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之前风起云涌的《重庆时报》劳资纠纷有了新的发展。前《泰晤士报》记者在微信官方账号发微博称,经过三个月的核实和调查,2019年3月,重庆市两江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最终裁决:

“确认11名原《重庆时报》记者与《重庆时报》存在劳动合同关系,于2018年12月21日解除劳动合同,裁定《重庆时报》在五日内向拖欠员工支付多月工资和劳动经济补偿金。”

此时,一双靴子似乎已经落地,但新的问题出现了。根据当事人的描述,报纸和报纸的持有单位没有履行裁决结果。重庆其他地方报纸的一些员工告诉媒体新闻,双方“麻烦”的症结在于赔偿,如果钱的问题解决不了,纠纷还会继续。

一个

从近两年报纸停刊的情况来看,《重庆时报》绝对是所有停刊报纸中争议最大的一份。无论是P2P打雷,还是总编辑被抓,元旦歇业公告,还是员工工资之争,都在业内引起了热议。

办报危机全面进入公众视野,源于去年10月重庆时报社长兼总编辑刘祖源被抓的传闻。刘祖源,中国新闻事业的老手,执掌《重庆时报》十余年。在他的个人不幸被社会关注后,他立即拉出了与该报相关联的P2P网贷平台艾达财富的赎回危机。

爱达财富由华商传媒集团依托重庆时报和重庆爱达投资有限公司于2014年9月成立..当时媒体报道《爱达财富》是《重庆时报》在“互联网加”时代的转型之作,并盛赞其是“互联网加”布局的二次创业。

然而好景不长。据重庆当地消息人士透露,在P2P雷阵雨下,自18年8月以来,已发生多起投资者拉横幅向报社索要血汗钱的事件,这也被认为是压垮《重庆时报》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8年12月29日,在众多传言的背景下,《重庆时报》在头版右下角发布了停刊通知,宣布从2019年1月1日起停刊。

不幸的是,这场闹剧和争议并没有因为停刊或报纸最终消亡的谣言而结束,相反,它变得越来越戏剧化。

在刊物停刊前不久,发表了一篇题为《重庆时报全体记者》的文章,指责《重庆时报》不仅拖欠、停发员工工资和社保,还涉嫌在劳动争议仲裁中解除劳动合同的虚假签名。更矛盾的是,据《重庆时报》员工称,新任总编辑在员工面前承认该报涉嫌伪造和模仿员工签名,但工资和社保补偿并未列在下面。

直到今年3月15日,《重庆时报》停刊三个月后,相关记者才公布仲裁结果。“认定《重庆时报》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侵害11名记者合法权益。”

但如开头所述,此事尚未落实,报社上级单位和媒体团体也未对此纠纷做出正式回应。

2

今年年初停办的《重庆时报》,2004年由《现代工人报》更名而来。是重庆市总工会负责人主办的城市生活综合性日报。投资系统是文华控股中国业务,它奉行“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的理念。

在早期的重庆报业市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是主导者,重庆青年报和重庆时报是典型的挑战者。前者由北京青年报控股,后者由陕西华商传媒集团控股,两者都是“地方主管+异地办报”模式的产物。

作为局外人,《重庆时报》以大量的社会新闻,尤其是贴近地域的“副刊”迎合读者需求,以实现差异化竞争。还成立了专门的视觉部门,以强烈的视觉思维方式震惊了重庆报业,确实获得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后来一度占据了重庆报业市场的第一宝座。

所以《重庆时报》曾经很成功,就像很多被停刊转让的都市报一样。恐怕很多人在生命的尽头备受争议的时候都没想到。

目前闹剧只影响《重庆时报》及其背后的中国商业传媒集团,但确实值得整个传媒行业深思:媒体在生存危机中应该如何平衡单位和员工的利益?

粗略估计,仅去年一年,就有近10起记者拉横幅索要工资的案件。当一些媒体进行内部改革时,更有一些员工不满的情况。在转型期和停刊潮中,人事调整非常普遍,人员的妥善安排自然成为管理者的一大挑战。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重庆时报》的劳动争议中,所有的来源都非常单一,因为记者自始至终都在维权,报纸也没有发表任何解释性声明。媒体新闻从一位前《泰晤士报》员工处了解到,虽然该报已经停刊,但他已经在集团其他报社工作过,不涉及维权。

由此可见,虽然重庆时报在刊物停刊前对部分员工的安置确实值得商榷,但对错就更复杂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围绕《重庆时报》的这一系列有争议的闹剧将会继续。

1.《重庆时报 重庆时报“侵犯员工合法权益”,停刊3个月劳动争议不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重庆时报 重庆时报“侵犯员工合法权益”,停刊3个月劳动争议不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800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