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现实?

时代、个体和认知角度不同,答案自然不同。

在过去,“自然”即是现实。因为那时,自然是令人敬畏和憧憬的事物。

20世纪初,科技改变超越了人的预期,自然只能在人类科技铁蹄之下颤栗。人们开始重视内心世界和想象力。

于是,一小撮人开始认为,“自然”只是完美的精神世界的低劣的模仿品,任何从潜意识中产生的形象都是最高层次的真实。这便是超现实主义者。他们认为,真正的现实不是自然,而是人们内心中的梦幻。自然只是物理属性的世界,人的创造才是最为现实的东西。

▲ 胡安·米罗 《静物和旧鞋》 (Still Life with Old Shoe) 

1937 年  油彩画布  尺寸:81.3 x 116.8 cm

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超现实主义起源于法国,当时参与这一运动的文学作者普遍渴望打破文学的成规陋习,能够革新文学,并将自身的文学活动与政治实践相结合。故而他们对现实主义传统多持批判态度,热切讴歌人的自由与解放。

▲ 达利 《记忆的永恒》 24x33cm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超现实主义最重要的哲学源头主要是柏格森、弗洛伊德的哲学学说,认为每一个梦都起源于第一种力量(欲望),但受到了第二种力量(意识)的防御和抵制。因此,梦有些时候会呈现出矛盾性。

▲ 米罗 《哈里昆的狂欢》

这一哲学理论指导下,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充斥着死亡、性、变态和非理性等主题。其中,怪诞、色情和日常环境是重要元素。

艺术家通常以一种方式记录自己的梦,再把自己的思想贯穿其中,认为物与物的形象,以及物体的名称之间都不存在不可转移的联系。

▲ 基里科 《一条街上的忧郁和神秘》

因此,他们出人意料地把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或者是通过变形使其变得丑恶,形成一种梦魇般的感觉。

在精确而扎实的写实技巧的伪装下,辅以怪诞、不和谐的明亮颜色烘托,画面产生出现实与幻觉的交错,再加上引导性标题,观众常常被带入所设定的荒诞而恐怖的梦中。

▲ 达利《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

而今来看,不少心里学家对弗洛伊德的部分理论颇有争议,他们认为梦境的产生只是一种欲望的满足形式或是体现形式。欲望真实地存在于我们身体,展现于生活行为,也包括梦中。

▲ 达利 《加拉丽娜》

因而,抓住内心的欲望并能够克服,或者说抑制其中不良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是必须要做到的。

▲ Max Sauco的摄影作品

所以在后来的艺术中,超现实主义的主题不再局限于梦境展示。超现实主义更多地被用作一种艺术语言,作者用来揭露、展示人的某种欲望,或是记录、批判、嘲讽某个现场,以此达到疗伤的目的。

▲ Max Sauco的摄影作品

其媒介形式,也随着综合艺术的流行而变得多样化。电影、摄影、音乐等领域,皆有其身影。

▲ Max Sauco的摄影作品

Tips:超现实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surrealist film) 把文学上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承袭了这一创作主张的倡导者安德烈-布菜东的原则,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列的情绪力量和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

超现实主义电影一度成为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主要倾向,后来又成为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重要一翼。

在供商业发行的故事片领域,超现实主义不构成独立的流派,它的影响只见于影片个别镜头或段落。阿杜-基洛的《电影申的超现实主义》是进行该研究的典型论著。

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人士发现电影的照相本性和蒙太奇对列技巧使它成为超现实主义最理想的表现手段。这一观点始终流行在反传统的影片制作者中间,并被不断付诸实践。

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电影:

《贝壳和僧侣》 杜拉克

《一条安达鲁狗》 路易斯.布努艾尔

《黄金时代》 路易斯.布努艾尔

《爱德华大夫》希区柯克

《眩晕》 希区柯克

《西北偏北》 希区柯克

《精神变态者》 希区柯克

《群鸟》 希区柯克

马克斯三兄弟的狂乱喜剧片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聿斯(微信号youthinkers)

1.《现实。超现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现实。超现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