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花帽”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毛南族的“家族瑰宝”。在毛南族的历史上,花帽是对年轻女性感情的象征,象征着好运和幸福。由此衍生出的花帽歌舞等花帽文化是毛南族文化的精髓。
爱心花竹帽(图片由环江旅游局提供)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这座山脚下,有一个美丽而贤惠的毛南族姑娘,名叫谭。谭8岁时,父母双亡,只剩下她一个人。然而她勤劳智慧,织布刺绣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附近农场和村庄的人都喜欢她。到了18岁,她还没有决定娶她,很多人向她求婚,但都不同意。
有一年,在哈德雷恩北部,许多人逃往南方。有一个叫金哥的汉族人,住在毛南族的一个地方,他爱上了毛南族姑娘谭凌影。他特意为心上人准备了一顶竹帽,以示爱意。姑娘戴着竹帽子看起来很美,小伙子娴雅盛开,快乐幸福,永远留在毛南山。从此,竹帽流传开来。作为毛南族的文化特征之一,竹帽也是爱情的象征和幸福生活的象征。
戴着竹帽子的毛南族女孩(谭叶平摄)
花竹帽在毛南语中被称为“顶卡花”,意思是在帽底编织图案。它编织着毛南族的美好祝愿。花竹帽是用毛南山特产的金竹和黑竹编织而成。过程复杂难懂,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也没有任何图片,只由各个村的老匠人传授和示范。因为编竹帽时间长,销售渠道少,没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所以年轻人没有学习的动力。在人口40万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80岁的毛南族老人谭顺美和他的弟子谭素娟等。老人非常希望自己守护了一辈子的“绝活”传承下去,竹帽编织工艺脱胎换骨。
谭顺美老头正在把竹片掰成棒子。(陆增龄摄)
秋天后,竹子被切开,竹条像纸一样薄,竹条像线一样薄。将肉丝在水中浸泡一天一夜,然后捞出晾干备用。编织帽子时,把帽架放在编辑膝盖前。帽架的直径和竹帽一样,大概60 cm左右。它的形状像一把伞,可以旋转。
谭顺美就是用手撕剥竹条,这是他的特长。(陆增龄摄)
花竹帽分为内外两层,先表层,再内层。表面有15条主带,每条分为两端24条,共720条,细如头发。加60-80个横格,上下编织,做到不透光不漏。帽子顶上有几十个山峰和插座。编织内层时,使用12根主带,每根带的两端各有15根子带,共360根带,用20-30个横向网格交叉编织而成。
老人谭顺美正在刮、拉、揉剥好的箅子,使之光亮柔软。(陆增龄摄)
面层和里层织好后,在里层覆盖一层纱布纸,在纸上覆盖一块布,然后在布上覆盖一块深蓝色的布,再在上面扣上面层,使面层和里层融为一体,峰和插座与周围的图案衬托,美不胜收。帽子的边缘用细条缝合扎紧,形成了一顶美丽精致的竹帽。由于表层顶部略尖,为了防止磨损,将粗鹅毛管折断套在上面保护,更加美观耐用。
谭顺美准备织一顶竹帽子,他唯一的“徒弟”谭素娟是他的助手。
老人谭顺美把竹帽的帽顶原型固定在模具上。(陆增龄摄)
老人熟练地做好了竹帽(卢增龄摄)
谭顺美正在装饰编织的竹帽(卢增龄摄)
“顶卡花”是毛南族姑娘的珍贵饰品。他们拜访村里的朋友和亲戚,在田野里工作,没有留下他们的帽子。既能防雨,又能衬托出姑娘们美丽的容颜和婀娜的身姿,别具风情。
1.《花竹帽 国家非遗花竹帽 流传着毛南族动人的爱情故事传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花竹帽 国家非遗花竹帽 流传着毛南族动人的爱情故事传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641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