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生活的人对“番剧”一词并不陌生。

它是对“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统称。

“样板”和“样板戏”的提法,最初见于1965年3月16日上海《解放日报》赞扬京剧《红灯记》的本报评论员文章。此后至1966年底,报刊上又出现了“革命样板戏”、“革命艺术样板”、“革命现代样板作品”等称谓。

较早被列为“八个革命样板戏”的,有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

此后又有京剧《龙江颂》、舞剧《沂蒙颂》《草原儿女》,京剧《平原作战》《杜鹃山》《磐石湾》《红云岗》《审椅子》《战海浪》《江津渡》等也被称为“样板戏”。

作为一个时期的舞台文艺作品代表,必然会在历史上留有一些烙印。

五十余年过去了,这些舞台剧目的情节梗概人们还依稀记得,而当年在舞台上闪亮登过场的男女主角们,也都早已过了花甲之年。

本篇借助网络资料,盘点一下八个样板戏的主演们的当初和后来,与大家分享。

李玉和----钱浩梁;李铁梅----刘长瑜

现代京剧《红灯记》的剧本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原创作者是黄泳江。《自有后来人》是一部以东北抗联为背景、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电影。

上世纪60年代,《自有后来人》在全国上映,不久,该故事便由上海沪剧团改编为沪剧,接着由哈尔滨京剧院率先搬上京剧舞台,当时名叫《革命自有后来人》。此剧是中国京剧院的优秀保留剧目。

曾在京剧《红灯记》中饰演李玉和的钱浩梁,6岁随父学艺,1943年进入上海戏曲学校。1950年,他进京应考,以一出《林冲夜奔》,得到主考周信芳的赏识,从而带艺进入学校研究班深造。1956年毕业后加入中国实验京剧团任主演。

1964年2月,中国京剧院在排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时,选定李少春作为扮演主人公李玉和的A角。按惯例另需配备一名B角。作为钱浩梁的师父,李少春竭力推荐了钱浩梁。

头脑灵活的钱浩梁,结合自己高大魁梧的扮相特点,在刻画李玉和的表演中,掺入了一些粗放豪爽的个人特点。

因李少春身体不好,钱浩梁作为B角在《红灯记》中频频亮相,又在当年第六期《戏剧报》封面上获得了饰演李玉和剧照的刊载机遇,开始在全国走红,后来仕途上也一时“春风得意”。

粉碎“四人帮”后,钱浩梁被列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而入狱。经过数年隔离审查,他被定性为“犯有严重政治错误,免予起诉”。

1982年年初,钱浩梁恢复了自由,回到了原工作单位中国京剧院,名字也改回了本名钱浩梁。1983年底,他到河北省艺术学校任教,1988年重返舞台,从1989到1991年的三年间,他经常到各地演出,而且常常在同一出戏中分饰几个角色。

1992年底,钱浩梁被批准病退回京生活。1998年大病初愈后开始恢复练功,并再次重返舞台。1998年,中国戏曲学院组织校友为学校捐资义演,他和妻子曲素英重新登上了长安大戏院的舞台,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如今的钱浩梁夫妇过着低调的平民生活,有观众曾在2016年还见过钱浩梁亮相舞台。

因在京剧《红灯记》中饰演李铁梅而闻名全国的刘长瑜,并不是梨园世家出身,她生于1942年,是旧时期北平市市长周大文的女儿。

她9岁那年考上了中国戏曲学校,学习了8年旦角。17岁到20岁之间,在中国戏曲学院实验剧团当演员,同时在学校兼任老师。在此期间。刘长瑜不断地学习旦角艺术,得到过李玉茹、童芷苓、俞振飞以及汉剧的陈伯华、豫剧陈素真等名家指点。

1965年,23岁的刘长瑜被选为样板戏《红灯记》的主演之一。她的的扮相俊美,嗓音清脆,吐字明快,表演真切,表演风格独具特色。

《红灯记》首演后,刘长瑜的人生可谓是精彩纷呈,经历了十年辉煌岁月,她又在1979年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同年为建国三十周年演出,以《红灯照》一剧获文化部演出一等奖。

之后的一些年里,刘长瑜先后斩获了1981年文化部个人表演一等奖、1982年首届电视金鹰奖、1983年首届戏剧梅花奖、1984年中青年优秀演员奖、1992年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1994年梅兰芳金奖大赛金奖等。

因为得了梅兰芳金奖,她也被誉为新时期京剧“八大名旦”之首,

1996年,刘长瑜曾任中国京剧院常务副院长。现居北京,担任国家京剧院艺术指导、国家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42年出生的刘长瑜已经78岁了,但她并未放弃京剧艺术,仍在教授弟子京剧技艺,偶尔还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杨子荣----童祥苓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是上海京剧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原创作品。经过无数次修改和润色,最终成为上海京剧的经典剧目,也是京剧舞台上现代歌剧的杰作。

