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TongLINK/Q提供节点间数据传输通道的自动维护功能,应用层不需要维护传输通道。用户完全不用关心这些细节,直接使用即可,使得上层应用的注意力和成本可以更加专注在业务领域。

【点评】TongLINK/Q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忘初心,将连接、通道、网络等等这些本不需要应用层关心的内容,全部予以屏蔽,力求为上层应用提供最为安全而且便捷的数据传输应用体验。

监控管理

IBM MQ的使用者在网上是这样说的:

监控IBM WebSphere MQ是一个长久以来的热门话题。老式的telnet加runmqsc的方法以及资源管理器的方法对客户机都有过多的要求,并且步骤繁琐,资源消耗大。商品级的监控系统(比如ITCAM)配置复杂功能强大,但是有些客户可能不愿意支付相关费用。

【点评】IBM WebSphere MQ自带的远程监控管理界面必须通过Eclipse启动,而且其中的概念繁多,术语晦涩难懂,用户体验非常差。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TongLINK/Q产品采用简洁、直观的B/S模式集中监控中心,对分布在网内的众多节点进行集中监控管理,提供拓扑关系图,可通过中心远程启停各个节点,并对系统异常提供自动告警机制,极大降低运维成本。其界面风格力求简洁明快,概念清晰简单。

同时,TongLINK/Q产品还提供了完善的远程监控管理接口,可以使得自身节点的监控管理工作被集成在用户自己的监控平台或工具中。

【点评】TongLINK/Q产品从一开始就放弃了高大上的方法论,而是脚踏实地,充分接受用户的要求。显然,这样做的结果是TongLINK/Q产品的监控管理体系更能适应中国国内用户的需求和操作习惯。

安全性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是这样说的:

在WebSphere MQ中,主要分为基于连接的认证和基于消息的认证。基于连接的认证,是通过 MQ 通道实现的;基于消息的认证,则是通过 MQ 高级消息安全(MQ AMS)实现的。

MQ 主要支持三种不同的认证方式:断言认证,起源认证和证书认证。在 MQ 7.0 及以前的版本中,这些认证方式主要是依靠用户编写代码,即安全出口来实现。MQ 7.1 和 MQ 7.5 集成了这三种常用的认证功能。在 MQ 7.1 中,用户可以通过定义通道认证规则来过滤连接请求。

【点评】在WebSphere MQ的系统配置和维护中,通道 ( Channel ) 的配置和维护是较复杂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当然,也是最难维护和最易出错的部分。在此之上,叠加了一整套的安全认证机制,使得WebSphere MQ通道的配置和维护复杂,更加容易出错。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TongLINK/Q支持远程应用非法接入控制、应用层数据加密、节点间传输流量控制、消息跟踪日志、集中的传输监控、配置加密、业务授权、安全出口(支持第三方加密算法)、管理中心权限控制、用户审计等安全保障机制。

由于TongLINK/Q提供节点间数据传输通道的自动维护功能,并提供传输层SSL(含国密算法)、以及提供了基于连接通道级别的流量保护措施,这个整体的传输体系为用户呈现了一个安全、可靠、透明的传输通道,用户完全不用关心这些细节,直接使用即可。

【点评】

1,要实现跨单位、跨部门、跨层级机构的数据传输,除了要解决复杂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基本的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之外,还要兼顾解决资源隔离、横向扩展、信息安全、传输效率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专注于上层业务系统的开发者而言,过度关注连接、通道、网络等等这些本不需要应用层关心的内容,这部分工作显然极大分散了他们的精力。使用消息中间件,显然就是为了屏蔽这些问题。

2,关于配置加密:IBM拥有自己的主机硬件系统,认为自己的主机系统是安全的,因此类似配置加密的这些有价值的需求被他们挡之门外。在中国市场上,IBM曾经将一系列中国本土软硬件厂商欺凌碾压;而当前自主可控政策驱动下,曾经被IBM垄断的中国国内中间件市场,出现了一点一点被本土软件公司蚕食的趋势。傲慢,使得蓝色巨人再失一城。

3,关于国密算法:其实IBM也想做这些去适应中国市场,但是放不下身段啊!于是IBM把自己的产品全盘授权给了中国公司(华胜天成),然后华胜天成从东方通高价挖走了几个人,将国密算法加入了变种之后的IBM MQ产品之上。

防病毒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是这样说的:

他们啥也没说,因为,他们没有。

【点评】IBM WebSphere MQ并不关注并不关注中间层以外的任何事情,他们认为防病毒是用户的工作,即便是自己被病毒感染了。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TongLINK/Q提供了独有的主机侧主动防御技术。采用OS内核级技术预防病毒篡改,并提供了集中式病毒防控预警机制。使得在感染了电脑病毒环境下保证自身健康,确保了数据安全性。

【点评】打铁还须自身硬,通道自身健康,才可以保证数据健康。

竞品并存互通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是这样说的:

他们啥也没说。

【点评】因为他们认为不需要。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在国产化推进过程中,TongLINK/Q提供互通网关和接口适配,可以透明实现与IBM MQ产品的并存和互通。

【点评】查看东方通发展历程,TongLINK/Q产品经过了22年的持续发展和不断优化完善,当前,该产品已经实现了大量的替代IBM MQ的案例。而在替代过程中,与竞品并存互通的机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全世界各种开源和商用消息中间件中,该机制是绝无仅有的。

国产化适配

在IBM developerWorks网站上是这样说的:

他们啥也没说。

【点评】因为他们认为不需要。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TongLINK/Q产品支持国产芯片(龙芯、飞腾),国产操作系统(中标麒麟)和国产服务器(曙光、浪潮、华为)。

【点评】看得出,TongLINK/Q产品不断在前进,而且一路同行了自己的兄弟。

服务

IBM MQ的使用者是这样说的:

IBM的售后服务昂贵、效率低、不接受任何定制和修改,无视用户所提的任何需求,逼着用户适应自己。

【点评】没话说,蓝色巨人就是这么任性。

而TongLINK/Q是这样说的:

TongLINK/Q提供本地源码级服务,各类需求响应迅速,充分尊重用户,始终抱着为用户服务的心态,愿意与用户密切合作、与用户一起成长,市场反应速度快。

【点评】同样看得出,TongLINK/Q产品不断在前进,而且一路同行了自己的上帝。

1.《【ibm售后怎么样】数据传输王之争,消息中间件的终极对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ibm售后怎么样】数据传输王之争,消息中间件的终极对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2975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