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20 4迷雾看这里!你不是失败,只是差一点成功——迷雾01

弓箭手悖论——偏离目标,才能击中目标

成功是瞬间、事件、

世界给你的标签,

卓越是持续的追求。


千万人的失败,都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离成功尚差一步时就停止不做了。

——莎士比亚

一个仍有寒意的春日下午,哥伦比亚大学射箭队的女运动员们气定神闲地从校队车上下来。其中一名运动员右手拿着一个吃了一半的冰激凌,左手拿着一把带有黄色箭羽的箭。另一名运动员穿着一件护胸,以使身体不受弓箭张力影响。贝克田径综合楼,这座位于曼哈顿北端的哥伦比亚大学的体育设施,迎来了一群无忧无虑的战士。

这些运动员的到来显然不在贝克田径综合楼维护人员的意料之中。

又或许,这名维护人员是新来的,因为当我问他射箭队在哪儿训练时,他一脸疑惑地看着我,仿佛不相信射箭居然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运动项目之一。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很早就到了,当时箭靶还没有立起来。运动员手里的箭会以每小时240多千米的速度射向大约70米外的箭靶时,而为了确保周围人的安全,射箭队从不在有人的场地上练习。练习射箭需要和射击目标保持一定的距离。

德里克·戴维斯(Derek Davis)教练开着一辆灰色的货车过来了。他用一条带着蓝色图案的丝质大手帕包着银白色的过肩长发,这和他身上穿的哥伦比亚大学射箭队的队服遥相呼应。20世纪80年代末,在妻子的支持下,他开始把射箭这项运动当成一种爱好,因为“它比游泳安全,又能让人不沾酒精”。作为一名生物力学专家和瑜伽大师,自2005年以来,他一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射箭队和学校俱乐部的领队。

要知道,在古代,瑜伽大师可是战争中的圣人啊,只不过后来瑜伽慢慢转变成了一项运动。

我站在训练场地入口的铁丝网旁,运动员们打量了我一番,笑着从我身边走过。刚刚那名拿着冰激凌的运动员扔掉了手中已经快要融化的冰激凌,加入了正在从货车后备厢卸设备的人群。她们之间的沟通没有什么文字类的内容,说的都是数字,比如理想的成绩或者射箭时自身的角度等。

这些女运动员正在为一场即将到来的全国性比赛做准备。这支代表队由女学生组成,没有一个男生。她们小心地放下复合弓和反曲弓(1),拉满弓再放箭,射出去的箭先呈现一个弧度,再射中箭靶。戴维斯教练没有来回走动,而是站在运动员身后一个很远的地方,他可能是在观察谁需要指导。在离场地边缘稍微远点儿的地方,放了很多装满线轴、钳子、扳手、锤子和钉子的工具箱。

有两名运动员在练习,但只有一名迫切地想知道成绩。起射位置和箭靶之间的距离几乎有两个网球场的直径那么远,运动员射出第一支箭时,戴维斯教练就用望远镜遥看成绩。我几乎能听到射出去的箭和空气摩擦的声音。

“6点钟方向,7环。”

“2点钟方向,9环。”

有一组的箭还没有落下,戴维斯教练就喊了起来。

“非常好,10环!”

“10环,太棒了!”

然而,下一支箭射出之后,四周没有声响了。

“别,别看了!”那名运动员一边说一边活动了一下双脚,然后放

下了弓,“这支箭肯定脱靶了!”

“是啊,”戴维斯教练肯定地说,“我都没看见它在哪儿。”

我站在那名运动员身后,试着从她的角度去理解她的感受,毕竟我不是射箭运动员,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射中箭靶。射箭前要计算箭上升的弧度、上下和水平移动的路径,这是只有射箭运动员才能预测到的轨迹。在不考虑风速的情况下,如果箭以一个倾斜的角度被射出去,那么它一定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移,也就不会命中目标了。

箭就是按这个原理被制造出来的。如果用右手射箭,那你得稍微往左边瞄准一点才能射中靶心。这个小技巧需要运动员在专注于目标的同时,还要注意到箭在呈曲线飞行时所有可能出现的弧度,以及那些可能会影响箭的运动的变量。射箭运动员将这称为双重焦点或分裂视觉。

在练习射箭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正。即使你的能力只能让你射中9环,你也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可以射中10环的选手。同样,即使只能射中7环,也要相信自己能射中8环。射箭运动是一种能提供即时、精确的反馈的运动,它能将一名运动员置于与年轻的自己相比较的情况中。射箭运动员常常与“差一点成功”打交道,射不中靶心是常有的事儿,但很多时候,往往下一秒就能证明他们可以做到。

