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的三种不良反应你都知道吗?
作者宋芳华
来源:医学癌症频道
伊立替康是一种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可引起DNA双链断裂。伊立替康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重要药物,也用于治疗胃癌、食管癌、小细胞肺癌等肿瘤。
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是特殊的,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是致命的不良反应,急性胆碱能综合征也是伊立替康的特殊不良反应。今天借助三个案例,我们对这三种不良反应有了深刻的认识。
急性胆碱能综合征
病例1:60岁男性直肠癌肝转移患者,UGT1A1*28结果为[TA]6/[TA]7,UGT1A1*6结果为GG型。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第1周期二线应用。伊立替康应用后出现严重腹痛、出汗和全身不适。血压120/80mmHg,心率86次/min,神志清醒。
分析:患者患有急性胆碱能综合征,腹痛是由运动过度和腹部痉挛引起的。阿托品注射液0.25mg,皮下注射。接受阿托品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无腹泻。此后,每次使用伊立替康前,患者皮下注射阿托品0.25mg,以预防急性胆碱能综合征。伊立替康没有减少,患者也没有再次出现同样的症状。
深入解读:急性胆碱能综合征是伊立替康的特殊不良反应之一。约9%的患者会出现短期和严重的急性胆碱能综合征。急性胆碱能综合征的其他表现包括:早期腹泻、结膜炎、鼻炎、低血压、潮红、血管扩张、寒战、头晕、视力障碍、瞳孔缩小、流泪和流涎。在用药的同时或用药后的短时间内,
ⅳ级骨髓抑制
病例2:一名62岁晚期直肠癌女性患者,未接受UGT1A1试验,接受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作为二线治疗。使用伊立替康后第8天,患者白细胞总数为0.7×109/L,未检出中性粒细胞。患者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6℃,伴有少量黄痰咳嗽,胸部CT未发现肺炎。
分析:患者出现四级骨髓抑制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每天两次皮下注射150微克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并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0.4/天抗感染治疗。对病房进行隔离,病房每日紫外线消毒,患者停止刷牙,每天口腔护理两次,会阴护理两次。治疗5天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正常,发热停止,呼吸道感染症状逐渐消失。
深层解释: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伊立替康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根据伊立替康的说明,中性粒细胞计数
延迟性腹泻
病例3:一名52岁男性直肠癌肝肺转移患者未检测到UGT1A1。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第1周期二线应用。使用伊立替康后第5天出现腹泻,反复排粪,每隔几分钟一次,无发热、恶心、呕吐。患者的肠鸣音异常活跃,血压为102/66毫米汞柱。常规未发现白细胞和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正常,肾功能和血离子无异常。
分析:迟发性腹泻患者一次性口服洛哌丁胺,第一剂4mg,然后每2小时口服2mg,并进行补液治疗。10小时后,患者停止腹泻,继续服药,直到腹泻结束后12小时。洛哌丁胺的使用不超过48小时。
深度解读:若腹泻>:48小时,或腹泻+发热,或中性粒细胞计数:48小时,应使用生长抑素治疗,应使用营养支持治疗。蒙脱石散能吸附肠腔内的SN-38。谷氨酰胺(促进肠上皮修复)和碳酸氢钠片(改变肠道PH值)也可口服。当出现四级腹泻(NCI-四氯化碳级)后再次使用福尔非利方案时,伊立替康的剂量应减少两个剂量水平。
UGT1A1基因检测有助于判断伊立替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目前尚未确立为必要的检测项目。
UGT1A1基因启动子存在多态性([TA]6/[TA]6为野生型,活性最强;[TA]6/[TA]7是活性降低的杂合突变体。[TA]7/[TA]7为纯合突变体,活性最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随着ta重复序列的增加,UGT1A1*28的表达降低,这将导致伊立替康活性代谢物SN-38在人体内的蓄积,从而导致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增加。
此外,UGT1A1*6GG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GA和AA。虽然UGT1A1在中国的野生型携带率高于高加索人,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
1.《伊立替康说明书 3个病例告诉你,使用伊立替康要小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伊立替康说明书 3个病例告诉你,使用伊立替康要小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239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