《智取威虎山》1958年8月首演于南京中华剧场,其后又在苏州、上海等地公演,大受观众欢迎。

浓眉大眼,英姿威武、身披大氅的杨子荣,是那个时代的舞台明星。扮演杨子荣的是,正是身躯高大、长着一副娃娃脸的童祥苓。

他塑造的这一经典形象,不仅被搬上银幕,还被印在六枚套装的普通邮票上在全国发行。

童祥苓出生于1935年,是江西南昌市人。他自幼酷爱京剧艺术,8岁开始学戏,文武兼备,演唱富有韵味,做功细致,善于刻画人物。

在童祥苓的记忆里,《智取威虎山》是他人生的浓墨重彩。1970年“十一”国庆,京剧影片《智取威虎山》在全国公映,成为第一部被搬上大银幕的“样板戏”。

拍完电影后。童祥苓回到上海却被“搁置”起来。

在这段时间里,尽管他几乎没再排过戏,但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放映,仍使他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直到粉碎“四人帮”,童芷苓的冤案才得以平反。

2006年是童祥苓和妻子张南云50年金婚。对于这段50年的“包办婚姻”,童祥苓非常得意而又欣慰。童祥苓说,他的爱情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妻子,另一部分便是京剧。

如今,童祥苓和妻子居住在上海一套宽敞的寓所里。在他的客厅墙壁上,悬挂的杨子荣剧照和他与毛主席、周总理的合影,见证着童祥苓此生最引以为豪的时刻。

郭建光----谭元寿;阿庆嫂----洪雪飞

京剧《沙家浜》是从沪剧逐渐演变并传唱全国的。1964年初,沪剧《芦荡火种》去北京公演,被北京京剧团一眼看中,由著名作家汪曾祺等人执笔,改编为京剧。

无数五十岁以上的中国人,都知道京剧《沙家浜》。尽管距离这部戏最红火的年代已过去了很久,但很多人仍对剧中男主人公郭建光记忆犹新。

郭建光的扮演者、京剧谭派第五代传人谭元寿,是著名京剧大师谭富英的长子。他因成功饰演郭建光一角而扬名全国。

1965年,谭元寿在上海剧院连演了40场《沙家浜》。后来因年龄等原因,他虽然不能再演《沙家浜》,但作为谭派第五代掌门人,仍坚守在京剧舞台上。

(谭元寿与儿子孙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谭元寿作为京剧界老艺人,积极发挥承上启下作用。传统戏复出不久,他便带头出演《黑水国》、《龙凤呈祥》和《群英会》等剧目。为了进一步传扬国粹艺术,他还先后为近20部老戏录音进行了配像,为发展京剧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洪雪飞原是昆剧演员,安徽歙县人,从小在杭州长大。1958年入北方昆曲剧院学正旦,1966年进入北京京剧团改唱京剧。1979年后,任北方昆曲剧院演员,并在1985年获得第二届全国戏剧梅花奖。

洪雪飞改演京剧,被行家评价为“嗓音宽亮,做表洒脱,戏路较广,尤擅新戏。”1967年,她顶替赵燕侠试演《沙家浜》的女主角阿庆嫂,一炮打响,走红舞台。

1994年洪雪飞去新疆克拉玛依演出遭遇车祸而死,年仅53岁。

方海珍----李丽芳

京剧《海港》是以新中国工人阶级为题材的剧目,改编自李晓民创作的淮剧《海港的早晨》。1971年至1973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拍了两次彩色戏曲片。

在剧中主演方海珍的李丽芳,是京剧旦角演员。她少年时受到姐姐李慧芳指点,解放后曾在总政京剧团当演员,后调入上海京剧院。

除现代样板戏《海港》外,李丽芳还主演过《佘赛花》《穆桂英挂帅》《吕布与貂蝉》《花木兰》等剧目。

2002年4月,李丽芳在上海病逝,享年70岁。

严伟才----宋玉庆

京剧《奇袭白虎团》,取材于志愿军侦察排长杨育才在金城战役中的英雄事迹,初创是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京剧团在1955年就进行了首演。

1958年志愿军回国后,该团与山东省京剧团合并,遂保留并修改上演此剧

饰演严伟才的宋玉庆,1942年生于天津,父亲是琴师。全家跟随父亲四处奔波演出,常年辗转于山东一带。1949年6月,宋玉庆8岁时,进入了八路军胶东军分区“娃娃兵”京剧团,后成为山东省京剧团演员。

1964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年仅22岁的宋玉庆在《奇袭白虎团》中用全新的京剧表演,成功塑造了现代军人形象,引起了极大轰动。

1970年《奇袭白虎团》拍成了彩色电影,侦察英雄严伟才的艺术形象,打动了无数戏迷,宋玉庆所扮演的严伟才,不仅扮相好、动作干净利落,而且唱腔高亢激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他“打败美帝野心狼”的唱段,至今仍被戏迷们奉为经典。