即使箭离目标只有半度的落差,射箭运动员也射不中靶心。哥伦比亚大学校射箭队前副队长萨拉·沙伊(Sarah Chai)说:“你的手只要移动一毫米,一切就都会改变,特别是在远距离射箭时。”站在距目标70米远的起射点,靶心看起来就跟一臂远的火柴尖那么小。射中8环,则意味着要隔着这么远的距离在硬面包圈上戳一个洞,而且每次射击都要发力50斤。

这的确是一项费神的运动。经过了长达三个小时的训练后,两名运动员躺在起射线那儿仰望天空。在每天都要有三个小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想要找到艾略特所谓的“一个始终存在的终点”,需要特别且持续的专注力。射箭运动员之所以为射箭运动员,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任何细微差异都会导致巨大结果差异的环境中。

这就如同要在自然界寻找某种精确性,比如天然的蜜蜂蜂巢,或者爱尔兰巨人之路(2)上天然且完美的六角形玄武岩。当每天的得分保持在1350分以上或者超过1440分时,他们就会减少练习射箭的次数,转而专注于注意力、呼吸技巧、冥想和可视化技巧的训练。有名队员快要被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了,但她仍然坚持参加训练,因为从射箭这一运动中获得的专注力使她面对所有事都能镇定自若。

她说:“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如果不练习射箭,我就会抓狂。”不射箭的时候,她会感到恼怒和焦躁。

我在射箭训练场待了三个小时,肯定有人很好奇我为什么会在那儿。不可否认,发现一项新运动的快感是源源不断地袭来的。但是,我没有带望远镜,要在三个小时里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面前的事物上已经很困难了,更不用说集中在那些费了神也不一定能看到的事物上了。

也是在这一天,我看到了一些一开始不会注意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黄心病”或“黄心抗拒”(3),了解到了当一个人成为合格的或优秀的射箭运动员时会发生什么。与期待结果相比,他们变得想直接命中靶心而不考虑过程。在极端的情况下,如果运动员在前一天射中了靶心,第二天他的箭就会射向停车场。

没人知道这究竟是一种窒息感、一种表现焦虑,还是某种形式的肌张力障碍。但我们知道的是,唯一能使运动员从这种状态完全恢复过来的方法就是从头开始,重新学习射箭,专注于练习呼吸、站立姿势、起射位置、撒放和射形这些基础的东西。不过,在我见到的射箭运动员中,没人有这种靶心恐惧感,就算有,也没人会承认。

然而,还有其他与射箭有关的东西吸引了我,让我心甘情愿地待在这里。我离开射箭训练场,沿着地铁轨道走在百老汇大街上,突然间就想明白了。我鬼使神差地走到美国的一个历史地标处,那是迪克曼家族(Dyckman family)于18世纪建造的一座农舍。

它曾矗立在曼哈顿从哈得孙河到东河的一处狭长地带上,现在却坐落在一条繁忙的大街上,被灌木丛和树叶遮住,几乎看不到踪影。我被百老汇大街上这座与四周环境不搭的农舍吸引住了,于是进去参观了一番。实际上,这是我在那一天中进行的第二次参观。观察一支练习中的射箭队,就好比参观一处古老的遗迹并仔细揣摩其如今已不可见的建造过程,这二者的过程都不是竞争性的,而是哪里有胜利者,哪里就有对卓越的追求。

可是,为什么射箭运动员会产生黄心抗拒呢?一个原因是,射箭训练场上的卓越并不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心驰神往。训练场上的一切都是高尚的,没有丝毫阿谀奉承。这项运动几乎不涉及本土文化,我们能看到运动员追求这种程度的精确的犟劲儿是什么样子,而这就表示,在三个小时的训练中,你得准确地调整身体角度、确定风速才能射中靶心,在默默无闻和无声无息中追求目标。

射中靶心是一种日复一日、无止无休的尝试,可尽管如此,却很少有人能看到你的努力。这一点在更常见、更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上更加明显,比如说篮球或足球运动。那些让人有更大的机会获得荣誉的运动项目,往往需要更多、更刻苦的练习和尝试。而射箭,是一种结合了罕见、严肃的目的的边缘性运动。

还有另一个原因。在每一支箭射向箭靶时,射箭运动员都被夹在成功(正中靶心)和卓越(如果不能勤加练习,那知道这个词也没有任何意义)之间。如果大胆猜测一下,我会觉得,卓越所需的无止无休的练习的过程性和成功的瞬时性之间的紧张关系,是造成黄心抗拒的主要原因。

