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林风眠先生诞辰120周年。林风眠的艺术人生多姿多彩,跌宕起伏。他的人生经历了很多起起落落,对他的人生故事也往往众说纷纭,盲点很多,空白人。本文描述了林风眠26岁被任命为北京艺术学院院长的始末。
林风眠
1900年11月22日,林风眠出生于广东省眉县。他是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是引领潮流的艺术大师,一生为中西艺术的融合与调和而奋斗。
林风眠的艺术人生多姿多彩,跌宕起伏。他的人生经历了很多起起落落,对他的人生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也有很多盲点和空白人,需要进一步澄清和认定。
1923年,林风眠和林、都在柏林
比如1926年初,林风眠从巴黎美术学院回国,26岁被尊为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很多人认为这种好运气是因为蔡元培先生的赏识和推荐。其实从一些资料研究中发现,他年纪轻轻就能当上校长,除了运气之外,和他一起留学的两个朋友王、萧子升的努力也有很大关系。
林风眠的鱼鹰船
王,湖南湘潭人。和林风眠一样,他也在1919年参加了留法预科班,去法国工作学习。他先是在巴黎办的工艺美术夜校学习,后来又去了巴黎的高伯伦画派和卓米尔美术学院深造。他师从罗丹的学生雕塑家布德尔,并于1921年进入巴黎美术学院。
王简单能干,林风眠说他“在日常生活中被赋予率真、恬静、安静的性格,他的朋友有趣、有艺术感、合群,在法国学艺术的人会很乐意和他们一起回去”。他还表示,“相反,他也是同龄人中的一名导演,也是热衷于艺术运动的品味组织,比如篮球协会和巴黎美术协会,他们都是赞助商。”
林风眠的《季乐》
“紧箍咒社”是由林风眠、刘碧标、林、、王等一批留法学生于1924年初创办的艺术团体。同年5月,呼啦圈联系了另一个在法国留学的艺术团体“艺术学会”,在与德法接壤的斯特拉斯堡举办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美术展。蔡元培当时居住在法国,担任筹委会名誉主席,亲自主持展览开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外国举办大型艺术品展览。筹备委员会成员有林风眠、林、王、刘斌朴、曾,徐悲鸿、、刘海粟、刘斌朴、、、王、曾陆毅、唐娟等。王演了很多角色,做了很多事情,大家一致认为他贡献最大。
第二年,巴黎将举办世博会。为了让中国参加这次盛会,王尽了最大努力回国做斡旋。为此,他被选为“欧洲艺术界特别代表”,并于1924年秋回国筹款,受到北京和上海艺术教育界的好评。王在京期间,与李石曾、熊希龄、易培基、熊丙乾、范元联等政治文化教育家进行了接触,展览得到普遍支持。北京国家美术学院师生向他张开双臂,视他为贵宾。
王为了筹钱跑了半年,往返北京上海多次。起初,北京政府表示支持,并承诺拨出2万大洋。结果王去财政部要钱,才一万,收了两次。但无论如何,中国工艺美术在巴黎世博会上的展示是非常成功的,而费用的主要部分来自王的筹款,他的跑步运动是不可或缺的。
也就是通过这次集资,的能力给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募捐任务完成后,他原本想回巴黎,但教育部想尽办法挽留他。系主任易培基是他的老乡,所以他邀请他去北京国立艺术学校当艺术教授。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推荐,林风眠一回国就当上了北京艺术学院的校长。
林风眠《梨花鸟》
在王的一篇手稿《的回忆》中,他有如下叙述:
北京有个艺术学校,因为动乱被军阀关闭了。刚刚恢复,更名为艺术学院。因为我刚从国外回来,同学们都喜欢亲近我。教育部和学校也要求我加入学校工作。我是设计系新来的教授,闻一多在我前面一两个月,在教务长前面。同学们向学校提出了很多改革建议,都没有实现,对校长刘柏昭极为不满。因为学的是经济学,他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的时候,镇压过女师大学生运动。北京流传着两句口头语,就是“美院不美,医科大学难治。”当时的医科大学是在党的地下领导下起义的,和美国学院的学生一样勇猛有名。美术生想搞刘柏昭的反对,提出“医生办医学院,艺术家办美术学校”的口号。同时,提出了选举校长的方法。我把我同学林风眠的海外美术运动和学术成就介绍给同学们,推荐他为候选人之一。报道后,教育部和我不断反映学生对刘白照的不满,组织学生请愿,教育部怕学生潮再起,同意学生要求,公布林风眠为艺术学校校长。
校长被北京艺术学院开除前后,闹了一年多。比如画家余少松,1924年冬被教育部任命为北京艺术学院校长。他上任第一天,就有十几个学生在大门口拦住他,不让他进去,吓得他不敢再上台。据研究人员介绍,这是艺术类大学生第一次开始学习,教育部缺乏应对经验,所以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从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后,大家都渴望寻求新的思想和外国。林风眠正好赶上了这个潮流,是“海归”热门人选。
林风眠的山庄
萧子升也积极将林风眠推上北京艺术学院院长的位置。
