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常常会被人视为粗俗,这其实是对二人转文化的一种误解。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在鲅鱼圈的青龙山公园广场,有时候你会看到不同的二人转节目表演,有一种舞蹈,或者说是二人转,她是经过仔细编排,由一男一女和相应的乐器,通过两个人的舞蹈,全程无话无唱的舞蹈,表现出来的二人转,她的观赏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这个二人转应该来自吉林,她通过一男一女舞蹈,向人们展示人们对爱情,对生活理解和态度。这个类型的二人转,是不能用粗俗表达的,因为她等同于京剧,秦腔,豫剧等。

人们所认为的粗俗,大多来自于剧院中的二人转表演。

曾经,一个日本导演,拍摄了一部《千里走单骑》,引起巨大的轰动。如果一部《千里走单骑》就能引起轰动,那只能说明日本文化的贫瘠,因为他只是表达了,每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都戴着面具。仅仅是表达了戴着面具下生活的人。

如果这个可以引起轰动,那在陕西的南部农村的社火表演又当如何呢?在陕西南部农村,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都会进行社火表演,这其中就有一个戴着面具的大头娃娃。大头娃娃的脸胖而且圆润,让人看到后就会有一种忍不住喜欢的欢喜。但大头娃娃是一个面具,准确讲是头盔,他能整个的套在人的脑袋之上。带上大头娃娃,穿上宽大的衣服,人的一切行为和表情都隐藏起来。你能看到的,只是开心,和蔼可亲,欢喜,但是你看不到隐藏在这份欢喜下的悲伤。即便泪流满面,即便痛苦万分,人们也会在正月十五左右带上它,游走于街头,嬉闹于街头。大头娃娃,是人们对欢喜生活的一种向往,是人们对自己悲伤的一种隐藏。

他比简单的面具高明许多。

二人转,没有面具,也没有大头娃娃,他是通过二人转演员的面孔,向人们直接表达了生活本身。

通过搞笑的服装,夸张的表情动作,以及一种近乎疯狂的滑稽,搞笑自己,搞笑别人,戏谑自己,戏谑别人,挖苦自己,挖苦别人,嘲笑自己,嘲笑别人。

可以这么说,二人转是为数不多的没有面具的行为艺术表达方式。因为没有面具,你看到了丑陋,因为没有面具,你看到了粗俗,因为没有面具,你看到了热爱,因为没有面具,你看到了生活本身。二人转没有面具,也不需要面具,凡是人们所能做的,能想的,他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粗俗吗?不是的,简单,真实,原始,热烈,疯狂。

说了这么多,进入正题,我用文字尝试着表达一下舞台中的二人转。

舞台中的二人转对每个人上台的先后顺序应该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只是我,记不住了。

第一个登台的,从外表上看,像一个庄稼汉,穿着普通,走路随意,他是一个人上台的,当然旁边有别人互动,这别人有可能是主持人,有可能是乐师。

“这帮孙子,非要把我先推上台,自己躲到后面,当缩头乌龟!啥也不是!”

因为是第一个上台,他没办法嘲笑前面的人,只能嘲笑那些还没有上台的后面人。嘲笑别人是二人转特有的计量,每个上台的二人转演员都要把别人嘲笑一番,嘲笑别人是为了抬高自己。

“你会啥绝艺啊!看样子你刚从地里回来,没啥绝活,赶紧下去吧!”

“哦,哦,哦,我啥也不会!”

话刚说完,他就来个原地空翻。这个空翻很有力量感,却一点也不好看。二人转好似在有意无意间拒绝着好看。

“好!”台下喝彩声一片!

这时候这个人东张西望,他在四处寻找。

“找啥呢!”

他很快找到了一个一米左右的高台,笨拙的爬上桌子,在人们还没搞清楚他要干啥的时候,他突然一个空翻,啪的一声落在地上。

“好!再来一个!”

