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是人们心中的一大疾病,因为几乎每个人的身体上都有湿气,更糟糕的是,有些人因为湿气而变得肥胖油腻。

有的人以前是乳脂状的,但就是因为水分,才变成了油腻腻的大叔。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水分呢?

1.看身体

中医有说“瘦者多火,胖者多痰湿”。浮肿者常被水打湿,严重者可出现下肢水肿。

2.看状态

水分明显的人往往会觉得很困,懒得动,头很重,头脑不新鲜,关节很重,浑身酸痛。这就是湿气粘着,经络不通的表现。此外,这些人经常感到胸闷,这需要长时间的呼吸才能舒服。

3.看食欲和食欲

到了湿气重的人吃饭的时候,不觉得饿,什么都不想吃。当他们吃东西时,他们会感到腹胀。每天都有一种隐隐的胸中发胀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好像他们吃的食物是自己上去的。这是脾虚湿盛的典型表现。

4.看凳子

当体内水分较重时,大便往往稀而不成形。即使大便基本形成,大便也是软的,容易粘在马桶上,很难洗掉。人总有大便不出的感觉。

如果湿气没有排出,长时间睡眠是不够的。艾灸一完成,祛湿的四个“开关”就会出来。

5.看小便

尿多以尿少为特征,但往往过于频繁或不愉快,伴有灼痛或涩痛。个别女性朋友也有大量白带,是湿气重的表现。

6.看你的舌头

判断是否有湿气最准确的方法是看舌头。寒湿证者多舌质轻而肥,舌缘有齿痕,苔白而腻。湿热证的人往往舌红苔黄腻。

7.看看你的耳朵和头发

耳朵里的耳屎油油的,容易流出来,也说明有明显的湿热证。另外,如果头发容易油腻,面部皮肤油腻有光泽,或者早上眼皮浮肿,眼袋较低,面色暗沉或发黄,往往说明体内有水分。

湿气进入我们身体的五个主要渠道是:

①“大椎穴”在肩颈部,

②胸部的“钟山点”,

③肚脐“神阙穴”,

④腰部的“生命之门”,

⑤足底涌泉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疼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从“绥中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房肿痛、乳管阻塞、小叶增生乳房纤维瘤等症状”;

从“神阙穴”进入的“湿气”很容易堆积在我们的盆腔,尤其是女性。当盆腔内“寒湿”较重时,容易引起各种妇科疾病,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凝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症等。

从“命门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背痛。这么好的文章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中医艾灸,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从“涌泉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向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

其实去除水分很简单。按摩以下穴位可以轻松去除湿气

1.合谷穴艾灸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主开关,有“面合谷”之说。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以在合谷穴进行艾灸,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合谷穴有清浊、行气、活血的作用,但体质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尤其是孕妇。

取穴:一只手拇指的第一个关节横条对着另一只手的虎口,拇指向下弯曲按压,指尖指向。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温热微红即可。十次为一个疗程。艾灸每天一次,每次10-15分钟。

2、灸足三里穴化湿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处,胫骨外侧。艾灸可以持续10-15分钟,很快就能看到祛湿的效果。

3、灸风龙穴化湿

风龙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凸出。此时祛湿效果更好。每天艾灸15分钟,可有效健脾祛湿。

4、灸解溪穴化湿

泄溪穴是脚背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化痰祛湿的穴位,对缓解下肢水肿有很好的效果。每天15分钟在泻溪穴艾灸,持续一段时间,可以很好的祛湿。

5、灸关元穴化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属于保健用穴。长期灸关元穴,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艾灸每天可以做10-15分钟,有助于祛湿。

6.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中线,脐以上4寸。每天艾灸10-15分钟,可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症状,帮助祛湿。

7、艾灸祛湿穴

曲池穴是手阳明与大肠经的关节点,意思是脉气从四肢末端到这个点最大,就像水流入大海一样。曲池穴具有祛风湿、调理气血、改善手部麻木、胸闷和外周血液循环的作用。

取穴:屈肘时肘横条外侧端。

手法:艾条灸,每日1次,每次10分钟。

1.《艾灸除湿气灸部位图片 老中医教你,灸透这6个穴位,可除一身湿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艾灸除湿气灸部位图片 老中医教你,灸透这6个穴位,可除一身湿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778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