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
709-785
颜真卿的《祭侄稿》被认为是继王羲之《兰亭序》之后的世界第二行书。
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颜真卿”专题展览:《超越王羲之名笔》。在此之前,陈振濂先生曾论及颜真卿及其书法,见解独到而精彩。所以,转载一下,再和你一起奖励。
无尽的颜真卿
文本/陈振濂
————
三个多月后,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东京国立博物馆将举办“颜真卿:超越王羲之名笔”专题展览。预告出来的时候,业界一片兴奋,书法圈和收藏鉴定圈的人争相告诉对方,这一定是近年来水平极高的“最佳”展览。特别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会同时向日本借市政厅之宝。颜真卿的《孝祭稿》在日本首次亮相,让大家欢呼雀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唐嫣真卿赠侄手稿
颜真卿是匡朝少有的与王羲之并驾齐驱的大师。他的历史功绩,比如说巍峨的大山,可能是对别人的客套话,但却是一句不够到位的庸评——“巍峨的大山”其实是一句庸评,让很多书法家实在想不通。
王羲之的贡献是在秦汉转章草的“古体”书法之下,用两周时间走向魏晋的“曹”和“开解”,草书飘逸洒脱,即在史书中建议其父“豪放洒脱”的独特新书体。
草书有后汉的张志,楷书有三国的钟繇,都是王羲之的前辈。而王羲之却是唯一一个史无前例地将古法之草与新体之典范结合起来,形成魏晋书风,统治书法史三千年的人。如此辉煌的成就,当然是对古代璀璨黄金的震撼。
43岁著《郭墓志铭》(751)
有44年历史的《多塔碑》(752)进入了严体的成熟期
45岁的书《东方朔绘画赞》(753)
有50年历史的《晋王庙碑文》(758)
54岁的书《贤宇的离开堆》(762)
有56年历史的《国家寺碑》(764)
62岁的书《大人物麻姑仙谭》和《臧怀克碑》(771)
已有63年历史的《大唐中兴歌》、《元稹山碑》、《包惠基德八观亭》、《宋广平碑》(772)
64岁的重本和三本《世界活池纪念碑》(773)
65岁的书《甘露子书》(774)
68岁的李书碑(777)
70年古书颜碑(779)
72岁的书《颜佳神庙纪念碑》(780)
……
34岁书王林墓志铭(741)
43岁著《郭墓志铭》(751)
有44年历史的书《多座宝塔纪念碑》(752)
45岁的书《东方朔绘画赞》(753)
54岁的书《贤宇的离开堆》(762)
62岁的书《大人物麻姑仙谭》(771)
有62年历史的书《赞瓦艾克纪念碑》(771)
63岁的书《大唐中兴颂》(772)
63岁的书《元祠山碑》(772)
63岁的书《包惠基德八观亭》(772)
63岁的书宋广平纪念碑(772)
65岁的书《甘露子书》(774)
68岁的李书碑(777)
70年古书颜碑(779)
72岁的书《颜佳神庙纪念碑》(780)
颜真卿的《大唐颂》(左上)、元稹山碑(右上)、八官亭包惠基德(左下)、宋广平碑(右下)、字体分析(都是772年写的)
也就是说,颜真卿在看他的“颜体”楷书时,不仅着眼于“体”,还犯了八股之弊;相反,它将独特的独创性和正式的语言应用到每一部作品中。这种创作意识在唐代是独一无二的。千百年后的今天,极其狭隘顽固的书法观念,比起那些在全世界谈论千人之风的人,也是独一无二的!
颜真卿《朱山堂楷书居廉》
如果只看到“身体”,那是一种非常不专业的态度。对比20多部名著,我才知道,颜真卿几千年前就有先知先觉,经过几千年的成功实践,他苦心倡导,遇到了不少不被误解的“一作一面”风格的艺术创作要求;这种几千年的推进,任何一个连组长地位都有的名人都能做到?
