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广义上说,基督教会包括天主教会,东正教会和新教教会;狭义上说,基督教会专指新教教会。基督教诞生以后,不断向外传播,虽然遇到犹太当局和罗马当局的多次迫害,但依然能够发展壮大,从耶路撒冷起,传遍犹太全地,乃至整个罗马帝国,并于3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由于帝国分裂,帝国境内的文化民族差异和教权上追求平等,1054年,基督教发生第一次大分裂,正式分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到了1517年,德意志神甫和神学家马丁·路德发表《95条论纲》,要求廉俭化教会,回到圣经,由此引发宗教改革风暴,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天主教会脱离出去,另立新教。到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的时候,天主教和新教各自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大致上确定了下来。新教教会包括很多宗派,有信义会(始于德国),归正会(始于瑞士),圣公会(始于英国)等许多教派。新教各教派组织上互相独立,信仰上大同小异。
二、 共性
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的共性是首要的,他们都共同认可“四个一”,为:
一主:即神,—上帝耶和华,他是宇宙的主宰和造物主,自有永有,自在永在,他是大能、公义和仁慈的,他是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圣灵)。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个位格,同为一体,圣子就是耶稣,圣灵则充满于信徒的身心内,以沟通上帝和人之间的关系。
一经:即圣经。分旧约和新约。旧约启示给犹太人,强调人作为受造物的不完满性和罪性以及上帝对人的犯罪的不悦和惩处,用以揭示上帝的大能、权威和公义;新约启示给全人类,上帝派遣自己(也就是耶稣基督。基督就是"救世主"的意思。犹太教不承认耶稣就是救世主,他们认为救世主——即"弥赛亚"还没有来)经童贞女玛利亚无玷受孕道成肉身,下凡人间,经历苦难,传扬福音,然后被钉十字架,以自己的苦难和牺牲来救赎人类的罪性、堕落和苦难。死后三天,复活,升天,并预言自己日后还要再来,对所有的活人和死人进行审判,善人入天堂享永福,恶人下地狱受永罚,此即为"末日大审判"。新约强调福音,也就是爱,博爱,上帝对全人类的爱,以及人作为回应,对上帝的爱和对人的爱。正所谓的爱人如己,荣神益人。耶稣基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和榜样。
一信:信三位一体,信原罪,信拯救,信恩典,信审判,信永生。
一洗:承认自己的罪性,接受基督的救赎,领洗为基督的门徒,以基督为力量的源泉和榜样,爱人如己,荣神益人,实践福音。
三、差别
在前述的那些首要的共性的前提之下,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的区别和分歧却也是显明的,特别是新教与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的差别更大,天主教和东正教双方的不同倒不是太多。
- 天主教的主张:
- 圣经的权威+教会的传承
- 信心+行为=得救与永生
- 信徒的自治+教会的引导。
天主教其实是中国化的一种称呼。天主教强调普世性,其总部设在罗马梵蒂冈,称为梵蒂冈教廷。所以天主教也称为罗马公教。其教会组织体系自上而下,集中统一,教皇(即教宗)是全球天主教会的领袖,由枢机主教团选举产生,除非渎职或犯有异端罪,任职终身。
天主教的所有神职人员,包括修士和修女,均遵守独身制度。这一独身制度确定于公元12世纪,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可能并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的神职人员。
由平信徒组成的在俗修会的成员则不受独身制度的约束。
天主教和东正教在教堂里举行的宗教崇拜活动称为"弥撒",而新教在教堂里举行的宗教崇拜活动称为"礼拜"。
四、新教
(一)产生
16世纪初,罗马教庭欲在梵蒂冈建圣彼得大教堂,为了筹集资金,教庭向西欧各国的教会出售赎罪券,并宣称买赎罪券的信徒的罪才能够被上帝赦免。此行动和教义在德国受到修士马丁·路德的置疑,他认为信徒只要相信耶稣,就可蒙神赦罪,因为耶稣已在十字架上担当信徒们的罪,人们只要向他祷告,认罪,相信他,就可罪得赦免,因信称义,而不是靠购买赎罪券称义。教皇得知此事后,下令叫马丁·路德认罪,并收回己见,遭到马丁·路德拒绝。教皇开除路德的教籍,路德于是脱离教廷,与他的支持者们(其中有一些德国的诸侯)一起在德国建立了一个独立于教廷的新的教会,也是新教的第一个教会(即教派或宗派),称为路德宗(或信义会,因为强调因信称义)。这一行动史称“宗教改革”。
- 马丁·路德强调以下三点:
- 1)信徒因信称义,不因买赎罪券称义;