宋玉庆1990年离休。1998年旅居美国。

吴清华-----薛菁华;洪常青---刘庆棠

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六十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创作演出的,是我国芭蕾舞按照“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

在剧中主演吴清华的薛菁华,祖籍江苏无锡,1945年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喜爱舞蹈表演。1956年她报考特邀苏联舞蹈专家授课的北京芭蕾舞学校,以其纯真姣好的面容,符合芭蕾舞表演的体形以及适中的年龄,通过三试,撞开了舞蹈艺术之门。

经过7年专业学习,毕业后进入中央芭蕾舞团。

在排练《红色娘子军》时,薛菁华担任第三场黎族舞的领舞,她高挑的身材,灵活的舞姿,征服了台下的观众,也引起周恩来总理的关注。他向陪同观看的剧团领导提出建议:“你们看能不能让那个跳黎族舞的演员试一试连长?”于是,作为初进“中芭”不久的薛菁华,幸运地改跳戏份较重的“娘子军连长”。

《红色娘子军》公演期间,周总理再次点名,让薛菁华饰演女主角吴清华并大获成功。

1978年,薛菁华参加了粉碎“四人帮”后国家文艺团体首次出访美国的交流演出,再登阔别5年的舞台,演出了《红色娘子军》片段“常青指路”。之后,她没有再演吴清华,而是以其他不同形象,继续在舞台上发光发热。

其中,她在芭蕾舞剧《鱼美人》中的“蛇舞”,获得国家文化部舞蹈表演一等奖。

如今身为香港菁华舞蹈艺术中心主席的她,虽已年过花甲,依然活跃在内地和香港的芭蕾舞界。

刘庆棠是辽宁盖县人。早年学习舞蹈。建国后,曾被送到前苏联学习芭蕾舞。回国后在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剧团任演员、演员队副队长。

排演舞剧《红色娘子军》,他作为洪常青的第一代扮演者取得成功的同时,也一度成为政治狂人,作恶多端。

1976年“四人帮”垮台后,曾经高高在上的刘庆棠跌落尘埃,受到历史的审判。1983年被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1986年春,刘庆棠因患食道静脉曲张被批准保外就医。2010年病死。

喜儿----石钟琴、茅惠芳

芭蕾舞剧《白毛女》,1964年由上海舞蹈学校根据同名歌剧改编,1965年首演。舞剧塑造了喜儿、大春、杨白劳等舞蹈形象,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融汇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元素。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

饰演成了白毛女阶段“喜儿”的石钟琴,浙江鄞县人。1966年毕业于上海舞蹈学校,当学生时就跳起了“白毛女”,基本功扎实。1966年成为上海芭蕾舞团主要演员。

1972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芭蕾舞电影《白毛女》开始在全国反复放映,石钟琴的名字和白毛女一起,被几亿观众所记住。

近年,有几段石钟琴在广场上跳舞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可以看出她的功力不减当年,完全看不出已是一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

在芭蕾舞剧《白毛女》中饰演黑头发阶段“喜儿”的茅惠芳,同样也是家喻户晓的芭蕾舞明星。

茅惠芳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是上海市舞蹈学校第一届毕业生。芭蕾舞剧《白毛女》影片在全国上映,茅惠芳甜美的微笑、优美的舞姿和那双明亮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观众。

1979年,茅惠芳与在复旦大学读书的沈维滇结婚生子后,重返舞台。在《吉赛尔》﹑《蝶双飞》、《苗岭风雷》、《春江花月夜》等剧中均有不俗表现。1984年随丈夫旅居美国。

指挥家---李德伦

交响音乐《沙家浜》 是中央交响乐团根据现代京剧《沙家浜》改编。它的意义不仅是用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丰富了舞台,更在于它响应了毛主席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口号。从艺术上,它既有交响音乐的庞大气势,又保持着京剧的基本风格,令当时的观众耳目一新。

李德伦1917年出生于北京。少年时期学习钢琴及小提琴,在辅仁大学读书时曾与师生组成学生管弦乐团,并参加演奏。1940年考入国立上海音专学习小提琴。1943年毕业后,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到延安的中央管弦乐团当指挥。

建国后,李德伦先后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歌剧舞剧院的指挥。1953年后,他到原苏联音乐学院深造,1956年参加了“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演出。学成归国后,担任中央交响乐团指挥。

李德伦多次应邀赴欧洲、美洲各国作访问演出,并任客座指挥,1980年获中国文化部授予的指挥荣誉奖,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交响乐团顾问、北京交响乐团顾问、交响乐爱好者协会会长等职。

2001年10月,李德伦因病逝世,享年84岁。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1.《中央1台孙武是谁演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央1台孙武是谁演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096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