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深知巨安岌岌可危,深知创业困难,念天下万民之苦,牢记严密官员贪污腐败,特制定《大明律》,官员贪图赃物者一贯在钱下长刑50,每5关加1,每80关绞刑一次

监守自盗者,不分首从,一贯以下,杖八十,四十贯处斩刑。

朱元璋定都应天(南京),修建皇宫,殿基石就近采取青石,没有使用外地的汉白玉,宫殿规模也只有北京故宫的三分之一。

负责修建皇宫的是工部,朱元璋让一个叫单安仁的人主管工部的将作司,他原来是一个木匠,元末组织乡民保卫村镇,后来投降朱元璋。单安仁是一位真正的建筑大师,修建宫殿,他亲自绘制施工图样,在工地督工,遇到疑难的建筑问题,他就亲自上阵,拿着墨斗画线,操起斧刨砍削,在他的带领下,新皇宫如期落成,朱元璋论功行赏,升单安仁为工部尚书(正二品),仍领将作司事。

应天是六朝古都,饱受战乱,明朝建立后,除皇宫外,朝廷六部的衙门,藩王、公侯府邸,尚书、侍郎官邸,国子监、功臣庙、麒麟阁等都需要大规模建设,工部的建设任务极为繁重。

公元1373年(洪武六年),朱元璋将工部改组,工部原来只下设一个管建筑的将作司,改为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司,营缮司主管皇宫、官府、道路桥梁的建设与修缮;虞衡司制造、采办各种官用器物;都水司主管水利建设;屯田司主管屯田垦种等。

工部设尚书一人(正二品),侍郎二人(正三品)、四司各设郎中一到两人(正五品),各司还下设员外郎、主事等一到两人。

因为单安仁为修建皇宫做出的贡献,单安仁被朱元璋钦点为工部尚书,但是单安仁痴迷于建筑,整天都在工地,终年不在衙署办公,朱元璋为他配备了一名副手,工部左侍郎韩铎,此人是元朝末年进士,平时不拘言笑,城府很深。

工部右侍郎是李敏,此人一心用在工部事务上,经常外出巡视水利和驿道的建设。而工部尚书单安仁又整天在建筑工地研究建筑,所以工部大权就落在了左侍郎韩铎身上,韩铎任人唯亲,不到半年,工部的主要部门全部换成了韩铎的亲信故旧。

明朝初期,官员的俸禄很低,除了开国元勋的俸禄有一千石至五千石,朝廷官员连正一品丞相的俸禄也不到一千石,二三品官员尚书、侍郎只有六七百石,很多官员生活颇为拮据。这时的朱元璋还没有开始整肃贪腐澄清吏治。

工部掌管全国的营建工程,大量的物资、民力掌握在他们手中,凡是难以抵挡敛财诱惑的官员,则极易产生腐败。

工部的营缮司管辖京城的建筑工程,每天经手几千两白银,调度两万多民夫工匠。工部营缮司郎中一个叫丁嗣忠(正五品),他是营缮司权力最大的官员,负责民夫工匠调度;另一位郎中叫翁经正,负责京城各处数万工匠的伙食;下设的两名员外郎胡顺华和姚能玉分管芦柴和木炭。这几位官员都掌握实权。

郑士元是工部营缮司一名从九品的所丞,是明朝官秩级别最低的小吏,每年的俸禄仅六十贯。郑士元是一位饱学干练之士,但是因为不是工部左侍郎韩铎的人,常年不受重用,只负责京城各工地的安全事务。

有一天,晋王府的建筑工地发生事故,一名工匠从高架跌落,后脑着地,生命垂危,郑士元带人赶到,发现此人已死。

郑士元询问经过,原来是施工时此人突然呕吐晕眩,导致从高处跌落,为何会呕吐晕眩,则是因为每天吃的饭菜又臭又酸,饭里面还有不少沙子。

郑士元马上到工地伙房调查,提取了饭菜样品,米粒颜色发红,果然有一股酸味,伙房师傅说这是最少三年的压仓变质陈米,一般都是喂牲口。

郑士元发现伙房的陈米都是户部的粮仓提供的,于是郑士元以工部官员身份去户部调查,户部的粮仓管理官员拿出账本,说这批陈米是工部营缮司的郎中翁经正大人特意调派,共一百八十袋,说是为京城各工地驮运材料的牲口食用的,这种陈米价格低廉,也只有牲口的肠胃才能经受得住。

