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消息:“以人为本——天津抗击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纪实展”正在天津博物馆展出。这是一个宏伟的展览,展示了天津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全景。珍贵的物件,一瞬间又一瞬间的感动,让每一个来访者的思绪回到从前的场景,感受到彼此相连,共同克服困难的抗疫瞬间。
“以人为本——抗击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纪实展”生动展示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部署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增强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控,按照“四个战时”的要求制定精确政策,抗击疫情的历程。
展览共分“序言”、“四次大战,面对大考验”、“全力救治、科学防控”、“响应命令、抢帮”、“立心如磐石、党旗飘扬”、“联防联控、同心同德”、“双战共赢、果断决策”七个部分,共展出500余件见证展品。每件展品都很珍贵。从收集和挑选证人到观众面前的最后展览,历时四个多月。展品背后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战地日记》中白兵打荆楚的真实记录
展览第三部分,将本报捐赠的《战地日记》一份放在展柜内,展品庄严,内容详尽,装裱精美,吸引观众驻足观看。打开相册,第一页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题写的《战地日记》;下一页是日本报纸1月27日“战场日记”专栏的开篇文字和发表的第一篇日记《忙碌的一天,感动的一天》。页面上还有日记作者、天津支援武汉第一批医疗队成员、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的签名。
《关于公开征集抗击疫情见证者的公告》在天津博物馆出版后,报社采访部门及时整理了抗击疫情的报道材料,选出了最具代表性和可读性的《战地日记》专栏稿件,推荐给天津博物馆收藏。为了保证展览效果,天津博物馆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专业纸质文物修复保护团队制作画册,并将报纸手稿装帧成卷。《战地日记》的装裱画册分为两卷,共收录67篇已发表的日记,每篇日记均有日记作者署名。这些日记有的是战争表,表现的是医务人员穿着白衣服,以最快的速度出门的骄傲;有的是家书,表达医务人员对家人的理解和思念;有的是“红区”里的值班日志,突出了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与疾病抗衡的责任;还有医患之间温暖的故事,记录了医患双方一起战斗的感人瞬间。日记记录了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全过程,展现了天津医护人员的抗疫精神。
在制作专辑的过程中,天津博物馆专业纸质文物修复保护团队,在白兵抗疫精神的鼓舞下,无私奉献,精益求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个修复保护小组由天津博物馆文化保护部绘画装裱室的修复者张张带领。他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做的都是装裱字画,这是第一次以剪报的形式制作画册。正常做一张专辑需要三个多月,因为马上就要开始了,时间比较紧,但是工作也不敢马虎,每个流程都在精益求精。从材料选择到生产,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
在谈到为什么要做这样一套画册时,张章说:“本来想买一本现成的小册子做剪报,但考虑到装裱后的美观程度,包括尺寸要求,最后决定为这本战地日记量身定做一套纯手工的画册。一篇战地日记深深打动了我们,我们也想为这个抗疫主题的展览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选择了最好的材料,拿出了最好的工艺,专注于专辑,表达我们对医护人员的高度敬意。”
谈到制作工艺,张章说:“首先需要算纸,准备材料,然后需要支撑墩。桥墩由五层组成,这个过程需要两个星期。最后,单曲预告组成七层,为的是让专辑看起来更‘清脆’,便于保存。由于天气潮湿,粘合纸需要在墙上自然晾干,支撑桥墩的时间也相应延长。做镶嵌,我们也选了最好的镀金纸。后来我们做了包边,美观大方,也便于展示和收藏。”
整张专辑分为两卷,共80多页。封面的选择也采用了最好的材料。张章说:“我们选择了晋松作为封面,这是绘画材料中最好的。考虑到医护人员在画册上签了字,宣纸上了墨,我们在纸表面涂了一层明矾水。无论用什么笔,怎么签名,字迹都不会走样。”
天津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部主任林兵说,虽然目前这些剪报不能列为文物,但它们作为历史见证人是有价值的。林兵告诉记者:“制作专辑的整个过程,也是学习白人军人抗疫精神的过程。在修复和保护之前,我们所做的大部分工作是修复古代书法和绘画。基于‘修旧如旧’的理念,这次我们有了一个创新点,整合了设计理念,从裁剪到排版到粘贴,都是团队自己完成的。给大家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重症监护室再现了“红区”的生命赛跑
天津海河医院作为抗击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主战场,自战争爆发以来,承担了对新冠肺炎确诊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重任,集中了最精锐的医疗力量,全力以赴进行科学治疗和精确治疗,为救治患者生命筑起了一道铁墙。本次展览展示了海河医院使用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防疫见证人&突击队旗帜、标志性防护服、康复呼吸重症监护室、爱心之窗...每一件物品都见证了医务工作者在保卫家园的同时不畏牺牲,迎难而上的顽强意志,以及与时间赛跑、与疾病抗争的决心。
展览中恢复了海河医院RICU病房的场景,成为展览的亮点,很多观众都驻足观看。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海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几乎每天都在与疾病进行较量。