这只是颜真卿的“颜楷”铭文理论。如果把传世的墨书也综合起来,比如《告白帖》、《祭祀稿》、《刘忠大使帖》、《竞赛帖》等。,书法世界有多大?以一个人的实力,自古以来除了颜真卿就没有第二个人了。
颜真卿《自述帖》
颜真卿祭甥文稿
颜真卿《刘中邮》
颜真卿《争座》
所以这次东京展览的题目是“超越王羲之”。刚看到的时候还挺尴尬的;学者讲究思维严谨。和颜所处的时代不同,取得的历史成就也不同。谁超越谁不重要;但仔细想想:龚燕楷书“一工一貌”的强烈视觉艺术风格,在王羲之时代的确是前所未有的。“超越”在这样的时刻似乎不是空穴来风。
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
展览海报
颜真卿的楷书是一个独特的流派,他的草书让众神哭泣。当然,祭侄稿是首选。还有祭叔稿和争座稿,统称为“三稿”。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名笔」展览中,是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祭侄」盘子。说明这部大作是他们行动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年轻的时候学的是草书,按照老一辈的规矩,我先学了《祭侄稿》,为了“得到最好的方法”,但是一直找不到感觉,很疑惑。想了想,还是去选秀席吧。然后是《祭叔稿》,轮番尝试,还是跑题了。
颜真卿《祭叔稿》
当我看到颜真卿的一封信,“刘忠大使岗”时,我非常激动。首先想到的是,在我们开始学习的时候,老一辈的书法家告诫我们,颜真卿一定是学习正气的首选。还有一句老话,叫“颜骨”,颜真卿胜在“金”,有弹性;刘公权胜在“骨”,明而切之。和字帖比起来,印象差不多。
刘公权的神策军纪念碑
不过我小的时候伺候沙孟海大师,每个家长都带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来跟沙老商量书法。当时新手流行的只是一水儿的色彩风格。父母孩子走后,沙老对我说:“一个很帅的小姑娘,怎么教她写一张沉甸甸浑浊的脸?”我当时回答:颜顾,她的老师和父母一定是从观众那里听到了这个说法,所以就随波逐流了。但是学习颜体的“肌肉”,因为力量和柔韧性,总是不差的。
没想到沙老很不赞成。说明初学者写赵孟頫也不是不可能;至于筋骨,是有相当基础之后才考虑的事。现在横平竖直是第一重要的。当时,我对自己的粗心感到惊讶。
楷书中的颜进有壮士气质,但也容易浑浊。“叉手不比田舍郎翁的耳朵差!”这是李后主对南唐颜体的批评。米菲甚至说:“颜叔的笔像蒸糕,丑得恶心”;“颜行书是相当可观的,真正的(模型)将会流行”。这些批评,或者说在精神上,和沙老的论点有密切关系?然而,颜的强壮和笨拙是事实,但是他不被喜欢。那么“可观”的阎行书在哪里呢?不就是“刘忠的帖子”吗?
颜真卿《刘中邮》
每天试着读一读,知道这个帖子是一个不“俗”“丑”“恶心”“叉手叉脚田舍郎翁”的绝世妙帖,具有颜进的全部特征。所以我每天都在反复学习,我称自己为精致。时至今日,刘忠发帖的笔法意识和痕迹依然很多。三五行字受益匪浅,或者是得益于沙老当时漫不经心的评论,才意识到大道在哪里。
“颜进”很重要。没有它,就不是颜真卿。比如严书川还有另一部代代相传的《湖州帖》,但由于缺乏弹线和专属的“筋”笔法,并没有受到后来者的追捧;由此,评论界认为湖州驿站是北宋米芾的亲燕,不再是颜晋的原貌。
颜真卿的湖州邮政
从这个《颜进》延伸到现在的《祭侄》,也许是悟性的收获,另一个新的境界是未知的。20多年前,我在中国美术学院读书法专业本科,讨论颜真卿。让学生拿出印刷版的《祭侄》,当时只印了黑白,字帖纸也很差,只能看个大概的图。
但是我指了指字帖中间的几个记号,比如乱涂乱画、打记号、或者用墨点标注错误,说在颜楷20本官方字帖里找“颜进”不是一个技巧,因为它的辨识度很高。但在祭侄稿中每一行每一个字寻找“颜进”,都需要一定的积累。一个短竖,一个缠笔。有“肋骨”就强壮健康,没有“肋骨”就垮了;有“肌肉”,强弩千里射,无则疲弱。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让学生尝试这种乱涂乱画、变点错墨的笔画,看看在没有字面意义的划片过程中是否能感受到一种“筋”的弹性美感。我挑选的页面如下,共七页:
“每一句安慰”前都圈了四个字;
“父亲”下面有密集的涂抹框;
“贼不救”前有一个六字长的线圈;
《牧之风俗是什么》中有三字二字;
“谢尔寿气”下涂改四个字;
“远日”边上有两个或少于两个的字涂改;
“幽宅”后有一个字涂改;
起初,学生们被连正字法都不允许的事实所困扰。老师甚至强迫他们注意模仿和改动。自然,他们都觉得有大错,一脸不屑。他们认为陈先生是在和他们开玩笑。但是,在尝试过隔离体验之后,突然觉得这个练习其实很难。因为这些涂改的笔画和墨点看似不规则,其实都在暗示着大师的笔法动作,没有一个是累软的,而是充满了“力度”和弹性。
模仿不易,反复多次也达不到原帖的质感。当时我就跟学生说“聪明学习”不仅仅是注重写作技巧,更不放过任何理解和培养美感和判断力的机会和可能性。
很多年过去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畏难、鄙夷、困惑的表情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这已经成为我40多年书法教学生涯中一段非常有趣的记录。从颜真卿楷书20多种铭文的年代安排,到回忆沙孟海先生不同意孩子一定要先学颜真卿,再从的《刘忠大使帖》中真正明白了“颜真卿”的用意,再到鉴定界和收藏界,颜真卿(传)《湖州帖》因缺少“金”而受到鉴定家的质疑, 然后在美院的教学中,我以《为侄儿牺牲》为榜样却故意放弃了和学临摹教学,培养书法家的“通感”审美把握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颜真卿正是因为他有如此宏大的体积和种类的传世作品;所以它能让我们受益,创造了一个能让我们自由驰骋的审美世界。
1.《幽宅 颜真卿:千古一人,无有其匹,万世敬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幽宅 颜真卿:千古一人,无有其匹,万世敬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059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