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牛响铃 学术声音丨从情怀走向责任——北京林业大学“乡愁北京”志愿实践团的成长与创新

从理想主义到责任:北京林业大学“怀旧北京”志愿者团队的创新成长

从感情到责任;

北京林业大学“想念北京”

志愿者实践团体的成长与创新

文/李钱刘彭丹丽&;钱云

李、刘进、路/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本科

许/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

钱云/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英国赫里奥特-瓦特大学博士,北京城乡生态环境实验室

本文的研究得到了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经费专项基金(2015ZCQ-YL-02)的资助。※

摘要:城市规划是一个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领域,也是一个急需专业精英与普通大众交流融合平台的领域。北京林业大学“怀旧北京”志愿者实践团队成立于城市发展尤其是旧城保护与更新日益受到公众关注,互联网社交媒体影响力迅速增长的时代。它由大学生组成,他们专注于北京旧城的保护和更新以及创意文化的推广。希望通过志愿实践探索北京旧城的历史脉络,将所学融入社区建设和名城保护领域的实践项目中。同时,他们借助当前的新媒体和其他网络媒体,实现了创造性的互动宣传。三年来,“思乡北京”团队参与并组织调查分析、推广宣传、设计周创意展示等。在时嘉胡同、白塔寺等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过程中,其影响日益显著。本文旨在总结该团队相关工作的历史和成就,总结其发展脉络,探索通过类似的实践创新和公共精神培养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培养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乡愁,社会实践,旧城保护,创新,新媒体

摘要:城市规划是一个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领域,也需要专业精英与公众的交流。北京林业大学“怀旧北京”志愿者团队成立于北京等中国历史名城城市更新日益受到公众关注的时代,新媒体用户蓬勃发展。该团队由对北京旧城保护和更新感兴趣的大学生组成。该团队旨在以自愿的方式探索旧城臭名昭著的历史和文化,并试图发起一系列基于社区的活动来支持旧城保护。同时,团队希望通过新媒体和其他网络媒体实现创意和互动宣传。三年多来,“怀旧北京”团队参与了时嘉胡同、白塔寺等历史街区的再生和保护过程。通过新媒体,这些活动对公众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旨在总结团队工作的过程、成就和发展脉络,探索如何在创新志愿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

关键词:怀旧,志愿实践,旧城保护,创新,新媒体。

一、时代背景下的“思乡北京”实践小组

1.新时代背景下的名城保护与传统文化传承

1)“乡愁”的背景——新旧交融的首都文化名片。

北京是千年古都,中国的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方面,城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需要发扬其精华;另一方面,这座城市是开放和包容的,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人才和前沿思想。可以说,北京是一座新旧交融的城市,向世界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图1)。

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现代化建设,贴近居民生活的旧街道、旧塔楼逐渐消失,引起人们在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对传统材料空保护的重视。除了在“物质”层面保护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维护(图2)。两者都是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密不可分。

1北京奥林匹克中心模型

2北京老城的生活记忆

2)“乡愁”的失落——城市生活日益压抑的记忆

北京“新旧交融”的特点给历史文化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近年来,北京更加重视古街、古建筑等材料的保护空,整体趋势由“大拆大建”向“小规模递进”有机更新模式转变。而北京古街、古建筑等材料空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习俗、传统生活方式等城市生活的“记忆”逐渐丧失(图3、4)。

3杨梅珠街传统手工艺店

4大栅栏街景

十八大以来,“乡愁”成为人们讨论北京旧城保护的流行语。意思是“想家”。“乡愁”是对过去生活经历的一种留恋,尤其是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与个人的幸福体验有关。所以,要想唤醒人们的乡愁,就要对人的“生命”的保存给予足够的重视,它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层含义。

3)“乡愁”的追忆——具有新活力的文化传承之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回忆“乡愁”的交流平台和机会更加多样化、更加开放。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增加了不同人群的交流机会,使人们有更多的渠道了解北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图5)。另一方面,“信息爆炸”带来了人们对信息筛选的个性化,也给传统文化的延续带来了竞争压力。因此,我们需要更年轻、更现代、更鼓舞人心的行动来召唤“乡愁”,通过渗透媒体的方式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传承时代的文化遗产,使北京的“城市名片”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

北京规划展览馆5号展厅

2.信息时代城市规划专业实习的创新

1)名城保护模式的转变

信息时代带来了城市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我们也应该从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理解名城保护规划设计方法的转变。借助城市大数据、动态监测空之间的信息等新技术的支持,专业规划师可以更多地了解历史街区内人们的活动和生活状况,从而使名城的保护更加扎根。