萧子升,原名徐东,后改名萧瑜,是留学教师小岳影的儿子。他是著名诗人小三的哥哥,湖南湘乡人。他是湖南省一师的高材生。他是杨昌济的得意弟子,与毛泽东、蔡和森并称“湘江三友”。
1919年也赴法国工作学习,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他一直追随国民党元老、法国勤工俭学的发起人李世曾,主张无政府主义。萧是民国初年湖南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在全国勤工俭学运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4年萧子升回国,跟随李世曾,曾任国民党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人民日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林风眠被任命为北平艺术学院校长,也得到他的大力帮助。后来,他多次前往法国,从事文化交流。抗战期间,萧子升在香港与蔡元培交往频繁,经常去看他。1949年随国民党政府赴台湾省,后赴法国、瑞士。1952年跟随李世曾到南美乌拉圭,从事文教事业,终老。
因为李石曾的关系,萧子升很有能量。据盛诚回忆录记载,萧子升负责看管国外故宫盗窃案中丢失的书画珍品,并得到蒋介石的指示。目的是“准备军费,准备用这笔钱卖宝物打仗。”盛成负责在海外调查此事。
李石曾虽然也是国民党元老,但在历史学家顾颉刚眼里,他的名声是很不堪的。说李石曾与公婆易培基勾结,盗取故宫珍宝,带着萧子升在北京做了很多坏事。
在林风眠被任命为北京艺术学院院长的前夕,他介绍留法画家、作家孙伏羲到北京与林风眠见面,想邀请孙到学校任教。孙伏羲专门写了《林风眠先生》,描写他和哥哥孙福元到王家去见林风眠夫妇的情景。但是我看到新校长风度翩翩,留着长发和肩膀,穿着一套漂亮的西装。“他旁边是萧子升先生,他给我们介绍了一个非常年轻的法国女人。听到说法语的时候,我的心是如此的清晰和快速,以至于它飞到了大陆的西部。这个端庄的女人就是林太太。”那天,林风眠亲自打开画卷,甚至还踩在上面,给孙伏羲看他的著名代表作《探险》等图片。
从这方面可以看出,林风眠能够成为北京艺术学院的院长,得益于他的朋友王、萧子升的帮助。回忆起《林风眠与我》,还说林被任命为北京艺术学院院长,是王向同乡、教育部部长易培基推荐的结果。其实萧子升不仅仅是易培基湖南一师的学生,也因为李石曾和易培基的关系比较复杂,所以他的作用可能更强大,更直接。
这一点在蔡元培的日记中也得到了证实。1938年7月8日,萧子升和王来到蔡元培在香港的寓所。“两位国王与林风眠很亲近。冯眠参加斯台普斯堡中国艺术展和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也是两位国王夸口的。”
后来王岱加入林风眠筹备杭州国立艺术学院,担任总经理。后来,他淡出艺术界,辞职回到北京,大概是因为他的同乡朋友萧子升。先后在北京大学、华北大学担任教授主任、代理院长,并担任农业、矿业部全国灾害检查委员会委员、世界教师专业联合会中国协会主席。抗战爆发后,王赴港,后赴昆明任中国银行运输部总经理。1949年任昆明中国电力钢厂厂长,曾当选为昆明人民代表。然而,随后的各种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王遭受苦难,于1974年去世。
林风眠的三个梨
1926年3月2日,林风眠正式出任艺术学院院长。因为前教务长闻一多辞职,林请留法同学王做总务主任,成为他的得力助手。林校长极力挽留因学生潮而辞职的、、、彭四位老教授。他聘请齐白石教授国画,其实是王的想法和功劳。他和齐白石是湘潭老乡。此外,法国画家克罗多被聘为西方绘画教授。
林风眠全家福
同时,林风眠下大力气整顿,购置设备,改革课程,鼓励学生画模型,走出校园写生,收风。林风眠倡导组织十多个文艺社团,使学校业余活动丰富,每周都有音乐会和展览。他还亲自参加了学生组织的“美术社团”,师生合一,气氛融洽。这一切让学校焕然一新。
一年后的5月11日,林风眠发起了“北京艺术大会”开幕式,历时20多天,展出了3000多件艺术作品,并为毕业生举办了各种演出、讲座、评审会、舞会、欢送会等。,形式多样,盛况空前空。在这次会议中,王是主要的策划人和组织人,工作努力、勤奋。
晚年的林风眠
“北京艺术大会”也正式提出了艺术口号:
打倒传统的模仿艺术!打倒贵族少数排外的艺术!
打倒留人的民间艺术!崇尚代表时代的艺术!
提倡全民各阶层共享的艺术!提倡表达十字街的民间艺术!
全国各地的艺人联合起来!东西方艺人联合!
林风眠的所作所为和言论引起了北京教育部和冯系的恐惧。教育部部长刘哲与林风眠谈话,说艺术院校“红”“不雅”。林风眠辞职后,写了一篇长长的宣言——《致全国艺术界的一本书》,号召艺术界团结起来,“为艺术而战!”
2020年11月11日
1.《湘江三友 往事|一个好汉三个帮:林风眠26岁担任北京艺专校长始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湘江三友 往事|一个好汉三个帮:林风眠26岁担任北京艺专校长始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26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