卓越需要充足的耐心。卓越与完美主义不同,完美主义更关注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卓越与成功也不同,卓越不仅是对目标的承诺,更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对目标的不懈追求,而成功只是基于某一事件的一次胜利、一个瞬间。


从不可能中诞生的成就

当到达某种高度时,我们就会与成功相遇。实际上,那些经典的成就,无论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企业家的发明创造、经典文学、舞蹈,还是视觉艺术作品,都不是一开始就成功的,而是一支箭在射出去之后的转换和修正。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人类的成长十分好奇,常常思考人类是如何消除疑惑,以世界从未见过的方式发展的。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小时候我就会研究长辈、同龄人、古代的伟人以及那些如今处于权力巅峰的人的故事,或者是那些与我的生活既相似又大不相同的人们的故事。

于是,我很自然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大多数人会逃避的事情上,拥有创新者、创造者、发明家这类身份或职业的人已经拥有了一个无法被取代的优势。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我领悟到那个真理时的震撼感,也就是:只有在去发现、去主动迎接、去穿越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境况时,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最完整的自己。

虽然直到写本书时,这个真理才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但在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我都在思考它。我曾经在很多时候与这个真理相遇,比如我去剑桥大学的时候,又比如我走进哈佛大学低矮的房间,一直担任学校招生主任的比尔·菲茨西蒙斯(BillFitzsimmons)说他上高中时曾被学校开除过的时候。

当时,菲茨西蒙斯不学好还逃课,于是就被学校开除了。他不得不申请邻近城镇的一所高中。据他所说,这给了他一股韧劲儿,也让他明白了一些他认为对生命本身至关重要的事情。我去拜访菲茨西蒙斯时,他对我说:“我记得你的申请。”他看着我前胸佩戴的哈佛大学校友的名牌,又将这句话重复了一遍。他咧嘴一笑,随即又像是要压抑住某种想法似的抿起了唇。

或许,他只是不想提起那段被他回想起来却被我遗忘了的记忆——我写了一篇关于失败的优势和重要性的论文来申请哈佛大学,而这个主题是我在18岁时察觉到的。我站在那儿,想起了当时我是怎样瞒着父母和大学导师去写这篇论文的,因为我深知这篇论文会让他们认为我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冒险。

直到最后一刻,我才让他们知晓这篇论文的内容,而那时,即便他们持反对意见,我也没有其他论文可以代替,只能把这篇交上去了。我想通过写作来探索对生活的感受——发现、创新和创造等成就往往甚至只能从不可能中诞生。

事后我才发现,当时我之所以会专注于生活中看似毫无可能成功的事物的潜力,是因为我开始接受在生活中被人低估所带来的礼物。在你未发一语之前,整个世界都可能认为你是一个失败者,那么,你怎样才能在他人预设的看法中找到卓越之处,并将其转化成一种能实现自己愿望和梦想的优势呢?

有一次去看望住在弗吉尼亚州乡下的外祖父和外祖母时,我住在一间几乎要沉到地下的木屋里。那时候,这种信念变得明晰了起来。似乎是木屋自己的意志和工匠的努力一起托着它,才使它没有沉下去。外祖父谢德拉克和外祖母布兰奇的生活围绕着三个房间展开。厨房位于三个房间的中心,里面摆满了各种我认为他们不会吃的食物。此外,还有一个餐厅和一个客厅,所有能在餐厅做的事情我们都在客厅进行。

一条过道把几个房间连接了起来,外祖父就是在那里描绘出了他心中多姿多彩的世界。夜晚,他是一位看门人,也是一位爵士音乐家。周末,他还会帮忙画广告牌。他在餐桌上向我们展示他的成果,餐厅就是一个展示梦想的地方,而外祖父的梦想是由艰苦的生活造就的。现实帮他清楚地知道什么才是他想做的,什么样的人才是他想成为的。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外祖父这个榜样,我就不会写这本书了。

站在剑桥大学那间屋子里时,我意识到,多年以后,除了学术和管理的工作,我还得思考如何用未知却至关重要的方式来塑造未来的自己。

下面这些故事,你一定有所耳闻。艾灵顿公爵(Duke Ellington)说:“我只是把用来发愁的精力花在了写蓝调音乐上。”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认为,正是那些“表面上的失败”激励了他。他说:“就在负面评论出来的那个晚上,我乖乖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如果成功了,那我就更有动力继续工作了。”