- 2)圣经为教会的最高权威,教皇或教会大公会议(即普世主教会议)都不是教会的最高权威;
- 3)一般信徒都可以向神祷告,与神沟通,通过祷告,读圣经领受神的启示和带领,通过向神认罪,获得神的赦免,不需要以神职人员为神和人之间的中介。
后来,加尔文受马丁·路德的影响,在瑞士从事宗教改革,使瑞士教会脱离教廷统治,建立了归正会(即加尔文宗)。加尔文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组织体制,由一个教会的全体信徒选举该教会的长老,再由长老选举或聘请牧师共同管理教会,牧师主要负责宗教事务。再经过地区教会和一国教会的分层选举,组成地区的教会和一国的教会。加尔文的长老制为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英国国王为了加强王权,也宣布英国教会脱离教廷而独立,建立圣公会(即安立甘宗)。实行主教制,由坎特伯雷的大主教管理全英国的圣公会。后来,从以上教会中又出现新的宗教改革,产生了许多新的教派。在英国,这类新的教派多为清教徒,常常受到英国政府和英国圣公会的迫害。清教徒为了逃避迫害,远渡大西洋,到北美大陆谋生。英国政府在北美设立了殖民政府,对殖民地人民征收大量苛捐杂税,引发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战争,最终以殖民地人民取得战争胜利而告终,美国由此诞生。
(二)新教的主张:
唯独圣经,坚持圣经本身的绝对权威,不赞成以教会来主导对圣经的解释,而应主要由个人凭借自己的信心和良心还有圣灵的感动来理解。
唯独恩典,认为既然耶稣基督是神—人之间的救赎中保,那么神人间的沟通和交流就不需要教会发挥太多的中介作用。
唯独信心,强调首要的是对上帝的信从,反对单凭行为或主要凭行为得救。
各教会团体一般比较独立化,较为自由,但也容易造成新的分化。实际上,新教也的确不是一个统一的教派,而是分化的数十个教派的总称。其中,路德派、加尔文派、圣公会是三大全球性的主流教派,这三大主流教派内部也有不少不同的派别,并非铁板一块。
新教的特点为:一是新教的所有教牧人员都可以结婚。二是新教教堂里立的十字架上没有耶稣基督被钉的受苦难的像。三是新教徒祈祷时也不在胸前划十字。四是新教教堂内外的装饰是最简洁、最朴素的,雕塑和壁画一般都没有。(注:圣公会除外。圣公会在很多方面都是接近天主教的,特别是其中的上层教派——"高教会派")。五是新教各派都没有修道院和修会制度(注:圣公会高教会派除外,圣公会高教会派是在上个世纪恢复修道院和修会制度的)。 六是新教的一般教牧人员称为牧师或长老,而不象天主教和东正教那样称为神甫(非正式地可称为神父)。
在中国,新教更正式的名称应为"耶稣教"。但是部分华人新教人士一直坚持把基督教等同于新教,结果社会上好象也就慢慢地真的以为基督教就是新教,新教就是基督教了。其实,这在国际上是不成立的。部分华人新教人士这么坚持,无非是认为只有新教才是真正代表了基督教的正确信仰,另外,也有借此与天主教竞争,争取更多的信徒的意图。
五、东正教
东正教强调正统性,所以也称为正教。他与天主教的差别主要是以下方面 :
保守性:坚守古教义和古礼仪,基本不做什么调整。
封闭性:不太强调传教工作,对与天主教和新教开展交流和对话也不大热心。
依附性:历史上一直强烈的依附于世俗政权,受其严格的控制,不象天主教那样一直政教分离和教俗二元结构。
分散性:一直没有统一的全球性的教会首脑机构。名义上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尔)大牧首处于首席地位,但实际上莫斯科大牧首、耶路撒冷大牧首、安提阿大牧首、亚力山大里亚大牧首并不受其节制,而且这些大牧首对非本国的正教会辖区的影响也很有限。
神秘性:强调通过祷告时的沉思默想来达到与上帝的直接交通,很注重这种个体性的和不可重复性的信仰体验。
主教以下的神职人员可以结婚(修士和修女除外)。但是,有了家室的那些基层神职人员,比如神甫,就没有机会再升迁到主教及以上职位了。
东正教不象天主教,东正教的教堂内外都没有雕塑,但教堂里有大量反映宗教性内容的壁画。东正教的教堂内外都没有雕塑,这是公元8——9世纪拜占廷境内"圣像破坏运动"的结果。
不过,东正教的教堂里的其他装饰物还是比天主教教堂丰富,而且宗教仪式也更盛大和繁复。
东正教的教堂里一般都没有坐椅,教友们要站着参加宗教活动。这与天主教和新教教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东正教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远远小于天主教和新教。
1.《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专题之讨论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之间的关联和差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专题之讨论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之间的关联和差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95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