很显然郎中翁经正做了手脚,把这批陈米低价买进,再以喂牲口的名义送到各工地,实际上却是给工匠吃的,却把国库好米拿到米市偷偷贩卖掉,挣钱私肥。

郑士元在京城各地的工地还了解到,工部发来的芦柴和木炭,外面干燥,里面潮湿,每困都很重,但是却难以燃烧,导致伙房燃料短缺,不得不去工地收集废弃的木料。

这是员外郎胡顺华和姚能玉以低价收购潮湿笨重的芦柴和木炭,派给各工地伙房,私自把好芦柴和木炭偷偷贩卖。

此外,郑士元还了解到,派迁的民夫工匠,农忙秋收时,想要回家抢收庄稼,还需要给郎中丁嗣忠送五贯钱,才能回家收秋。

明朝的徭役法规定,一顷田出丁夫一人,农闲时供,三十日后遣归,施行轮换制服徭役。

郑士元去郎中丁嗣忠的府衙,看到陆续有人进去交钱,换取回乡证明。郑士元私下和这些人聊天,将他们的籍贯地址都记录下来。

郑士元是进士出身,虽然官小职卑,却有一股读书人的正气,他深恨官员贪污,打算揭发这些人。

郑士元秉烛危坐,书案上写了揭发众官员的贪腐问题,但是他又撕了,后又重写,反复顾忌自己一家老小的安危,郑士元并不是朝廷任命的风宪官(专门检举官员贪污腐败),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一定要检举这些官员。

郑士元决定先把举劾书给工部左侍郎韩铎,希望他能够秉公处理,到了侍郎府,在等待接见的时候,郑士元听到后堂有管弦丝竹乐曲之声,疑惑的走到离后堂不远处,透过低垂的纱窗,看到韩铎坐在案前,丁嗣忠、翁经正、胡顺华、姚能玉等人换坐四周,席前有七八名披着轻纱,几乎半裸的舞女,正在向官员挑逗献媚,几个官员忘乎所以,正在嬉笑逗乐,众官员丑态百出。

郑士元急忙退到门房,说自己有急事需要回去处理,下次再来拜见左侍郎,急忙走了。

郑士元相信,工部这些贪污官员,在左侍郎韩铎的庇护下,形成了一个官官相护的贪腐集团。

明朝初期,监察官员的衙门是御史台,但是侦办贪污案件却是由刑部处理,当时的刑部尚书唐铎,是一位刚正不阿的朝廷重臣,深得朱元璋信任,郑士元决定直接向唐铎举报。

郑士元去唐府,唐铎亲自接见,到书房密谈,并让书记做好记录,唐铎根据郑士元的举报内容,决定对这些贪污问题进行侦查,然后再决定是否审查官员。

朱元璋给了刑部很大的权力,只要有人举报并查的真实线索,刑部可拘捕三品以下官员,允许用刑审讯,二品以上官员贪污需秘密参奏,由皇上批准后交三法司共同审讯。

刑部派出的侦查人员去各地查实,百余位民夫在缴纳了五贯钱之后,营缮司郎中丁嗣忠允许民夫回家收秋,;然后又落实了郎中翁经正用陈米调包户部供应的好米,把好米投入到米市卖点两万多斤;员外郎胡顺华和姚能玉分别倒卖好芦柴二万八千捆、好木炭八十万斤。

掌握了这些证据,刑部尚书唐铎亲自向朱元璋建议,命工部左侍郎韩铎进宫修缮《元史》,断绝韩铎和下属官员的联系,然后逮捕郎中丁嗣忠、翁经正,员外郎胡顺华、姚能玉。

由于刑部有用刑审问的权力,这些人很快都招供了,并且签字画押,经查,丁嗣忠先后卖放民夫回家收秋共二千五百余人,共得钞一万三千余贯;翁经正克扣工匠伙食费三千余贯;胡顺华监守自盗芦柴二万八千捆,得钞六千余贯;姚能玉监守自盗木炭八十万斤,得钞一万六千贯;以上官员贪污所得均与左侍郎韩铎私分。

朱元璋上朝,在群臣百官面前,押来了丁嗣忠、翁经正、胡顺华、姚能玉等四人,此时,左侍郎韩铎也在朝,但还蒙在鼓里,不知实情已经查明。

朱元璋让刑部尚书唐铎宣读了四人的贪污罪状,让左侍郎韩铎自己交代到底私分了下属官员多少钱,韩铎在大量人证物证面前,只好交代,先后私分赃款二万三千贯。

大明律规定,贪污八十贯既判绞刑,监守自盗四十贯既判斩刑,这些贪官的贪污数额巨大,已经远远超过了规定死刑的界限,朱元璋非常愤怒,这起工部贪污案是明朝建国以来第一大案,朱元璋为了刹住官员贪污腐败之风,威慑想要顶风作案的官员,对这次案犯官员进行了残酷的处罚。

主犯工部左侍郎韩铎判处磔刑,凌迟处死,夷三族;工部营缮司郎中丁嗣忠判处磔刑,凌迟处死,夷三族;工部营缮司郎中翁经正判处磔刑,凌迟处死,夷三族。工部营缮司员外郎胡顺华枭首剥皮实草,夷三族;工部营缮司员外郎姚能玉判处抽肠刑,夷三族。

工部尚书单安仁退休,赏赐良田三千亩,仍享受工部尚书原职位一半的俸禄;工部右侍郎李敏继续留任;工部其他官员均连坐免职,流放云南腾冲。

郑士元因举劾本案有功,朱元璋亲自召见,褒奖他为正六品监察御史。

刑部尚书唐铎后来升任兵部尚书,并辅导太子,封太子少保。

1.《朱元璋为什么杀三品道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朱元璋为什么杀三品道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11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