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分机】:白杨

核电站危险吗?

轰动一时的“切尔诺贝利”已经完结。这部美剧以令人窒息的画面向观众展示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现在,我们只看着所有感到恐慌的人,很难想象那些年经历过的人要承受什么样的压力和风险。

切尔诺贝利事故丢弃了大量放射性物质。如果不是几十万军民的英勇斗争,灾情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中欧不仅不能生存,甚至整个欧洲都会被毁灭!

这场可怕的灾难不仅给苏联造成了人员、政治、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也打击了人们对核能发电的信心——这只是一次机组事故,如此严重,核电站还能使用吗?

▲蓝点为已建核电站,绿点为在建核电站

然而,30多年过去了,核电站并没有退出能源行业。相反,世界上的核电站越来越多。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31个国家有450座核电站(反应堆)。

▲杭州湾附近的秦山核电站(图片来自百度地图)

中国第一座秦山核电站(浙江省海盐县秦山镇)建于1985年3月,其他21座核电站都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建成的——是因为中国人不怕死,敢于挑战未知的危险吗?

不可靠的苏联核电站

正如飞机坠毁并不意味着航班空不安全一样,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不意味着核电站将成为潜在的超级脏弹。

切尔诺贝利事故,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特殊性——这个核电站不是单纯发电和“造福人类”的电站。而是一个具有为核武器提供原材料功能的“加工厂”!“加工厂”的产品是金属钚。

▲核电站能产生钚239

原子弹有两种装药——铀235或钚239。铀235自然存在,但分离提纯需要离心机长时间工作,电费高,临界质量大。钚239的临界质量低,但在自然界不存在(只有这种同位素不存在,其他同位素确实存在),只能在核反应堆中“制造”。美国在长崎投下的“胖子”原子弹是“钚弹”。

▲切尔诺贝利反应堆结构

钚弹成本低,容易小型化,但前提是要有核反应堆。美国的方式是建造一个纯军用反应堆来生产钚239。苏联觉得建造两用反应堆更划算,可以生产钚,还可以发电,一举两得。但是,这种规划造成了安全上的固有不足——要想在运行状态下取料,就得牺牲安全。

▲在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中间的蜂窝是石墨芯

但当时苏联生产的“压力管石墨慢化沸水堆”,看似结构简单,性价比高,实际上风险很大。这种类型的优点是可以使用低浓度的铀燃料,可以低成本生产钚,但是有一个致命的隐患——温度越高,反应越快。

▲这样在外面装个壳不好

此外,这种类型还有一个缺陷——因为需要在不关闭反应堆的情况下取料,反应堆上方必须设计一个巨大的提升装置,建造安全壳的成本要高得多,所以干脆不建。世界上只有苏联使用过这种最不安全的核能。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在操作人员的蛮力下,各种隐患终于爆发了。4号机组被蒸汽爆炸摧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抛出不仅引起欧洲恐慌,甚至进入大气环流,飘洋过海,吹向美洲。

虽然几十万人奋力抗争,但事故的影响仅限于当地,但也大大增加了世界对核电的担忧。毕竟大部分人对核电知之甚少,事故的严重后果就在那里。一直以来都是苏联敌人的西方阵营为了消除这种恐慌,甚至不得不帮苏联掩盖,因为这些国家也有很多核电站。

核能非常安全

其他国家的核电站本质上与切尔诺贝利不同,没有军事目的,只是用来发电,在安全方面的性能要好得多。

▲压水堆

首先,没有其他国家采用苏联安全隐患大的“石墨反应堆”。大多数民用核电站使用更成熟的轻水反应堆类型。中国大亚湾核电站采用双回路“压水堆”,结构上比苏联安全。

其次,即使发生事故,核电站也要有最后一道防线——围堵,保证污染不扩散。苏联不是因为成本问题才这么做的,其他核电站都有。

▲红盒子里的两个圆筒是安全壳

其实在切尔诺贝利之前,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了人为失误导致的部分堆芯熔毁事故(5级事故)。但因为有围堵的存在,事故被保存在一个壳里,没有扩散,没有人死亡,后果也小了很多。