2)大学生“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转变

近年来,大学生参与名城保护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参与的方式也从简单的“学习”发展到了更加实用的“研究”。青年学生正在从高校进入社会,将学习转化为实际行动,即以“务实”的方式积极加入名城保护团队(图6),并将获得的“社会信息”及时反馈给高校,结合实际情况讨论实践结果,即“共享”。

6大栅栏居民访谈

3)社会实践模式的转变

上述“实践”与“共享”的结合,很好地适应了当前数字化背景下信息传播快速化的趋势。通过开辟新的媒体平台,促进多方参与讨论,保护名城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在思考和协调讨论的过程中,多种主体可以相互碰撞,获得更加合理合理的城市问题解决方案。

此外,名城保护的实施过程也从信息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双向传递”,即实践团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获得很多旧城保护的思路,同时可以及时传达团队自己对名城保护的想法(图7、图8)。这些方法的实际效果在我们时嘉胡同、大栅栏、白塔寺的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体现。

7什刹海访谈研究

8什刹海单车调查

3.培养未来规划从业者的公共精神

1)分析社会问题

青年学生作为未来规划的实践者,需要在丰富的实践侦察中发现社会问题,深入挖掘自己的分析能力。在我们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多次实地考察收获颇丰。比如,学生利用假期深入时嘉胡同对老住户进行深度访谈,撰写后续反馈论文,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图9)。

9参观和学习时嘉胡同博物馆

2)培养社会责任感

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青年大学生内心深处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能够在各种社会服务中找到明确的位置,在保护历史城市的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提供有意义的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多重价值。例如,在北京设计周和时嘉胡同的“我们的院子”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加入时嘉胡同风貌保护协会(图10);主持“我眼中的白塔寺”手绘地图活动等等。

10时嘉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成立

3)产生社会影响

由此可见,新时代的大学生不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读书郎”,而是在实践过程中努力体验规划从业者的能量动向,从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群体。大学生善于发现新事物,通过年轻人特有的方式,以新媒体的形式把研究成果传递给大众,通过创新激发催化效应,引起社会群体的共鸣(图11)。

11北京城市规划

二,创新实践方法的探索

1、社会资源的联系

1)社区与居民的联系

在时嘉胡同居委会和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思乡北京”小组成功地得到了居民代表的配合。同时,借助时嘉胡同博物馆作为“活动基地”和“对外窗口”,让更多的居民可以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建设。

2014年9月,“时嘉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正式成立,这是北京第一个由居民自下而上自发成立的胡同保护社会组织。“时嘉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是由辖区内居民、产权单位和单位组成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协会成员包括各医院、辖区单位、产权单位等居民代表。,以及规划师、建筑师和其他专家。“思乡北京”成员作为第一批志愿者正式加入协会,逐步探索如何在社区和居民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系。从《我们的院子》的公众空改造项目出发,《思乡北京》的团队成员以大学生和志愿者的双重身份,尝试收集居民意见(图12)。在多次接触中,居民也开始畅所欲言,建立了信任;团队将整理好的居民意见反馈给设计师和街道社区,形成了“社区-思乡志愿者-居民”的沟通渠道,实践团队也在过程中探索了如何加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对街道社区的信任,希望在外力减弱后,居民和社区能够紧密联系,成为纽带。

12《我们的院子》探讨庭院改造方案

2)社区的联系

从2014年采访艺术家牛鸣响到2015年著名艺术家兰口述人类艺术史(图十三),再到2016年与“地理旅行队”合作,整理赵锡山老师的《古都记忆》画作,成书。与“皇画”和西城区名市委合作策划大栅栏劝导场2017年新年广场展。实践团队接触的对象是从个别艺人逐渐接触到的。在彼此的推动下,从最初的采访“跨界”到策展、文化创作,“思乡北京”团队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社会上众多热爱旧城、支持旧城保护的群体(图14、15)。“思乡北京”团队也是众多团队中的一员,所以可以说,实践团队是在努力加入更大的“家庭”,同时也在跟随“家庭成员”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挑战。实际上,实践团队的整合和接受过程,也是一个认可大学生在这方面努力的过程。

13老艺人兰访谈

14名“思乡北京”团队成员参观时嘉胡同博物馆

志愿者在“古都记忆——赵锡山老人画展”的两个展厅工作

3)多组织组合和跨境整合

与实践团队合作过的组织和团队大致可以分为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建筑设计团队、大学团队、网络平台、社会团体、商业团体等。(图16),基于一系列的项目和创作活动。比如在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业指导下,在庭院设计师的支持下,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实践团队和学生前往庭院收集口述历史。两个月后,在2015年时嘉胡同设计周的北京设计周上,两个大学团队将调查信息和口述历史组织成一张互动的情绪地图,供公众展示。在三个月的合作期间,两个志同道合的团队在理念的碰撞和启发中,在名城保护和社区建设中找到了更多的创意点,这是一个激发和拓展思维的过程。