由于经过无数次失败的实验后才成功发明出电灯,许多人对爱迪生坚韧不拔的精神表示怀疑,但他却对助手说:“我并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1912年,美国作家、诗人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Stein)收到了一封出版商给他的信,上面写着:“只要有顾客看一眼就行,但它几乎一本都卖不出去,一本都卖不出去,一本都卖不出去啊,这本书太难卖了。十分感谢……”

通过梳理糟粕,艺术家、企业家和创新者能够学会如何纠正之前所走的弯路。

电报作为通信革命的基础,是由一位叫塞缪尔·莫尔斯(SamuelMorse)的画家发明的。莫尔斯将画笔从画架上那幅他认为失败了的画上挪开,投入到了对世界上第一个电报装置的发明中。20世纪30年代,后来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曾经去好莱坞黄金时期八大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之一的雷电华电影公司(RKO)试镜,而试镜结果是他“不会唱歌,不会表演,有点秃顶,但会跳点舞”。

从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者那里,我们能听到更多类似的故事,从J.K.罗琳到史蒂夫·乔布斯,再到奥普拉·温弗瑞,完全不需要动用陈词滥调,他们就能向听众讲述自己是如何通过不同寻常的方式取得如今的成就的。然而,对有些人来说,“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种事就是陈词滥调,并不被看好。


创造性的转变从何而来

本书的内容关乎创造性努力的徒劳性。伟大的发明创造和成就都来源于劳动,即试图从心灵里创造出献给世界的礼物,它包括一条充斥着挫折并且挫折所带来的经验能为人提供不可估量的收获的道路。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所说的“工作”并不能被归于这一类。“工作就是按小时做的事”,作家刘易斯·海德(Lewis Hyde)在其开创性著作《礼物:创新精神如何改变世界》(The Gift: How the creative spirittransforms the world)中说,劳动“有自己的节奏。我们能从中得到报酬,但它很难被量化……写写诗、养养孩子、发现新的微积分计算方法、解决神经官能症的治疗问题,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都是劳动”。

世界上好像存在着一条分界线,将创造、创新和发明划分给某个人或某个精英人群来进行,也就是在被选中的人中挑选出少数人来将其完成。然而,平凡人的故事对这个分类是一个挑战。假如说每个人都有能力将痛苦转化为优势,那一定是因为在各种各样的创新中,创造性的过程都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从这个角度来看平凡人取得成就的故事,从中得到的就是那些被忽略了宝贵价值的想法——臣服的力量、差一点成功的推动力、创新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坚毅和创造性实践的重要性。

虽然“失败”是本书的核心主题,但本书中很少会用到这个词。失败是不完美的,一旦我们开始曲解它,它就会变得与本意相去甚远。我们常常会选择忽视失败,这不是因为它难以被发现,也不是因为畏惧它,而是因为一旦准备谈论失败,我们就会选择用其他表达来代替它,比如一次学习的经历、一次尝试,抑或一次再创造,而这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失败的概念了。

19世纪,失败是一个用于评估信用价值、描述破产的术语,现在则被强行当作一个适用于所有人价值观的词。失败有一个同义词——空白,这是19世纪时期的一个诗意的术语,描绘了一种由经验带来的使事物如擦拭过那般干净的状态。此外,它也暗示了无穷。1

想要找到一个准确的词来描述失败与替代性表达之间的这种动态变化是很困难的,就像要找到能被测量到但从未被分离出,也从未被肉眼见到过的元素钫一样。要知道,钫可是世界上最不稳定、最神秘的元素之一。没有人知道钫以一种可见的形式存在时是什么样子的,但它确确实实存在着,而且就散布在地壳的矿石中。

很多人认为令人难以置信的崛起是可能的,而且这些故事会贯穿我们的一生,永远都不会融合成一个单一的动态概念。这与射箭运动员的黄心抗拒一样,是一种普遍的感觉,但又并不常见。这一现象往往被深藏起来,也很少有人讨论与之相关的话题。恢复力、再创造和坚毅确实存在,但没有一个词能描述这种已逝去但至关重要的永恒真理:当看起来像冬天时,它其实是春天。

这一章简要地介绍了某种到现在还没有确切定义的基本思想。在无法用一个词来表达一个固有的、暂时的想法时,如果它出现了,我们就会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谈论它。它会有各种各样的生成环境,比如低估、失败、覆灭和挫折,但它所激发的活力是内在的、个人的,并且常常是无法被人发觉的。正如传奇剧作家克里斯托弗·弗赖(Christopher Fry)所说的:

从自我中

分离的人,

能发现一些

胜与败的区别吗?

