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丈185:刘炳彦

作家:在江湖上互相遗忘

1941年2月,冀中32团团长刘炳彦提前从恒大第二分校结业,离开灵秀县陈章镇韩信大村回到前线。

但吕正操司令员并没有把他调回10分区32团,而是分到9分区33团任团长。

刘秉彦带着警卫员和饲养员,骑马路过10分区,不禁鼻子发酸眼泪打转。就在2个月前,他的老部队32团遭遇日军突袭,损失惨重。考虑到前线急缺团一级指挥官,冀中分区才把刘秉彦紧急召回。

与八路军的团长们相比,高材生刘秉彦有一些与众不同。

开国少将刘秉彦


1915年,刘秉彦出生于河北蠡县一个书香之家,13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16岁加入左翼作家联盟,19岁考入北京大学。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刘秉彦和募捐队代表赴宋哲元29军慰问抗日将士。

1937年10月,刘秉彦回到家乡蠡县发动抗日武装,在潘营村建立了40余人的自卫团。看似文弱的刘秉彦,第一次出手就在大集上打死了牵着洋狗的日本队长,一下打出了名堂。

1938年除夕,23岁的刘秉彦投奔朱占魁独立第1团,担任特派员。一参加队伍就是副团级,刘秉彦的起点足够高,既是绿林豪杰朱占奎的认可,也显示了冀中区吕正操司令员对他的器重。

1938年5月,刘秉彦改任独立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司令员朱占魁性格豪爽,但缺点也很突出,好大喜功,不切实际。一支队企图通过北宁铁路与冀东宋时轮、邓华联系,结果在武清县小韩庄渡河时被日军阻击伤亡很大,刘秉彦临危受命接任大队长,改行做了军事主官。

1938年11月,日军6000余人“扫荡”大清河北,刘秉彦抓住战机全歼伪皇协军先遣司令部,击毙800余人生俘副司令王俊峰以下500多人。一举打破了日伪军对根据地的“扫荡”。

1939年秋,刘秉彦出任冀中10分区32团团长,时年24岁。1940年2月,到抗大二分校学习。

让32团蒙受灭顶之灾的战斗,发生在拒马河南岸的北后台村。

1940年12月下旬,冀热察区委书记马辉之到冀中10分区检查工作。12月21日下午,在涞水县和23团会合后,一起连夜行军渡过拒马河,凌晨4时赶到容城县大佟村宿营。但是刚刚躺下,村子周围就传来了三八大盖密集的枪声。

32团参谋长朱湘海、政治处主任任明枫判断三面被围,只有拒马河南岸是日军的薄弱环节。于是32团主力阻击,1营和团直属队600余人掩护马辉之率先过河,并拆除木桥防敌追击。

但是,狡猾的日军早就设好埋伏等八路军往里钻,大佟村东、北、西三面枪炮声也是设计好的“剧情”,原本是为合围10分区的27团。等马辉之和32团一到北后台村,日军就发起了进攻。

激战一天,马辉之率机关150余人冲出重围,掩护的497人壮烈牺牲。包括朱湘海、任明枫、1营营长贺正宝、副教导员杨爱贤、4连连长杨林、卫生队长闫新华。还有冀热察武委会主任王治良,神枪手、区党委交通大队长郝立本,以及18岁的报务员方群。

第二天,气急败坏的日军重返北后台村,给还没断气的八路军逐一补刀。

北后台烈士陵墓 北后台烈士陵墓


1942年5月1日,冈村宁次3个师团、两个旅团5万余人,对冀中根据地推行“囚笼政策”、“梳篦拉网”、“驻屯清剿”,反复“扫荡”,华北敌后抗战进入最艰苦一年,形势空前严峻。

就在困难时刻,刘秉彦重回10分区出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冀中10分区位于临平津保三角地带,地理位置重要,也是日军兵力最强、环境最残酷的地方。来自北京大学的刘秉彦年仅27岁,但是头脑清晰、老成持重、指挥若定,每次战斗前精心策划。

