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的妈妈要离婚了,这几天优优的状态很不好。”休息室里,两个老师的聊天内容被熟睡的孩子听到了。接下来的日子里,班里流传着一句话,优优没有妈妈,优优的妈妈要和别人结婚了。原本胆小的优优更加沉默了。

两位老师可能只是胡乱八卦,却没有意识到这些信息属于孩子,属于家庭隐私。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孩子,也会给相关家庭带来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不经意间“暴露”孩子隐私的案例很多,比如父母在网上泄露孩子的个人信息,老师在朋友圈里给孩子拍羞耻照,未经父母允许转发孩子照片和视频的应用和网站...但是,孩子的成长并不需要“暴露”,更重要的是,这些做法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儿童隐私被泄露的原因有很多

在与随时随地展示孩子表现的成年人聊天时,你往往会发现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泄露孩子的隐私。家长或老师单纯认为孩子的行为可爱有趣,无法抗拒分享孩子成长细节的冲动,比如旅行照、舞台表演照、搞笑照等。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的五官、住址、家庭成员,甚至是身体隐私,都在不经意间被他人获得。这些成年人缺乏关于儿童隐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意识。

有时候,虽然成年人知道幼儿有隐私权,但往往很难强制执行。比如很多老师都知道《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隐私权。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幼儿园没有明确的规定,幼儿园往往需要展示各种案例,教师逐渐放松。比如老师知道公开讨论别人的家庭问题是不对的,但是面对孩子的家庭问题,老师就会放松警惕。再比如,我忍不住看到其他家长在网上拉票“最美宝贝”,导致孩子隐私泄露。

此外,我们还发现儿童的隐私被泄露,主要是因为一些成年人不能有意识地尊重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比如有些家长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强迫孩子打开裤子让别人看到孩子身上的伤疤。在父母眼里,孩子只是依附于父母的私有财产,所以即使在非常私密的身体部位,父母也不同意。

隐私泄露会对幼儿造成隐性或显性伤害

基于日常经验,很多人认为即使孩子的信息被分享,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所以不会被重视。但事实上,侵犯孩子的隐私会造成很多隐性或显性的伤害。

第一,泄露孩子的隐私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比如某幼儿园的体检结果出来了。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健康异常儿童的姓名和检查结果都贴在幼儿园大厅里。家长看了之后,讨论很多。有的家长为了避免麻烦,叫孩子不要和生病的孩子玩,有的家长没完没了的说孩子身体不正常。

如果成年人不尊重孩子,不能意识到这种行为是对孩子权利的侵犯,那么孩子以后就无法学会尊重别人。孩子通过大人施加的影响认识世界。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就会认为世界本身就是这样,缺乏共同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泄露孩子隐私容易让孩子自卑。幼儿园里,孩子尿床后,有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甚至把湿漉漉的床单给孩子看。其实在孩子的心目中,尿床是一个不可知晓又难以启齿的秘密。当这个秘密被老师公之于众,孩子的心理会受到无法估量的伤害。资深心理咨询师梁兰敏认为,孩子与同龄人的差异可以被视为他们的隐私,而不是成年人认为理所当然的隐私。大人怎么想不重要,可能是孩子心中的大秘密。保护孩子的隐私就是尊重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如果长期侵犯隐私,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孩子的愤怒和委屈会被长时间压抑,转到潜意识中,容易让孩子自卑,变得内向,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其次,泄露孩子隐私很容易造成安全问题。如今信息发达,网络世界布满暗礁。家长和老师用手机在社交网络上发布孩子的照片,或者在公共平台上发布孩子的信息,可以很方便的透露孩子的姓名、家庭住址、长相、健康信息、家庭信息等。这些信息随时都有可能被犯罪分子获取,可能给孩子和家庭带来潜在的伤害。在某些情况下,会有婴儿用品营销、教育培训等机构,利用泄露的家庭电话干扰家庭的正常生活,而在其他情况下,可能会危及儿童的人身安全。

保护儿童的隐私需要他们家庭的合作

隐私权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个人权利。对孩子隐私的尊重体现了整个社会对孩子的观念,甚至是文明程度。随着社会对儿童权利意识和观念的提高,一些人或机构开始保护儿童的隐私权。比如在一些儿童医院,当电子屏幕上显示孩子的名字信息时,会隐藏一个字来保护孩子的个人信息。这些都是可喜的进步,但作为孩子最熟悉的家庭和幼儿园,我们做得还不够。

首先要增强儿童隐私保护意识,提高判断能力。对于儿童隐私的保护,幼儿园一般没有明确的规定,基本靠老师的自我约束。因此,增强教师对儿童隐私保护的意识尤为重要。

幼儿园在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时,可以把“隐私保护”作为一个专题,向教师和家长普及,让他们知道泄露隐私可能带来的后果。幼儿园也可以制定隐私制度,指导教师明确隐私保护的内容和做法。比如幼儿体检结果,谁在什么范围内使用合法合规;孩子隐私和家庭变化不能随便跟别人说,不要随意评论,不能随便扣帽子扣标签;教师不得传播或披露子女的个人信息。此外,保护儿童隐私的理念可以融入到环境营造中,比如男女分开厕所,或者设置障碍等。

只有将相关问题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教师在处理儿童隐私问题时才能逐渐提高意识,具备判断能力。

其次,要提高师德修养,把保护儿童隐私作为责任。儿童隐私保护其实是一个师德问题。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幼儿教师应以儿童为基础,以师德为先。教师对儿童隐私的保护体现了他们对儿童的尊重,这是把儿童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人来对待的表现,也体现了一个教师在师德方面的自控和自律精神。

因为工作原因,老师有很多关于孩子的信息,比如孩子的体检结果、健康状况、过往经历、家庭成员的职业、联系方式、婚姻状况等。,这是非常隐私的信息。为了保证这些基本信息的安全,幼儿园除了对教师的行为做出明确规定外,还必须把促进教师道德修养作为一项重要责任。

其次,要引导家长掌握预防常识,分担保护孩子隐私的责任。相比幼儿园这种专业的教育机构,家长对孩子隐私保护的意识可能更弱。因此,提高家长的隐私保护意识和防范问题的能力也应该成为幼儿园的一项正常工作。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引导家长观看隐私泄露或侵犯的案例,可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儿童隐私保护相关的“家庭研究”活动,如不随意向个人或互联网披露个人信息等,增强对儿童隐私保护的意识,尊重和保护儿童及他人的隐私。如果发现孩子的信息被非法使用,必须依法追究责任。同时,可以通过“家长建议”的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反思和评价班主任和家长在儿童隐私保护方面的得失,最大限度地减少成人言行对儿童的不利影响。

《中国教育报》,2019年2月17日,第2版

1.《幼儿成长 幼儿成长不需要“曝光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幼儿成长 幼儿成长不需要“曝光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672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