甚至更严重的福岛核电站事故(仅有的两起7级事故之一)都被安全壳覆盖,所以没有像切尔诺贝利那样被炸毁,也没有人死于辐射暴露。随后的污染是由TEPCO和日本政府不负责任地选择排放冷却海水造成的,但遏制措施本身仍然发挥了作用,否则后果会更严重——比切尔诺贝利好,但不如李三岛。

中国核电起点高

中国的核电站起步较晚。最早的秦山核电厂建于1985年,也就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前一年,而国外的核电厂(反应堆)则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建造的。看起来这是落后,其实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是起步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优势——可以直接使用成熟可靠的技术而不出错,风险小很多,起点高。

▲大亚湾核电站

而且,与大部分是从苏联继承的武器装备不同,中国的核电技术主要是指安全性更好的欧美,中国的大亚湾核电站(深圳)是从法国引进技术建造的。

1978年,中国决定引进法国核电技术和设备。1982年正式批准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成立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现中广核),采用法国M310反应堆技术,并派110名科技人员赴法国研究核电技术。每个人的培训费用高达130万法郎,相当于一个人的黄金重量,因此被称为“黄金人”,他们后来成为中国核电技术的源头和中坚力量。

▲1994年2月6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投产庆典

当初大亚湾核电站几乎全部进口,99%的设备都是从法国进口的,甚至水泥、沙子、钢筋、地砖、螺丝。其实在经验几乎为零的情况下,需要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何况这是一个有点危险的核电站。

但是中国人学得很好很快,两年后就能完全独立运营核电站,而且在全世界都保持着优秀的安全记录——以前其他国家也有过事故,所以安全是绝对的红线。

在2011年4月法国EDFEnergy举办的年度核电厂安全大赛中,大亚湾核电厂获得了6个奖项中的4个,工作人员的辐射暴露量为0.8 mSv,是63家参赛核电厂中最小的,仅相当于一张x光片辐射暴露量的400%。

▲也可以去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旅游

2017年,大亚湾6台机组72项核电安全测量指标中,61项达到世界第一季度先进水平,先进率为84.7%,其中53项达到世界第一季度突出水平,突出率为73.6%。截至2018年,岭澳1号机组(大亚湾以北1公里的另一座核电站)已连续13年实现安全稳定运行,在全球60多台同类型机组中排名第一。

国内核电走向全球

目前,中国有22座核电站,共44台,占全国发电量的4%。其实这个比例并不高。中国前研究对象法国占其核电发电量的70%以上,并保持着良好的安全记录。没有意外。可见,中国在选择核电“老师”上是有远见的。

现在中国有核反应堆国产化能力,也出口到巴基斯坦、阿根廷、罗马尼亚、伊朗。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在英国通过了二级评价,英国核设施监督局的评价是“在核安全、环境、核安全方面没有根本性缺陷”,说明中国的核电安全还是很好的,不然不会有那么多国家买。

核电其实是一种清洁能源。只要不忽视安全,就不危险。运行中的辐射水平甚至低于火力发电厂,效费比也更高,几乎零排放。

切尔诺贝利事故纯粹是由于违反客观规律、设计缺陷和鲁莽的疾病造成的。但是其他国家对安全的考虑要多得多,中国可能是最重视安全的国家。从选址到运营,不惜任何代价投资安全都是非常谨慎的。我们可以安全地使用核能。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童鞋,可能你现在用的就是核电站发电吧!

1.《大亚湾核电站事故 切尔诺贝利差点把欧洲都毁了,为什么中国还在用核电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亚湾核电站事故 切尔诺贝利差点把欧洲都毁了,为什么中国还在用核电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56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