16 .《思乡北京》团队合作对象图

网络宣传平台也成为线下实践的巨大推动力。微信公众平台、APP、主播电台等宣传媒体和平台是“思乡北京”团队等老城区志愿者组织的信息传递渠道,也是一个新兴的渠道。网络平台之间的转发和交互是活动影响力的重要保证。

2.信息平台建设与传播方式创新

1)从“线下”到“线上”——新媒体的应用

●视觉

仅仅靠口头广播来适应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是不够的。网络新媒体是信息传播和互动的必然选择,思乡微信公众平台应运而生(图17)。基于保护名城、呼唤“乡愁”共鸣的情怀为出发点,乡愁微信首先推广了老城生活的怀旧散文。实践结束后,团队梳理出胡同“人与物”的宣传主线。从胡同史科普、事件宣传到线上线下互动的“胡同寻宝”活动,思乡微信平台已经成为集宣传、互动、交流为一体的多元“智能”平台。

17“山水乡愁实践群”微信官方账号运营模式图

●听觉

在网易云主播电台的帮助下,思乡的北京在《大谈北京》栏目中讲述了北京的历史故事。与文字相比,声音和图片更容易引起公众的注意,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实践团队制作的两部纪录片直接反映了时嘉胡同的面貌,成为时嘉胡同博物馆的宣传片和形象。思乡北京频道在《古城新生主题论坛精彩回顾》系列中上传腾讯视频,成本较高,但其认可度、传播力度和范围比纯文字宣传更高、更广。

2)从“小平台”到“大平台大背景”——形成“老城圈”

地理旅游,古城图吃喝玩乐,西城区名市委,帝都画,在保护古城微信宣传平台的圈子里名声大噪,甚至名声大噪。每次旧城保护活动开始,网络媒体宣传都是前期必经的过程。微信平台的相互转发和宣传,会为此扩大传播范围,受众类型也是多样化和不断变化的,所以参与的对象也在不断丰富,未来事件的主体也会有多元化和跨境联合的趋势。

3.参与和组织文化活动

1)参与“文化启发”活动

2015年北京设计周时嘉胡同设计周,“思乡北京”团队在文化传播和社会启发方面做了尝试。时嘉胡同口述史做成2米多长的手绘风格图,还有一个类似“留言板”的功能区,让观众留下评论和收获。多日积累的信息最终成为展板的另一个展示内容,灵活多变,风格各异。在2016年白塔寺设计周上,“思乡北京”团队制作了12个展板,反映了思乡所研究的社区建设内容,此次展览也获得了业界的好评。

2)组织“社会共享”活动

2016年3月,以西城区名城委员会成立为契机,汇聚社会各界组织,在主办方的策划和“思乡北京”团队的协助下,成功举办了“历史名城与年轻一代:北京旧城保护更新与社区建设民间志愿者群体工作交流论坛”。这次分享会议实际上为许多团体提供了交流经验和寻求共识的机会。2017年4月,在西城区青年工作委员会“四才”惠智计划支持下,“思乡北京”团队在西海西海岸10号院举办了“老城新生——青年力量的发现与创新”主题论坛(图18),邀请活跃在老城区创业的年轻人分享经验。在展会推广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思乡北京”团队也吸收了其他创新团队的创意思维。如何更好的保护北京老城区,有哪些新的方法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虽然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每一个动作和创意都是对旧城保护的突破。让年轻人发现保护老城的机遇和希望,让北京老城焕发新的生命。

18“旧城新生活——青年力量的发现与创新”主题论坛

第三,构建三维实践平台

1、个体激励——大学生身份的改变

1)乡愁团队认同的变化

“怀古北京”小组成立之初,是以观察北京旧城变迁为目的的旧城观察者。从进入北京50多条胡同开始,北京老城区就给想家的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青砖灰瓦,象征着老北京繁华的城市井;天花板鱼缸讲述了今天北京民宅的场景。

最初的理解是感性的。“乡愁北京”团队记录了人们的心声和故事,既唤起了“思考”,也唤起了“悲哀”。通过对北京旧城的初步观察和记录,成员们初步形成了自己对旧城现状和保护前景的看法,并开始尝试通过参与公共活动来开始进一步的研究。2014年,“思乡北京”团队加入“时嘉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成为其志愿者,承担起政府、规划者和居民之间的“桥梁”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思乡北京”团队参与了“时嘉胡同五号院改造方案”等社会公共事件,成员们进一步了解了社会机制的运作形式,从而实现了思乡团队成员身份从参与者到整合者的转变(图19)。与此同时,思乡的团队成员在旧城文化中扮演着“行走的扩音器”的角色,试图运用不同的宣传手段,不断进行团队创新和更新,从新视角、新制作、新媒体方式三个方面传播旧城故事,旨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北京旧城现状(图20)。