这时候,表演者陷入了兴奋之中,他又在慌乱中四处寻找。

“找啥呢?找啥呢!赶紧下去得了,丢人现眼!”

这时候,他找到了一个三米左右的高台,爬了上去,空翻,落地。

台下一片掌声,欢叫声!

这个时候,第二组演员上台,嘲笑刚才那个人表演,“啥也不是,看我的!”

第三组,第四组,然后轮到了二人转的表演。

刚开始唱的正正经经的,不一会台下就炸锅了。

“亲一个!”

“来个荤活!”

表演二人转的老艺术家告诉人们,没有荤活的二人转不是真正的二人转。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人们整天嘿嘿哈嘿的做,就不允许他们嘿嘿哈嘿的表演吗?凡是你能做的,他们都能表演,你不能做的,只是想的,他们也能表演。

我看二人转,仅仅局限于看,因为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至于荤活荤话,在平时人们的讲话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是,

“昨晚上是不是在和嫂子造小孩呢?”

这话一点也不俗,相反水平较高。他直接又委婉的表达了男女之间的那些事,当然,这话也有戏谑和嘲笑的部分。

孔子曾经说过,不知道生,又如何知道死呢?

二人转以简单的粗俗的方式告诉人们,你是怎么生的。

二人转表演结束后,又上来一个灰头灰脑的傻小子。

“你上来干嘛?赶紧回家喝奶去!这一块没你啥事!”

“我有绝活!”

“有绝活也一边呆着去,毛都没长全,就在这瞎蹦跶!”

这个时候,一个追着往下赶,一个边躲闪边漏他的绝活。

他的绝活是把洗碗用的胶皮手套吹破。只听见嘭的一声,气球被他吹破了。

“吹气球也算绝活?滚!”

“我能用鼻子吹破手套!”

“哦?那你展示一下!”

然后这人用鼻子把手套吹破了。这时候台下有一些掌声,有人给这小子鼓掌了。

“用鼻子吹破手套不算绝活,这谁都会!”

“我能用眼睛吹破手套!”

此话一出,不论是台上的,还是台下的,都是一片唏嘘,因为确实没见过谁用眼睛吹破手套。

“这个可以算是绝活,表演吧!”

然后这人就把手套套在脑袋上,让别人帮忙捏着鼻子,他自己捂着两个耳朵,开始吹!

很快,手套破了,台下一片掌声。

需要说明的是,二人转演员对掌声的需求特别热烈,掌声越多,他们就越兴奋。有人说,老板是根据客人的掌声次数和热烈程度给他们发钱的。

所以,你常常会看到二人转演员要掌声的现象。

“谁拍掌谁今年发大财!”

“谁拍掌谁今年挣5000万!”

“我这嘴是开过光的,说话特别灵!”

他们很会和观众互动,使看节目的人,也进入一种兴奋状态。

每次演出,节目有十多个,但有一个节目,是不能少的,那就是喝酒!

“刚才那位爷,赏你了一瓶啤酒!”

“喝!”

这瓶啤酒刚喝完,

“那边的那位爷赏你了6瓶啤酒!”

“6瓶?喝!”

6瓶刚喝完,

“今天你小子表现不错,我喜欢!有位爷赏你12瓶啤酒。”

这会儿他们要互相推脱一番,调动一下现场气氛,然后拿出一个洗脸盆,把12瓶啤酒全打开,倒进洗脸盆。

“豁出去啦!”

“对!对!对!爷喜欢就好!”

然后这人端起装着啤酒的洗脸盆,把啤酒喝下肚里去。

台下响起了掌声,喝彩声!

基本上,舞台上的二人转大多都是这样,或许还有好多别的形式,只是我不知道。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我想到的东西很多,只是,我不说。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自己,也是二人转演员。

文章的最后,用四个字概括总结一下二人转:

力,生,死,疯。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不要觉的二人转,仅仅是粗俗。

1.《二人转最早演傻子的是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二人转最早演傻子的是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11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