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港督今年74岁。他经常说自己还年轻,年轻的不是外表,而是他不变的忠于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作为一名老基层党员,徐港督从学习、工作到退休,始终坚持一个信念:继承徐都乐精神,建设好家乡事业,弘扬红色文化。
徐都乐是许港督的堂弟,是濉溪县庆阳大队(今象山区曲沟镇许继村)党支部成员、第二生产队队长。他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建台种地,改造盐碱地,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然而,由于长期过度劳累,他于1968年7月去世,享年48岁。
次年,徐都乐的先进事迹引起了时任省委书记的关注。那年冬天,安徽日报记者、新华社记者、濉溪县委通讯组等一批20多人来到庆阳大队,花了半个月时间深入采访了徐都乐的事迹。许港督积极召集村民与记者座谈,经常带领记者深入农民家中,走访许都乐工作过的地方,帮助记者收集大量新鲜素材。
后来《人民日报》和《新安回族报》(现《安徽日报》)分别在头版二和头版报道了徐都乐的先进事迹。这个名字立刻响彻江淮大地,一场向徐都乐学习的群众运动迅速掀起。
许港督还记得过去的分红。有一天,他帮许都乐分了红芋头。村民们拿到红芋头一个个离开后,地窖里只剩下两兄弟。“哥,你看,你的孩子还在上学,该长大了!要不你带两个大红芋回家?”说着,他将许都乐原本分了两个的小红芋顺手换了两个大的。
“你在干什么?整个制作团队都是按同样的重量分的,怎么自己养?我不拿,你也不许拿!”看到许都乐生气了,许港督只好又把红芋放了回去。“虽然现在看来,一颗红芋头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它是一种救命的食物。”
深受徐都乐影响的许港督决心以热情和真诚的学习把家乡建设好,完成表弟的未竟事业。他选择在原安徽农业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就读,毕业后回到家乡,先后在刘孜公社农业技术站和刘桥农业技术站工作。在工作中,他辛勤耕耘,沉淀了徐都乐从说教宣传到实践的精神。
徐在担任农业科技站站长期间,带领全站职工深入田间,向群众推广农业新技术,认真担任区政府农业生产工作人员。从1984年到1988年,刘桥10万亩小麦产量以每年15%到20%的速度增长,居全县前三位。
2000年,许退休。退休不褪色,继续发光,积极为许继村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协助村干部做好农业技术宣传工作。同时,他坚持不懈地宣传和弘扬红色文化。
历史不能忘记,革命精神不能忘记。许港督认为,徐都乐“无私奉献人民”的精神不仅可以在徐都乐事迹博物馆中默默保存,而且必须得到宣传、弘扬、坚持和坚持。因此,自徐都乐事迹馆、香山烈士陵园重建后,他就成了一名志愿者讲解员。
近年来,许接待了5万多名游客。在徐都乐事迹馆,我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表哥用的柴米油盐,看着许继村改革变化的画面。他给出的每一个解释都充满了深情和感动,打动了来访者的心。此外,他还被邀请到市公安局、市人民医院、象山区委组织部等单位参加党课,讲述那段历史和不朽的精神。
“虽然我已经74岁了,但只要宣传党的重大政策,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我就会充满激情,充满力量,永远有无穷的精力。我到哪里,就传到哪里。”许港督表示,将守护多年的许都乐精神带到大家的视野,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事迹,感受他的精神,边走边学,边练。他坚信,利用好红色资源,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就能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一个新的起点。(方方)
1.《守卫传承者 岁月流逝 初心不改——记徐度乐精神的守护传承者徐度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守卫传承者 岁月流逝 初心不改——记徐度乐精神的守护传承者徐度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087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