19“思乡北京”团队身份转变

20“我眼中的白塔寺”手绘地图活动

2)个人未来社会价值的实现

作为首都高校的一批青年学生,应该充分关注社会问题,积极思考解决策略,不断实践,从实践中吸取教训,适当创新,最终解决或改善问题,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思乡北京”团队所做的社会实践可以帮助个人在未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首先,经过大量的观察和记录,我对北京老城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只有社会实践才能提供这种“出去转转”的机会;其次,参与公共事件进一步丰富了玩家的个人认知,进一步了解了一些社会机构的运作模式,形成了旧城有机更新的立体认知;创新来自团队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激发和丰富了整个过程,凝聚了团队的意志,锻炼了每个成员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社会实践最终强化了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作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师,应该努力做到“多听,多看,多思考”。

具体结果可进一步总结如下:

●考察北京老城区的变化和各种生活方式;

●记录人民的声音和故事,在记录旧事物的同时,不仅引起“思考”,还会引起“悲哀”;

●参与保护过程和公共事件,成为转型过程中居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结合专业优势,在旧城保护过程中融入创意元素;

●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社区服务和社区参与的志愿者;

●实现方法和内容的创新,团队建设的更新,让创新的理念得以延续,实现个人和团队价值。

2.纵向传承——大学实践的组织机制

1)从业人员的组织模式分高-中-低三个层次

“思乡北京”团队成立于2014年。是2012年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发起的,召集了十多名大一大二学生一起策划实践。“怀旧北京”团队经过一年的坚持和努力,取得了突出的实际效果,不仅得到了学校的好评,也得到业界人士的肯定。第二年,乡愁团队实践进一步尝试从感性到理性,从非专业到接近专业的转变。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思乡北京”团队的影响,意识到保护和延续北京老城的重要性。因此,思乡实践的意义值得深化和延续。

每一年,“思乡北京”团队的实践,都离前辈更近了一步。第二年,乡愁把视野从老城区的50多条胡同缩小到时嘉胡同;之后,从“线”到“面”的“思乡北京”团队深入白塔寺地区考察其社区建设模式;2017年暑假,“思乡北京”团队分两队,分别深入长辛店和大栅栏,以实现“城”和“乡”的调查研究。成员对团队感情深厚。自四年前成立以来,乡愁一直通过老成员“带”新成员、世代共享资源的组织延续。

2)经验分享和活力创新

经验分享是思乡在学校社会实践群体中的优势。在这种组织中,大三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适应,更快地融入乡愁活动,获得知识和经验,创造自己的价值。大四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会发现更多新奇的想法,进一步提高实践质量。这也使团队获得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同时新成员的思维还没有固化,这也是对团队进一步创新的帮助。

3.横向延伸——社会合作平台

三年来,“思乡北京”团队逐渐向外拓展,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方法包括与社会志愿组织合作,通过信息平台进行交流,组织公共活动和与市民的线下交流,通过国际设计周和展览论坛与更多的行业内外人士进行交流(图21-23)。

“思乡北京”团队主办的“老城新生”主题论坛21张预宣传海报

22“旧城新生活”主题论坛前期准备

23“旧城新生活”主题论坛现场讨论

1)新技术的尝试

在“互联网加”时代,“怀旧北京”团队的宣传手段逐渐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团队重视微博和公众微信号以及报纸杂志的运营和影响。目前,“怀旧北京”团队已经在《北京规划建设》杂志上发表了《古城印记——时嘉胡同五号院重生》一文,并将成果编辑成书(图24)。至于电子媒体的呈现形式,团队也在不断摸索进步和创新。我们正在尝试将二维图像转化为三维模型,将静态文字和图片转化为动态视频,旨在更生动地传达信息,适应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

24成果成书《白塔寺一带全纪录片》等

2)外向型经营模式的尝试

“思乡北京”团队逐渐尝试接触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进行合作交流,各行各业各有所长,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2015年,“思乡北京”团队参加时嘉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成为其志愿者;2016年,“思乡北京”团队配合“白塔寺再生计划”完成多项任务;2017年,在西城区名城委员会下达的“四才”计划下,“思乡北京”团队主办了“旧城新生活——年轻人力量的发现与创新”主题论坛,联系了多个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交流。