我们能从失败中学到很多,但不得不说,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当然,这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公众来说,创造性的转变都来源于人们选择如何在有故事的语境中谈起它。

5月某个寒冷的一天,我看着哥伦比亚大学的射箭运动员,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分毫不差的练习无法让他们取得成功。有些射箭运动员能花几个月的时间练习呼吸节奏,以便在心跳之间射出箭,他们还能不断练习动作,将身体和肩胛骨运动锻炼得趋于完美。

一开始,他们只用手和橡皮圈在十分近的射程里练习射中很大的箭靶。逐渐添加训练元素后,他们只有做到几近完美的地步才能把箭靶移到更远的地方,之后再继续训练。成功就意味着要处理弓箭手悖论(4),要处理那些不可控的事,比如风、天气和生活中必然的变化。射中靶心则意味着要学会处理弓箭飞向箭靶时的曲线。

本书不是阿里阿德涅(5)的线团,而是一条让你能在艰难的环境中蜿蜒前行的绳索。本书是一种探索,是一本关于人类能力故事的地图集,是一项对早在科学证实之前就已察觉到的事实的叙事型调查。

本书出现的人物都给予了我充分的信任,让我可以在这里展示他们的人生之旅,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个之前从未意识到的警示,也就是本书无意中提到的主题。正是创造性过程推动了发明、发现和文明的出现,它也提醒我们如何灵活地将所谓的失败转变成个人独有的优势,转变成一个曾为人所知的、存在过的、理所应当的想法,而且,我希望它不会再被这个世界遗忘。

来源公众号-月夜聊话

1.《20 4迷雾看这里!你不是失败,只是差一点成功——迷雾01》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 4迷雾看这里!你不是失败,只是差一点成功——迷雾01》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040426.html

上一篇

11112看这里!蔡依林演唱再发力!穿镂空红衣和男伴舞在床上又唱又跳,场面火爆

下一篇

1886看这里!陈晓平:1886年福建“艺新号”炮舰赴港缉捕海盗张阿知案

【20 4迷雾】三星Note 20拍照得分出炉,5999元买这款手机值得吗?

  • 【20 4迷雾】三星Note 20拍照得分出炉,5999元买这款手机值得吗?
  • 【20 4迷雾】三星Note 20拍照得分出炉,5999元买这款手机值得吗?
  • 【20 4迷雾】三星Note 20拍照得分出炉,5999元买这款手机值得吗?

20 4迷雾专题之迷雾剧场今晚上新!《非常目击》能超越《隐秘的角落》吗?

  • 20 4迷雾专题之迷雾剧场今晚上新!《非常目击》能超越《隐秘的角落》吗?
  • 20 4迷雾专题之迷雾剧场今晚上新!《非常目击》能超越《隐秘的角落》吗?
  • 20 4迷雾专题之迷雾剧场今晚上新!《非常目击》能超越《隐秘的角落》吗?

20 4迷雾,干货看这篇!迷雾剧场今晚上新!《非常目击》能超越《隐秘的角落》吗?

  • 20 4迷雾,干货看这篇!迷雾剧场今晚上新!《非常目击》能超越《隐秘的角落》吗?
  • 20 4迷雾,干货看这篇!迷雾剧场今晚上新!《非常目击》能超越《隐秘的角落》吗?
  • 20 4迷雾,干货看这篇!迷雾剧场今晚上新!《非常目击》能超越《隐秘的角落》吗?
20 4迷雾,干货看这篇!组建藏字419部队是为了对印作战吗?政委阴法唐揭开中印之战的历史迷雾

20 4迷雾,干货看这篇!组建藏字419部队是为了对印作战吗?政委阴法唐揭开中印之战的历史迷雾

20 4迷雾相关介绍,音法党,1950年10月参加昌都战役,担任第18军第52师副政委。1951年,与副总裁陈子植率第52师主力一起进入西藏,并任中共西藏工委、江子洲工委书记。1959年担任西藏军区姜志军分区政委、中共姜志...

20 4迷雾,干货看这篇!魔兽:9.0新五人本<塞兹仙林的迷雾>坦克视角BOSS实测

  • 20 4迷雾,干货看这篇!魔兽:9.0新五人本<塞兹仙林的迷雾>坦克视角BOSS实测
  • 20 4迷雾,干货看这篇!魔兽:9.0新五人本<塞兹仙林的迷雾>坦克视角BOSS实测
  • 20 4迷雾,干货看这篇!魔兽:9.0新五人本<塞兹仙林的迷雾>坦克视角BOSS实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