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明朝开始,中国的首都就在南北两京之间交替,似乎最高统治者总是青睐这两座城市。然而清末民初时,更是发生过一系列关于定都的竞争。
北京,“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
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南京,诸葛亮赞叹:“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继此之后,南京又先后成为杨吴西都、南唐国都、南宋行都、明朝京师、太平天国天京、中华民国首都,故又称“十朝都会”。
北京和南京都位列中国“四大古都”。民国期间也先后成为国家的首都,还经历了两次建都选址之争,然而争论的结果并不是缘于两地的环境、经济等综合条件的比较,而是取决于当时掌握权力一方的意志。
第一次南北建都之争是在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
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南京为临时政府首都。然而成立不久的临时政府很快面临财政拮据的困境,革命党人也因为争权夺利而产生分裂,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倒向北方。孙中山的权威也受到质疑,就连得力助手胡汉民也认为袁世凯才能担当中华一统的角色,劝孙与袁世凯妥协。
汪精卫更是背着孙中山向袁世凯表示“共和非公促成不可,非公担任不可。”
2月溥仪退位,孙中山为维护共和,按事先协议辞职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袁世凯代替。不过在辞职咨文中附有民国政府首都设在南京不能更改等条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让袁世凯离开经营数十年的北方,将其置于南方革命势力的监督之下。
然而,临时政府中对于定都南京的主张并不一致,不少议员公开与孙中山唱反调,甚至在报纸上批驳孙的主张。孙中山对于一些革命党人在定都南京问题上反复多变十分愤慨。
支持孙中山的黄兴以派宪兵进入参议院施压,参议院才再次开会投票。到会27名议员,19票同意南京;直隶、奉天、江苏、云南、山西、陕西6票主张北京;湖北等2票提议武昌,最后通过以南京为民国政府首都的决议。
袁世凯当然是最坚决反对定都南京的,他早就在北京的外国公使中宣扬定都北京的好处,企图借用外力对孙中山施加压力。有的公使放言:非北京建立共和政府,各国断不承认。
狡猾的袁世凯一面假意应承愿意南下就职,一面暗中活动,拉拢一些重要人物支持建都北京。南方的章太炎、张謇等大佬都成为他的积极支持者,还私下为袁出谋划策。
这时地处湖北武昌的势力也出来搅局,黎元洪提出“开辟武汉建筑新都”。不过孙、袁二人都未予理会。此时国内多家有影响的报纸突然也都关注起定都地点,而且都倾向于建都北京。
出人意料的是,临时国都南京所在地的江苏省都督庄蕴宽反对建都南京的态度尤为坚决。
袁世凯也以“退归田园”相威胁。
孙中山还是坚持派出蔡元培、汪精卫、宋教仁等5人作为专使北上迎接袁世凯到南京就职。2月27日专使们到达北京,袁世凯表面上组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火车站军乐齐鸣,一路上都有军队和学生队伍夹道欢迎。
场面煞是热闹,气氛煞是融洽。不过双方会晤开始,袁世凯不等对方开口便拿出一堆外交团体和重要人物关于不可南迁的邮件,表示坚决反对建都南京,而对于南下就职却并不拒绝,还立即给孙中山发电声称自己“将不日到位”。
然而这其实只是老奸巨滑的袁世凯放出的烟幕弹。孙中山迫于压力,已经让步,暗示蔡元培等此次只谈袁南下就职,对于建都地点暂不争论。
就在南方的专使们积极筹划迎接袁世凯南下时,2月29日,北京城里却出了场“兵变”的闹剧。当晚,专使们下榻的迎宾馆外突然枪声大作,火光冲天,喊杀声不断,一直闹了大半夜。专使们吓得不知所措,仓皇逃到六国饭店躲藏起来。
这伙闹事的军队主要是袁世凯的卫队和亲信部队,他们持枪冲进迎宾馆后,又在城内焚烧和抢劫。还传来天津、保定等地兵变的消息。
天亮后袁世凯派人看望专使们,解释说是驻防部队哗变,反对袁总统南下。
“为了平息哗变,袁总统只好答应起事的军队首领,重新考虑是否南下。军队首领保证,只要袁总统留在北京,将查处肇事的军人。”
袁世凯导演的这场兵变闹剧,取得了很大的效果。连一些原先反对定都北京的人也认为坚持定都南京后果严重,转而放弃原先的立场。接着,袁世凯的三员大将段祺瑞、冯国璋、姜桂题联名通电全国向孙中山施加压力。
上海的《时报》甚至发表社论,鼓吹不仅建都地点听袁世凯的,连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也要让步,要孙中山直接让出辛亥革命的成果。
蔡元培等人惊慌之下也上书孙中山和南京临时参议院,要求放弃袁世凯南下就职的主张,确定临时政府之地点为北京,“以全垂危大局”。
无奈之下,孙中山只好再次相信了袁世凯,电复“同意袁世凯在北京行总统权力”。几天后,袁世凯如愿在北洋势力的老巢北京登上中华民国政府临时总统宝座,赢得了这场为时一个多月的建都地点之争。
第二次南北建都之争是在十多年之后了。
1921年孙中山回到广东任非常大总统。1925年7月,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后中国国民党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政府,广州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1926年国民政府从广东迁到武汉。
蒋介石掌握了军政大权后,1927年4月在南京成立了民国政府。“宁汉合流”后决定以南京为首都。
定都南京的决定引发了原先依附北洋军阀,势力范围在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反对。一时间,南北两方的文人也展开了辩论。
北方派认为历史上北京建都有800多年,且代代强盛,而南京只有400多年,平均每代不过45年,是亡国之都。
而且南京夏天湿热,民风文弱。南方派则回应,建都南京是先总理孙中山一贯主张,南京邻近国际大都会上海,又有江浙巨大投资来源,建设方便。
此时,南方各省和军政要员李济深、李宗仁等人纷纷通电支持民国政府定都南京。桂系将领黄绍竑总结说“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当南北要冲,水陆交通方便,政治、军事、文化、商业均占重要地位,非北京可及”。
后来国民政府下发文件,将北京市改名为北平市,以此与“京师”的概念区别开来。
第二次民国南北建都之争,以江浙和两广势力占据上风,民国政府首都终于落到南京。
1.《北京和南京的首都之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和南京的首都之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