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的发明者是谁?对于这个问题,科技界其实到目前为止仍有争论。
但在大多数普通民众看来,他们显然更愿意将“发明电话”的荣誉归于语言学家亚历山大·贝尔,一是因为此人在“发明电话”之前就因为在聋哑儿童教育方面的卓越贡献而颇有社会声誉;二是因为贝尔和他的电话公司的确大力推广这一世纪大发明,让更多一般老百姓体验到了电话系统所带来的交流革命以及……烦恼。是的,说到电话,我们就不可能避开骚扰电话这个话题。事实上据不可考的说法称,发明电话的贝尔本人,可能也正是世界上第一通骚扰电话的拨出者。据称其在某次通话实验中,突然联想到自己崇拜的偶像拿破仑·波拿巴,一时遐想拿皇如果有电话用,是不是就不会在滑铁卢战役的最后因为联系不上援军而失败,结果拿起电话开口便说,“克鲁西吗,我是拿破仑,我命令你带兵立即向我靠拢”,对此,电话另一头的助手想必是一脸愕然。但这也足以从一个侧面证明,骚扰电话的历史有多么悠久。
当然,假设贝尔先生真的在他的电话里cos了一把拿破仑,那么这也仅仅只是一通略带恶作剧性质的电话罢了。在骚扰电话的诸多种类里,恶作剧电话大概是危害程度最轻的一种。以至于我们现在说到“骚扰电话”这个词,大多数时候甚至都不会想到它的本意,而是会联想到诈骗、商业推广、恶意侵扰(这个和恶作剧是有明显不同的)等等更为严重的案例。毕竟根据海外知名来电显示和屏蔽软件 Truecaller 去年底发布的报告显示,仅在2018年的1月到10月的短短300多天时间里,仅他们一家就已经监测到了多达177亿个垃圾电话,比全球人口还要多出一倍多来。
骚扰电话如此猖狂,难道就没有办法对付它们么?当然不至于。事实上至少从上个世纪开始,各式各样旨在抑制骚扰电话、或是降低其危害的举措就在不断地被提出和运用中,而它们与骚扰电话、与骚扰电话制造者之间的“战争”,实际上也是人类电信技术发展的其中一个侧影。今天我们三易生活就来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为了对抗骚扰电话,电信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间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电话总机系统——用人力对抗人力,用防火墙对抗骚扰
对于现代的电信产品消费者来说,电话总机系统可能是个相当陌生的玩意:毕竟,在它诞生的时候,当时的一般家庭甚至还消费不起固定的座机电话。但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电话总机系统可以被视作是最早行之有效对抗骚扰电话的手段,没有之一。
简单来说,在电话总机系统盛行的年代,个人是不直接拥有电话号码的,所有的电话必须要先接通到一个总机号码,这个号码可能属于一个单位、一家企业或者一个大院。之后拨打电话的人必须要向专门的话务员说明他来电的意图,并告知其需要转接的对象,再由话务员手动接通最终的电话。不难看出,此时话务员就相当于担任了“人工防火墙”的职责,自然能够过滤掉一部分他/她认为不合适的电话请求。
当然,有些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你讲的这是什么老黄历了”。但实际上,电话总机系统至今依然存在,只不过“话务员”可能换成了自动的电脑程序、甚至可能由AI驱动。而在这些自动系统内部,由骚扰电话黑名单功能驱动的转接屏蔽功能,至今依然在保护着某些企业、单位的通信安全和通信效率。
来电显示服务——你终于能知道来电的是他还是她
电话总机系统诞生之初,就注定了它仅适用于少数地位特殊的使用者。因此对于大部分家庭电话用户来说,他们最初关于电话“防骚扰”的体验,多半是从一台具备来电显示功能的座机电话,以及一个纸质的电话本开始的。
小编我至今记得,当年家中换装了带有来电显示的电话机之后,小小年纪的我简直就像是看到了科幻故事里的机械一般兴奋:毕竟在那之前,绝大部分的电话机都只有一个简单的听筒和硕大的按键/转盘。相比之下,拥有一个硕大的液晶屏幕、甚至还号称自带电话本/回拨功能的来电显示电话,光从外观上就让人感到了“未来”的气息。
只不过,当我兴冲冲地终于等到一通电话拨入的时候,我发现屏幕上并没有正常显示来电号码,而是一整串“00000000”——是的,那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来电显示是需要去营业厅额外开通服务才能使用的。顺带一提,费用是每个月6元,并且至今也没有变过。
来电管理软件——黑名单虽好,可不要滥用喔
