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8年的产业发展,要牢牢把握制造业发展这个根本,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要方向,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

盛朝迅

2017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共同作用下,我国产业发展呈现出产业经济运行平稳、企业效益明显好转、新动能快速壮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稳好新转”的运行格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为2018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产业运行平稳,2017年,工业、服务业、农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1%、8.0%和3.9%,工业增速与上年持平,服务业增长提高0.2个百分点,产业经济增长稳定性增强(图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16年的8.6∶39.8∶51.6调整为2017年的7.9∶40.5∶51.6,农业占比首次降至8%以内,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8.8%。工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增长新动力,服务业内部结构更趋合理,房地产和金融业增速同比回落,占服务业比重双双下降(图2)。企业效益明显好转,2017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750亿元,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加快12.5个百分点。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产能、降成本、去杠杆取得积极进展,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但也要看到,全

球经济稳中有忧,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攻坚克难的难度仍然很大,特别是在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等方面面临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牢牢把握制造业发展这个根本,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要方向,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全面开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牢牢把握制造业发展这个根本

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后,更加重视制造业发展,提出大幅降低企业所得税、调整企业境外所得税制和强化贸易保护主义等措施刺激制造业发展,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也纷纷提出减税计划和方案,全球围绕制造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关键阶段,离制造业强国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和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加强制造强国建设,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一是聚焦重点环节补短板。聚焦基础工艺、基础材料、技术工人、品牌质量等方面短板,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强化平台支撑,布局和组建一批“工业强基”研究中心,引导各类要素向基础领域集聚,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

二是多措并举降成本。针对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一轮税收竞争,要积极主动挖掘降成本潜力。建议通过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和加大国家社保支出等办法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建议更多采用研发加计扣除等普惠性办法降低企业税负。建议通过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服务费用等方式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下调银行服务收费,鼓励银行创新信贷服务、设立民营银行鼓励竞争、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等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稳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聚焦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围绕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新材料、制造业智能化、重大技术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关键技术产业化专项,通过建设新型技术装备研发试验检测平台、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提升关键系统和核心部件配套能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行为,更好地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树立消费者对国内产品安全质量的信心。在食品、药品、婴童用品、家电等领域实施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制度,保障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国内消费者赴海外“爆买”升温等现象,加强企业研发设计与能力创新,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着力打造精品国货品牌,推动“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让消费者更愿意把钱花在国内,引导经济健康发展。

通过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培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加快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更多依靠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完善创新体系。加强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的支撑平台和信息、生物、大数据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的协同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更加注重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水平建设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着力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完善普惠性支持政策,支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快高水平创新型团队和人才的引进培育,加快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强烈创新精神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探索“国家进行职业教育引导,高校开展基础教育培训,企业和应用技术研究机构提供实践指导”的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适应新技术、具有新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技术人才培养。

二是加快培育新产业新动能。2017年,新产业新动能表现抢眼,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8.1%和51.1%,网上零售增长32.2%,数字经济、共享经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成为经济新动力。2018年要继续聚焦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高端制造和数字创意等“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在人工智能、新药创制、航空航天、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关键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实现关键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加强政府引导,加大资本市场对新兴产业支持力度,鼓励银行针对新兴产业创新产品和服务,研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三是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着力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形成有利于新产业新业态成长的包容创新环境。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结合、军民融合创新等重点领域改革,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和创造力。倡导创新文化,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四是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2017年,“双创”继续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企业607.4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成果转化取得突破,创业投资稳中有升,示范基地建设快速推进,成为促进就业和创新的重要力量。适应“双创2.0”升级发展要求,聚焦制约创新创业升级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从增加技术供给源头活水、顺畅技术成果转化渠道、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鼓励创新型创业,推动创新创业更好地与实体经济结合,加快向质量提升、功能完善和专业化分工方向发展,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加快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五是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统计体系。适应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加快构建新时代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从原来主要考核经济增长速度、规模等数量指标转向考核全要素生产率、税收贡献、就业、利润等经济发展质量指标。建立完善地方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幸福产业统计监测制度和绿色GDP评价体系等,形成能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制度。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8年,产业经济发展要继续紧紧把握“高端供给不足、低端供给过剩,供需不匹配”这个主要矛盾,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更多通过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淘汰出清落后过剩产能。2017年去产能工作扎实推进,钢铁、煤炭年度去产能任务圆满完成。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0%,创5年新高。新的一年,在巩固钢铁、煤炭去产能取得积极成效的情况下,要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和重心,更多依靠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去产能长效机制,强化产业准入标准约束,畅通部分国有和僵尸企业退出渠道,形成通过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的新格局。

二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促进优质绿色产品供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配合环保督查工作,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大力开发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引导产业向更加清洁、节能和安全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产业,推动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成为风尚,构建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产业体系,通过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三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重要着力点,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

四是大力发展幸福产业。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把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幸福产业放在服务业发展的优先位置。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幸福产业投资力度,通过放开相关领域服务市场、丰富服务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知名服务品牌,扩大有效服务供给,做大、做强、做精、做好幸福产业,让幸福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注重在开放竞争中提升产业发展优势

坚持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新特点,更加重视通过扩大开放促进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通过全球资源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等方式,不断提升我国产业发展全球位势和分工地位。

一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引技、引智力度。

要研究新时代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的新优惠政策和新举措。充分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优势,积极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等领域企业,促进形成新一轮跨国公司和科技型企业对华投资热潮。启动“新三线建设”计划,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产业转移示范区,努力打造新的对外开放高地和政策洼地。积极构建国际开放实验室、世界产业创新联盟、全球创新网络等,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顶尖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技术创新战略合作,吸引跨国公司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进一步简化移民审批程序,支持中关村、深圳等地区开展技术移民试点,鼓励企业聘用高科技外籍人才,加大对全球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

二是着力推进以服务业为主的二次开放。

发挥好我国新的人才红利优势,重点推进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文化创意、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办公室”。

三是支持优势产业和企业加快走出去。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在沿线国家建设一批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加快推动我国优势产能走出去,鼓励优势企业发展国际总承包、总集成,带动包括装备、技术、标准、品牌等在内的产业输出。对高铁、核电等我国优势产能走出去,要加大出口信贷等政策支持。出台鼓励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研究、收购品牌等方面的具体扶持措施。鼓励企业开展多元化投资,推动企业在境外开展并购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构建全球营销及服务体系,通过投资、全球采购、OEM、ODM等多种方式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产业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1.《2018: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8: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8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