3)新媒体手段的尝试

三年来,“思乡北京”团队两次参加北京设计周,分别是时嘉胡同展区和北京白塔寺展区。在白塔寺展览中,团队以“老北京城市有机更新”为主题展示了研究成果(图25),赢得了业内和业外的认可。

2016年北京设计周白塔寺展区部分展示海报

2017年,“思乡北京”团队受北方规划院邀请参与制作长辛店历史记忆地图网站,收集各类人群的小区记忆,保留长辛店的文脉。这也是对“以更有效的方式传播历史城市保护理念”这一长期目标的进一步尝试(图26)。

26“思乡北京”团队社会合作平台名单

四.总结与思考

三年多过去了,已经覆盖了几十个胡同,十几个历史保护街区。从入城时发现乡愁,到亲身实践参与保护,再到先以创意服务社会,“乡愁北京”团队试图在城市规划学科理论和专业指导的基础上,在社会认知和公众参与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在对名城保护感兴趣的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团队在实践方法和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这样的尝试并不局限于口述历史的收集、庭院风光的记录、社区共建的参与、名城保护论坛的举办、规划和参与设计周、各种新媒体的综合运用。未来,它还将对历史记忆网络平台的创建、互动体验设计宣传、胡同文化创意规划等“跨界”尝试感兴趣。

如果说以前的规划师需要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绘制蓝图,那么作为未来的规划师,我们将从象牙塔出发,把规划落地在社区,与居民建立长期的联系,逐渐把规划的责任感和保护旧城的使命感传递给每一个担心想家的居民。与老人的口头交流和与年轻人的网络交流,传达的不仅仅是物质保护的紧迫性,还有文化延续的必然性,这是规划者在图纸上无法清晰勾勒的北京老城的血脉。

这座历史记忆厚重的城市,需要更多脚踏实地的实践先锋,需要一个更前沿、更活跃的平台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在大数据和新媒体的主流趋势下,更多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潮流的引领者将以他们敏捷的思维和密切的合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开辟新的视角。

1.《牛响铃 学术声音丨从情怀走向责任——北京林业大学“乡愁北京”志愿实践团的成长与创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牛响铃 学术声音丨从情怀走向责任——北京林业大学“乡愁北京”志愿实践团的成长与创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160606.html

上一篇

很成熟很现实的一段话

下一篇

写给傻傻的自己

北京首钢绝杀北控  91-90仅一分领先

北京首钢绝杀北控 91-90仅一分领先

11月26日晚,北京控队在常规赛第10轮对阵北京。林书豪因伤缺阵,使得北京企业对北京单一外援阵容有三外援的优势。北京企业在第三季度确立了优势,最多领先21个点,但第四季度情况突然发生变化。朱彦西三分杀北京,险胜北京一分,逆转21分。四个季度的得...

北京首钢绝杀北控 朱彦西最后压哨三分完成绝杀

  • 北京首钢绝杀北控 朱彦西最后压哨三分完成绝杀
  • 北京首钢绝杀北控 朱彦西最后压哨三分完成绝杀
  • 北京首钢绝杀北控 朱彦西最后压哨三分完成绝杀

北京首钢绝杀北控 怎么个绝杀法?最后10秒完成大逆转!

11月26日,2019-20赛季CBA常规赛第10轮,北京控制队迎战主场奥体中心连续两负的北京队。最终北京首钢最终战胜北京首都,以91-90逆转。比赛一开始,京控开局连续失误,但在北京的命中率也很低。双方一度展开防守战,半场时京控37-36领先...

北京唱片公司 百万粉丝聚集全北京唱片公司欢迎李宇春,05年才是真正的中国选秀

北京垃圾分类新规 新规有什么要求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北京垃圾分类新规 新规有什么要求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11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生活垃圾分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据悉...

北京垃圾分类新规 什么新规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北京垃圾分类新规”一词成为热点。北京对垃圾分类有哪些新规定?有哪些细节?从明年5月1日起,北京市将限制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一次性用品,单位和居民将面临不实施垃圾分类的处罚。11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

兴远斋 陈乔恩“嫁”到北京之后就住这里,娶妻当如陈佳玉

  • 兴远斋 陈乔恩“嫁”到北京之后就住这里,娶妻当如陈佳玉
  • 兴远斋 陈乔恩“嫁”到北京之后就住这里,娶妻当如陈佳玉
  • 兴远斋 陈乔恩“嫁”到北京之后就住这里,娶妻当如陈佳玉
北京垃圾分类新规 新规是什么内容什么时候实施

北京垃圾分类新规 新规是什么内容什么时候实施

11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生活垃圾分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