多亏了来电显示服务,我们终于可以看到是谁打来的电话了,但此时对于固定电话的使用者来说,实际上还只能在看到熟悉的号码之后通过记忆或者电话本认出来已知的号码。对于那些陌生来电除非选择一概不理,否则依然是无法防范的。
这种情况,直到大众通信手段进入智能手机时代才总算是有所好转。注意,这里的智能手机不是说的现在的触屏iPhone或者Android,而是更早一点的诺基亚塞班和微软WM,因为早在那个年代,就已经有能够在来电时显示归属地、甚至自动拒接某些骚扰电话的手机软件存在了。
不得不说,类似的来电管理软件,直到今天都是大多数人最熟悉的垃圾电话防范措施,但它也不是毫无缺点的。首先,来电管理软件的功能依托于其庞大的电话数据库,而这就意味着,如果犯罪分子使用技术手段伪装来电号码,或者干脆使用一个全新的号段,那么来电管理就可能发生漏判的现象;其次,也正因为电话数据库里的号码信息来源于很多用户的自行“踩雷”经验,因此这也就不排除发生人为“陷害”的情况。比如说,如果某个出租车司机或者外卖小哥已经辞职转行,可是他的电话号码却依然被大数据标记为“出租车”或者“外卖送餐服务”,那么就可能对其新的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况且,基于用户上报信息而对个人的电话号码进行定性、标注的行为,本身就存在着法律上的问题。按照我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产品及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换句话说,严格意义上来说,当我们通过来电管理软件将外卖小哥电话标注为“外卖”时,就有可能已经侵犯了他的知情权,属于违法行为喔。
SHAKEN / STIR认证——不是实名制,胜似实名制
既然未经允许而标注不愿意接听的电话是存在争议的,那么经过允许之后,只标注值得接听的电话是不是就可以了呢?在美国,FCC最近就一直在推行着这样一项技术,它的学名叫做SHAKEN / STIR,但大家其实可以简单地将它理解成一个类似于“实名制”的玩意就行。只不过,老美在整治骚扰电话上做得更彻底、更决绝。
首先,SHAKEN / STIR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和电话号码绑定的身份认证机制。这要求运营商(包括网络电话运营商)都必须要核实每一个号码的拥有者,然后给他们颁发认证证书。而在电话拨出时,认证信息会和电话数据一起传递出去,只要它途径的运营商支持SHAKEN / STIR技术,那么理论上来说,消费者最终会在接到来电时看到屏幕上多出一行小字显示“该号码可信”或者类似的其他意思。
SHAKEN / STIR主要的任务在于防范号码伪装
这意味着什么呢?从技术层面上来说,除非黑客直接入侵了电话持有者的设备,否则通过软件冒充他人号码将变得不可能,因为此时号码会被直接识别为伪装(没有正确的认证信息)。这相当于鼓励消费者“不接听没有显示认证(没有实名)的电话”——而这一点对于电信诈骗者来说,将会近似于灭顶之灾。
但是由于SHAKEN / STIR认证要求运营商核实旗下所有号码拥有者的合法性,这对于某些小运营商而言的确造成了过高的成本,而且也触动了某些黑产集团的利益。因此至少在目前来说,这种近似于实名制的电话认证机制在美国的推广也遭遇到了一些困难。好在,FCC主席阿吉特·派(Ajit Pai)态度强硬,他甚至准备授权运营商,允许运营商直接拦截伪装电话而不需要额外申请法律许可。如果这项规定成真,那将意味着除非电信犯罪者和运营商存在勾结行为,否则他们将几乎无法遁形。
是不是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即便是这迄今为止最新、最坚决的骚扰电话治理手段,实际上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漏洞,因为它只能预防那些来自非法源头的诈骗电话,却无法防范使用合法设备的推广电话。换句话说,保险公司、银行、保健药厂、教育机构……他们完全不会受到影响,依然能够合法地大量拨出骚扰推广电话,并在你的手机上显示为“可信来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1.《00000000,干货看这篇!对抗骚扰电话,我们几乎从未赢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00000000,干货看这篇!对抗骚扰电话,我们几乎从未赢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021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