病床、模拟医生、模拟护士、ECMO、心电监护仪、护目镜……通过玻璃窗,观众可以在恢复病房前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疫情”的真实场景。负责收集疫情目击者的天津博物馆工作人员刘清告诉记者,为了收集这些物品,收集小组多次前往海河医院与医院沟通协商,海河医院也非常支持,特别是在展览准备后期,借用了“红区”使用的ECMO,这些物品非常珍贵。
爱情之窗上的一张小纸条,诉说着医患之间暖心的故事
疫情期间,海河医院病房里的爱情窗口布满了祝福语,成了传达医患真情的好故事。展厅里,修复后的海河医院病房的爱情窗也贴满了许多小纸条。这些小音符看似平凡,但背后却饱含着大爱。海河医院综合ICU护士长孙艳告诉记者:“为了掌握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每天都来到病人的病床前。刚开始的时候我会发一些小纸条进行交流,以记录患者的一些需求和意见,让护士及时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为了在特殊情况下更好地交流,因为我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说话和听力都会受到影响。此外,面对一些患者的方言或老年人的听力损失,交流也非常困难。写在小纸条上方便多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各种感谢信出现在小纸条上。每天都会有新的小纸条贴在窗户上,每一个经过窗户的医务人员都会在那里停下来,默默的读着。有些只是寥寥数语,却是医务工作者最大的认可。
“小纸条连接着医生和病人,同时也温暖着彼此。后来我们把小纸条换成温馨的通讯卡,分发给每个病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在特定的环境下,医生和病人之间还有另一种关系。一个美好的交集,让我们更好的沟通,更好的表达。”孙艳说。
“红手印”邀请战书承担白衣服的使命
1月26日起,天津首批医疗队开始支援湖北武汉,3月31日,最后一批医疗队从武汉返回天津。从正月初一到阳春三月,他们奔赴武汉、恩施,天津13支医疗队,共1307人,在湖北省抗疫主战场作战。
展厅里,一封红色手印的邀请函引起了观众的注意,邀请函的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王忠艳就是其中一个掌印。
2月8日凌晨3点,王忠艳接到医院通知,派出医疗队前往湖北救援。“湖北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抗疫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王中说。2月9日碰巧是王忠艳的生日,他和他的家人没有时间庆祝。“凌晨三点接到通知,他只睡了两个小时,就起床准备了。当晚10点到达武汉后,王忠艳积极发挥党员领导作用,勇于承担责任,主动奔赴前线。在车站的时候,他很忙,不管是给队员们提供住宿,搬运行李,还是清点分发物资。进入“红区”后,他充分利用自己在老年医学方面的专长,耐心了解患者的情况,平复患者的焦虑,用实际行动践行医学生“健康关爱生命”的誓言。
作为江安收容所医院核酸样本采集小组组长,王忠艳表示,为了实时掌握患者的治疗进展,应经常采集咽拭子进行检查。咽拭子采集也是“红区”最危险的工作之一。
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救援小组决定转移医生收集咽拭子。作为一名医生,王忠艳在这一刻没有退缩,勇敢地站了起来,主动承担了这项工作。“我是党员,从事相关专业。我去!”每天必须在两个半小时内采集100多份拭子,然后整理化验数据。王忠艳与300多名队友奋斗了一个月,终于在3月8日迎来了“闭关锁国”的一天,但他却缺席了胜利和凯旋的时刻。3月7日凌晨,天津市第五批医疗队接到国家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命令,紧急出动人员支援协和医院西校区危重病房救治。医疗队临时党委决定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组建一支以党员为主的突击队。突击队成员在战书上印了红色手印。这个满满的红色手印,诠释了“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最初使命;这几百字的招标文件,体现了医者的善意,承担了责任。
社区志愿者“红色背心”“反映”中国红色抗击疫情
自爆发防控战争以来,基层社区经常看到一群“红背心”进出社区防控前线。他们要么进行预防和控制调查,提供便利服务,要么参与后勤支持...他们以真诚无畏的心,用实际行动积极诠释“奉献、友谊、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展厅里展示的“红色背心”让每个人都想起了身边温暖的时刻。社工是社区的第一梯队。南京路小区只有14个社工,3094户。在疫情防控初期,他们肩负着宣传、杀戮、保障隔离人员生命安全的工作,几乎每天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12点。社工并不孤单。他们穿“红马甲”上前线,也为社区党员服务,为后来来的下沉干部服务。
有需要的地方,志愿者都很忙。其实有很多热心的居民志愿者和社工、下沉干部并肩作战。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每一位志愿者都带着真诚的奉献来到志愿服务岗位。他们放弃家庭,关爱每一个人,为疫情防控筑起了坚固的防线,守护着人民的安全和健康。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红色背心”是志愿军的逆行战袍,这种流动的红色“反映”的是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中国红色。
据了解,“以人为本——天津新冠肺炎抗击肺炎纪实展”将于8月18日至10月底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免费开放。
1.《曹颖合成 珍藏记“疫” 铭记战“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曹颖合成 珍藏记“疫” 铭记战“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47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