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加快建设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人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人的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得到保护的”。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狠抓制度、内涵和项目建设,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强有力的公共卫生体系。

突出制度保障,构建法治公共卫生保障体系。要防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风险,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法律体系,形成公共卫生法治的常态。有针对性地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法律的修订和制定,完善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力度强的疫情防控执法机制这需要从法律层面确立公共卫生体系的地位、作用和权威,加强公共卫生安全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机制和措施,满足和适应新时期公共卫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力推广中医药知识、急救演练、体育锻炼和健康。

突出内涵发展,构建积极的公共卫生防控机制。完善重大疫情应急机制是我国发挥公共卫生防控主动性的根本保证。"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因此,要加强战略规划和前瞻性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不仅要加强预警监测能力,还要编织密集的疫情防控监测网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信息科学、准确、透明、规范、及时发布,加快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发展。只有多管齐下的内涵式发展,才能更准确有效地优化公共卫生体系,从而有效解决公共卫生应对机制中“预防”与“治疗”的联系,解决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的分级和精确控制问题。

突出项目建设,打造公共卫生治理科技基础。巩固和扩大战争“疫病”成果,提高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加快重大公共卫生工程建设。“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重点培养能够解决病原体鉴定、疫情研究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因此,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科技支撑,以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为目标,大力培养急需的公共卫生人才,以公共卫生核心技术解决关键问题,提高系统应对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公共卫生科技和人才支持,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战略科技实力和战略储备能力。

公共卫生是为了人民,公共卫生靠人民。疫情让出门戴口罩、分类放垃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共享筷子成为社会潮流。以此为契机,普及卫生知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实践。有理由相信,当每个人都成为公共健康和安全的守护者,并努力形成合力时,他们就能够尽快建立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让每一天都变得更好。

正文/陶武宁

1.《公共卫生系统 奋力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公共卫生系统 奋力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46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