6月23日,刘秉彦和10分区司令员周彪决定,首先打掉日军“剔抉队”。

这是日军的特种部队,专为寻找和攻击八路军首脑机关给主力指引方向。在太行山奇袭八路军总部和129师的叫“挺身队”,在冀中叫“剔抉队”,尾随10分区的“剔抉队”80余人,队长伊豆文雄。周彪和刘秉彦给伊豆文雄小队选的葬身之地,是任丘的边家铺。

1942年6月24日拂晓,黎光率10分区29团进驻侯疙瘩村,刘秉彦、周彪和分区机关进驻边家铺。日军乘八路军立足未稳突然发起合围,战斗打响,黎光和29团牢牢牵制住了日军主力。

开国中将周彪


这边,伊豆文雄率“剔抉队”扑向边家铺,企图偷袭10分区机关。

早有准备的独立营和29团1连一阵机关枪招呼,当场打死日军20多人。警卫连长李树维带2个排隐蔽在西街口两侧。日军“剔抉队”一出现,李树维带领战士们一个反冲锋与日军白刃战。

警卫连一得手,29团1连在连长张玉瑛带领下,也跳出外壕冲进苇坑同日军白刃格斗。刘秉彦提前告诉战士们:拼刺刀之前步枪里多留一颗子弹。这样白刃战还没开打,先干掉一个日军。

激战2个多小时,这80多人的特种部队“剔抉队”全部被歼无一漏网。

刘秉彦亲自带人打扫战场,受伤的中队长伊豆文雄扔掉了肩章、军帽、手枪、战刀,就是舍不得怀里揣的天皇佛符。等回到驻地审问这个“剔抉队”中队长,刘秉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被顽冥不化的伊豆文雄咬了一口。

1942年7月,刘秉彦接任10分区司令员。1943年2月,冀中警备旅政委旷伏兆调任10分区政委。旷伏兆也是一位智慧型的八路军将领,他在冀中通过观察提出了“地道”的整合改造计划,让冀中地道战扬威敌后根据地,大大提振了敌后军民与日军对抗的士气。

开国中将旷伏兆


1943年9月,刘秉彦、旷伏兆决定打掉昝岗镇的日伪军据点。

这次战斗动员了10分区、二联县、35区队、43区队、56大队等部队。第二天,对日军据点四面包围,但是一位日军特等射手占据昝岗镇岗楼打伤我不少战士,给正面强攻构成了严重威胁。

战士们一看到刘司令到达前线顿时欢呼雀跃,因为都知道刘秉彦枪法神准。刘秉彦也不客气,从警卫员尹明玉手里接过一支枪,静候日军特等射手先出手。

就在炮楼里又响起枪声时,刘秉彦朝着冒烟的地方开枪,敌特等射手被一枪毙命。

出自北京大学的刘秉彦能文能武,做裁缝出身的旷伏兆智慧超人,这两位黄金搭档合作一年,10分区从不足千人发展到3000余人。两人共同战斗,结下了深厚情谊,约定死后葬在一起。

旷伏兆、刘秉彦


新中国成立后,刘秉彦指挥防空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而旷伏兆是志愿军67军政委。1954年12月,刘秉彦回国调任防空部队副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旷伏兆被授予中将。

1956年,刘秉彦在京见到了准备回国的反战同盟会员伊豆文雄,这个当年的手下败将,见到“八路军首长”非常不好意思,14年前的对手一笑泯恩仇,伊豆文雄也认识到了侵略战争的罪恶。

刘秉彦后来出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配合钱学森研制导弹和运载火箭技术,立下了特殊功勋。1981年,又出任河北书记,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6年,旷伏兆逝世,刘秉彦从石家庄赶到北京,告知其家属50年前的约定,旷伏兆葬于河北雄县米家务小学内的烈士陵园。1998年7月21日,83岁的刘秉彦逝世,也葬于此,两人之墓只隔几米,植下的松树郁郁葱葱。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1.《1937特种兵专题之北大学子24岁当八路军团长:和日军拼刺刀,枪里多留一颗子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937特种兵专题之北大学子24岁当八路军团长:和日军拼刺刀,枪里多留一颗子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218831.html